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一生从没打过败仗,却去世于全面胜利之时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2023-11-25 07:40:04

«——【·前言·】——»

常遇春,明朝开国时期的杰出将领,濠州怀远人。十四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地处淮河动乱地区的怀远饥荒、盗贼频仍,民不聊生,朱元璋也是从这里揭竿而起的。

常遇春出身农民家庭,我们对他家庭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可能是当时动荡的环境促使常遇春也像其他人那样做了盗贼。二十二岁时,他“从刘聚为盗”,并且很快得到提升。

常遇春体貌奇伟、膂力过人,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尤擅弓箭。1355年春,常遇春带领几十名亲从离开刘聚,投奔朱元璋。

此时,正是朱元璋实力增长准备攻打和州南渡长江之时,因此他请常遇春在这场雄心勃勃的冒险行动中助其一臂之力。

一、常遇春确立牢固地位的因素

1355年7月10日,朱元璋出兵渡江,夺取了东岸的战略要地。在这场战争至关重要的两三天中,常遇春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谋略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在军中建立了声望。

战斗首日,他高声呐喊着跳到岸上,舞动长戈,冲入敌阵,敌军难以抵挡,纷纷溃逃,朱元璋的军队乘势登岸。就这样,常遇春率军直取采石,沿岸其他军事据点纷纷归附。

以采石为据点,常遇春的军队随后直逼太平,太平是府治所在,城池坚固,有驻军把守;但是,守军在短暂抵抗之后,便向北撤至金陵。

就这样,常遇春在朱元璋给他规定的时间之内夺下了采石和太平两地。次日,常遇春的部队又击溃了元朝的一支水军,保证了将士们同江对岸家属的联系和辎重的供给。

因此功绩,常遇春先是被朱元璋任命为军中先锋,后又升任为元帅。8月中旬,常遇春攻打金陵不下,转而成功攻取了溧水及附近地区。

1356年初的水战中,常遇春表现出善战的领导才能和过人的勇气,此次水师的胜利为再攻金陵作了准备。

同年4月,朱元璋攻克金陵。在紧接下来的一系列进攻中,朱元璋的地盘扩展到了晋江下游地区,此地像其他要地一样控制着往东的陆路要道。

1355年至1356年的诸次战争中,常遇春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因此,他得以在朱元璋的最高军事领导层确立牢固的地位。不久,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声望便仅次于徐达。

自1356年夺取金陵至死于辽东的这十三年中,常遇春作为大将军徐达的副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功地击败了朱元璋的竞争对手,最后北上攻元。

实际上,他们为朱元璋征服了一个帝国。1356年秋,朱元璋的军队活跃在东部前线,同盘踞在苏州的张士诚作战。10月,两军战于常州府。

当徐达的军队被围之时,常遇春发动进攻,突破包围圈,救出徐达,并击溃了敌人的大部分军队。在1357年3月夺取常州之后,常遇春被升为中翼大元帅。

随后,徐达和常遇春转兵西南,进攻元军,4月,攻克宁国府。最初,这次军事行动进行得缓慢,但在朱元璋将其军队投入战场,和他们一起向前推进后,才取得了一次胜利。

而常遇春则一直沿长江南岸一线作战。1358年3月,常遇春升任江南道马步水军大元帅。同年末次年初,常遇春成为陪同朱元璋进攻浙江中部的统帅之一,此地区仍被元军控制。

1月,攻克婺州,朱元璋随即将其改名为宁越府,并在此建立一个新的军事分区总部,作为进一步进行军事渗透的基地,以常遇春同佥枢密院事。

此后不久,常遇春向西南进军,猛攻邻府中心衢州,并在秋末将其占领。随后,在1359年底和次年初几个月里,他试图从张士诚手中夺取杭州。

1366年,朱元璋开始围攻张士诚。该年的前八个月里,常遇春和徐达受命在长江以北地区作战,在此期间,他们清除了张士诚的所有据点。

随后,挥兵南渡。9月,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率领约二十万大军进攻张士诚。在战略会议上,经过长期讨论,常遇春的决策无疑被否定了。

他们采取了谨慎的步骤,从张士诚统治区的西南边境开始进攻;在切断了张士诚的一切退路之后,他们将向张士诚孤立无援的都城苏州发起进攻。

湖州位于太湖南岸,是张士诚的主要根据地,战斗在此地打响。9月29日,徐达和常遇春开始围攻湖州,10月8日,守军投降。在战斗中,常遇春军功卓著。

随后,他率领军队攻击其他重要的府县,夺取杭州,并向北进军,围困苏州。在1367年的多大半时间,常遇春都在围攻苏州,并重创守军。

10月,苏州城终为徐达和常遇春夺取。10月21日,常遇春受封鄂国公,但他几乎无闲沉醉于此。十几日后,他又作为徐达的副将,率领一支二十五万人的新建军队北上。

这次出兵的目标是攻占元朝都城大都,常遇春生前的最后两年,一直在北方征讨蒙古及其支持者中度过。

二、常遇春的军事才能

在商定北伐进军计划的战略会议上,常遇春依然同往常一样率直刚毅,提出直接突袭大都;而徐达则更为沉稳和富有远见,他建议多路出击,稳扎稳打,向北逐步清扫抵抗势力。

徐达提出,可命常遇春率先锋军,沿运河北上人山东,同时,自己则率兵西进。朱元璋赞同了徐达的建议,但同时,也赞赏常遇春的勇气。

11月12日,诸路军队从金陵出发,开始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远征。次年春末,常遇春攻取山东全境,提前完成了战略任务;并挥师向西,与徐达军会于开封府。

1368年夏,朱元璋已经称帝,也来到开封同二人商量,部署对大都发动最后进攻的方案。明军一路北进,畅通无阻,9月14日,未经一战便进入大都。

元顺帝率朝臣逃入至漠北,但由扩廓帖木儿统领的元军主力仍对其保持忠诚。扩廓帖木儿驻军太原,控制着山西以西地区,并对明军形成威胁。

如此一来,明朝北境的安全便无法保证,徐达和常遇春决定立即出征山西。1369年1月,在其他军队的配合下,明军逼近太原。

此时,徐达、常遇春两人谋划着如何对付扩廓帖木儿。如果围攻太原,就需要迅速进兵,但是他们的步兵却跟不上骑兵的速度;而发动全面进攻,需要的是步骑两兵种协调作战。

常遇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挑选一支高素质的骑兵,发动突袭,奇袭敌军;因为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并未做好迎战准备,一定会乱作一团,变得不堪一击。

这一次,徐达接受了常遇春这一富有智慧却极具冒险的建议,遂获成功。明军突袭之时,扩廓帖木儿尚在营帐中秉烛读书;战斗中,他负了伤,不得不在混乱中匆忙撤退。

就这样,整个山西便被明军夺取。1369 年春,徐达和常遇春沿着长城向西进兵,直至甘肃中部。到了夏季,他们移师进攻元朝的夏都上都,逃亡的元顺帝在此避难。

明军攻占该地并进一步向北追击,战后,俘获三位蒙古宗王以及大量的物资和牲畜。随后,全军返回大都。

在离开北京出兵平定漠西之时,常遇春染上了奇怪的疾病,暴死于柳河川,年仅三十九岁。一些中国的穆斯林宣称,常遇春是他们中的一员,但是,没有任何官方史料证明这一点。

8月25日,常遇春病逝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后,朱元璋深受打击。据说,他十分悲恸,以至于为此辍朝不出。

9月2日,常遇春的棺椁运回南京,朱元璋亲自迎接,并主持祭奠,还亲为常遇春在南京东北郊的钟山挑选了一块墓地,安排修建陵墓、举行国葬。

徐达也从北方被召回,参加葬礼。朱元璋为常遇春写了一篇悼词,并命宋濂撰写一篇更为详细的墓志铭,将常遇春为明朝建立所做出的贡献全部记录了下来。

在指示宋濂如何写墓志铭时,朱元璋指出,“目前疆域的十之七八”都是常遇春打下来的。朱元璋这样说,并不是对常遇春的文饰,而是他确实如此认为。

11月初,常遇春被赐谥“武忠”,追赠开平王,以纪念他最后一次远征;并且,常遇春的先祖和子孙皆获赠、荫。

对其他将领,朱元璋几乎从未如此慷慨。常遇春有三子三女。长女为太子朱标的元妃。常遇春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朱元璋所赐。

据王崇武考证,长子常茂虽非常遇春正室所生;但朱元璋却破例,严令其承袭常遇春的官爵,这可能是朱元璋唯一一次破例。

其父去世时,常茂年纪尚幼,后来,他长成了一个娇生惯养和懒惰的年轻人;据载,他狂妄自大、脾气暴躁、不服管教。1370年末,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家业,并受封郑国公。

朱元璋并未给他分配重要的军事任务,但是,常茂却在1387年成为了他岳父冯胜的部下。

由于在远征中严重违反军纪,常茂被削爵,并被安置在广西,不得自由活动,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1391年10月,常茂去世。1388 年11月,朱元璋又将常遇春的家业转赐给其次子常升,此子品行良醇。他受封开国公,后来因在1402年抵抗燕王朱棣的夺权,被发配到云南。

关于常遇春的第三子常森,史籍无载。所以,常遇春的世系通过常升的一脉子孙延续。然而,这些子孙几乎没有人取得突出的成就。

1532年5月,世宗朱厚熜重新册封常家,常遇春的第八代孙常玄振受封怀远侯,这个爵位一直被常家承袭到明朝灭亡。

常遇春经常与徐达并称为明朝的建立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两位将领。一些作家称,常遇春具备了一个伟大将领的全面素质,而徐达则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三、总结

十四世纪中叶,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其对手的阵营中,都不缺乏卓越的领导者。常遇春一直不识文字,但最终却赢得了中国文人的赞美。

在明代中晚期,历史学家普遍赞同,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更确切地说,常遇春和徐达这一代军事将领能够取得成功,或许应该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在中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所有官员都能够和军队中的幕僚集团相互理解,并进行自然而然的交流。此外,常遇春还颇具胆识,从未临阵退却,坚毅果敢、颇具谋略。

他关心士卒所缺少、关注之事,从心灵上来贴近士兵。对常遇春最严重的批评,即是他对敌人过于残酷。朱元璋在多个场合责其滥杀,试图让他有所收敛。

常遇春明显渴望战场上的成功,并且暂时的挫败会让他感到沮丧;此外,他还严于律己,并且是一个懂得合作的领导者。

尽管常遇春比徐达年长两岁,并且常常在领导权、荣誉和爵位方面低于徐达,但是,他们俩却能密切合作;并且,据说常遇春从未有任何怨恨和嫉妒。

0 阅读:34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