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妇收养日本遗孤,40年内受尽白眼,不料养子回日本音信全无

迎丝聊历史 2024-08-20 13:47:07

声明:真实人物故事,文末附资料来源。

都说养育之恩大过天,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民族显然不这么认为,那就是日本民族。

即便在中国人的家庭中长大学习着温顺恭良,可其狼子野心却是怎么都无法掩藏的。

曾经,一对中国夫妇收养了一位日本弃婴,为此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辱骂。

可那位日本弃婴长大之后却将自己的养父母抛之脑后,回到日本丝毫没有报答的想法。

那么,这位日本弃婴究竟是谁,他为何会这样做?

收养他的养父母失去了养子的赡养结局又将如何?

从战火中救出一生命

1945年,那是个混乱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中国人民刚刚从魔爪中解脱出来,到处是战后重建的忙碌身影。

就在这样一个时期,有一位名叫赵凤祥的男子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他与妻子李秀荣收养了一个名叫野板祥三的日本弃婴,并将其改名为赵连栋。

在那个年代,我国刚刚经历了日本人的残忍侵略,家家户户都有失去亲人的悲痛,到处是对日本人的憎恨与不满。

但赵凤祥还是毅然决然这样做了,他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侵华日寇是不可原谅的,可是那都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孩子是无辜的。

于是赵凤祥决定将野板祥三带回家,并做好了这个决定会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无尽的困扰和压力的准备。

毕竟,那个时候收养一个日本孩子,在别人眼里几乎等同于背叛。

的确,赵凤祥夫妇日后在村子里面承受了太多的质疑和压力,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人甚至公开辱骂他们是汉奸。

但对于赵凤祥与李秀荣来说,野板祥三(赵连栋)就是他们的孩子,无论外界如何嘈杂,都无法改变他们对这个孩子的爱。

他们给了他新的名字,新的生活,也让他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

等孩子们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李秀荣把养子赵连栋和女儿赵连芹一起送到学校读书,想着兄妹俩进入一个班级,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

可是由于语言方面的不通,赵连栋的学习非常困难,经常需要妹妹帮忙补习功课。

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赵连栋曾被老师点名提问,但是他什么也答不上来,引发全班同学的哄笑,从此他便逐渐自暴自弃,放弃了读书上学的机会。

然而即便如此,赵凤祥、李秀荣夫妇始终没有放弃赵连栋,甚至把他当做亲生儿子来抚养,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也紧着他。

回归故土的愿望与现实的冷漠

1962年,赵凤祥因病去世,赵连栋也长大成人。

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此时的赵连栋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寻根回到自己的故土,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份心愿不仅是出于对自己身世的好奇,更是想要弄清楚,在那个战乱纷扰的年代,自己是怎样被遗留在中国的。

得知养子这个愿望之后,李秀荣和女儿赵连芹都表达了强烈的支持。

他们竭尽全力地协助养子寻根。

尽管知道这意味着赵连栋可能会离开他们,但李秀荣仍然希望儿子能够解开心中的疑团,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

经过一番努力,赵连栋最终踏上了回日本的旅程。

在日本,他通过种种努力,确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赵连栋原来的名字叫做野板祥三,父亲是一名日本军官。

这项身份的确认,让赵连栋感到异常兴奋,认为自己从此在世界上有了真正的归属。

回国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赵连栋的态度及与家人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从日本归来的赵连栋变得更加沉默,对于寻亲的体验,他总是显得避而不谈,周围的人渐渐感到,赵连栋的精神面貌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每当被问及寻根之旅的感受时,他总是敷衍了事,不愿深谈。

家人对他的改变感到困惑,他们不明白赵连栋为何开始疏远他们。

这个曾经温暖的家庭逐渐充满了不解和寂寥。

母爱的呼唤与无声的回应

两年之后,赵连栋对母亲李秀荣说自己在日本找到了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希望到日本去生活。

李秀荣没有阻拦,反而为养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感到高兴。

她亲自带着女儿去给养子送行,叮嘱他出门在外要注意身体,有空常回来看看。

李秀荣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告别竟是她和自己养子之间见的最后一面。

2001年,李秀荣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被诊断出脑出血瘫痪在床,失去了自主生活能力。

在最为虚弱的时候,李秀荣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着一个坚定而强烈的愿望——再次见到远在日本的赵连栋,她那个心爱的养子。

对李秀荣来说,赵连栋早已经不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而是她家庭的一部分,是她多年来付出母爱的寄托。

在她的病床前,常常可以听到她呓语般重复着一个名字:“连栋,你在哪儿?”

那绵绵不绝的声音,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思念和对儿子的牵挂。

李秀荣的女儿赵连芹被老人的情态深深触动,她写信给赵连栋,希望他能回国看望卧病在床的养母,哪怕只是最后一面。

然而面对母亲的呼唤,赵连栋还是选择了拒绝,他托人来到中国告诉赵连芹,他身上流淌着的是日本民族的血液,日本才是他的祖国,他对中国只有仇恨而没有任何恩情可言。

在接到养子冰冷拒绝的消息后,李秀荣不仅感到震惊,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痛苦。

但即便如此,李秀荣仍然没有怪罪赵连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自己的女儿说:

“那孩子肯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否则不会不来看我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秀荣去世后,日本政府曾提出,补偿中国养父母的政策,但是赵连栋却以养母没有子女为名,代为领取了这份补偿金。

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但谁也没有想到这种类似的事件竟真的发生在现实当中。

李秀荣一辈子坚强、善良,即使在最后的岁月里,她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从垃圾堆中救起的孩子。

可惜那个孩子对母爱的回应,却是沉默和拒绝。

这种冷漠的对待,无疑是对李秀荣一生爱的最大讽刺,也让所有人对日本人抱有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

蛇就是蛇,即便在人的家庭中长大,更改不了的是蛇冷血的习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擦亮眼睛,警惕对待每一个日本人,不要让农夫与蛇的故事再度重演。

1 阅读:242

迎丝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