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盟的对外政策逐渐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政治化转向,这一趋势在其涉台海问题上的态度尤其明显。
1、欧盟“强硬派”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10月下旬,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最新涉台法案,这一动作在中欧关系中投下了一枚新的“深水炸弹”。欧盟官员以“拒绝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和“支持台当局参与国际组织”为由挑动敏感神经,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严厉反击。
首先,不可忽视的是,从冯德莱恩成功获得欧盟委员会主席第二任期后,欧盟高层的政治版图发生了显著变化。像是卡拉斯这类“反俄先锋”人物的崛起,使得欧盟内部“亲美派”和“硬汉派”的声音越发响亮。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关税谈判中,欧盟展示出的强硬态度,也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只是开始?
就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现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迫不及待地飞往日本,与日本展开了首次欧日外长级战略对话。这次会谈不仅在欧日关系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微妙的外交走向。
2、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
双方宣布建立正式的安全与防务伙伴关系,并且明确显示将在多方面展开安保合作,其中包括每年举行的“安全保障及防卫对话”,以及联合军事演习。毫无疑问,这样的动作给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些外交辞令的背后,台湾问题竟然被推到了前台。博雷利的言辞之中充斥着挑衅之意,他不停地强调台湾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欧盟在亚洲的关键经济利益所在。
他呼吁要阻止“中方通过军事手段改变现状”的尝试,但是选在最后的声明部分,又机智地收敛了锋芒,改为模糊的“强烈反对任何一方改变现状”。这样的措辞显然是在中美之间找寻一种平衡。
3、威逼吓不到中国,放弃插手台海才是正道
我们都知道,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台海问题一直被美国视为遏制中国的一步重要棋子。因此,美国在背后不断施加压力,试图让欧盟国家在此问题上与其步调一致。在这种大环境下,欧盟部分国家避免不了被卷入这场外交角力赛,甚至可以说,它们不得不随波逐流,以维持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
引人关注的是,在这些政治操作的背后,石破茂曾提议建立所谓的“亚太北约”,这一构想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但伴随着日本与欧盟这样的互动频繁,其背后隐含的政治信号却不容小觑。若是这样的臭味相投”愈演愈烈,无疑会增加亚太地区的安全不确定因素。
当然,中方对于欧盟的这些挑衅并不是坐视不理。中国早已经明确表示,台海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欧盟应该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切勿被美国等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若欧盟希望保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唯一的道路便是放弃对台海事务的无端干预,回到建设性的对话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