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用活人殉葬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陋习,但是这么残忍的事情在我国古代却屡见不鲜。早在商周时期,那些奴隶主贵族们就会在要死的时候选择自己喜欢的奴仆或者伴侣,并将他们杀死,然后自己死后带到地底下去陪伴自己。
后来的王朝几乎都沿用了下来,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皇帝死后,没有子嗣的妃子都会陪葬。
妃嫔殉葬
其实这种恐怖的殉葬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例如秦始皇陵就是用陶瓷烧制成兵勇陪葬,而不是活人。后来刘邦建立汉朝,由于常年战乱导致了人口迅速减少,因而汉朝的皇帝为人口计,同时也为了自己的风评,几乎都没有殉葬。
但是还是有例外,有的皇帝会让活人殉葬,但是少之又少。直到宋代的时候,殉葬制度几乎已经有名无实,和废除了没什么区别。但是,明太祖朱元璋恢复了殉葬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不仅重开了殉葬制度,而且还将其定为了“祖制”,并从自己开始就强有力地执行殉葬制度。这不仅让人有所好奇,为什么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会热衷于殉葬,这种恐怖的制度呢?
首先是朱元璋个人的原因,迷信。朱元璋出生于农民家庭,他觉得自己能够从和尚成为天子,靠的是神明庇佑,不然的话绝不可能。所以朱元璋非常信仰鬼神之说,他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是可以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的。
所以为了维持生前的奢侈生活,朱元璋不仅要带走自己生前的东西,还要带走生前的人,包括妃嫔和太监。据史料记载,陪葬朱元璋的人数非常多,其中妃嫔就有41个。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彤史拾遗记》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
明孝陵
早在朱元璋死之前,就可以看出他有欲让殉葬制度死灰复燃。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绝,为“照顾好”自己这位爱子,他命令朱樉的两位王妃为他殉葬。
其次就是当时的环境因素,为了避免“女祸”。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让朱家王朝长盛不衰,喜欢总结经验和教训。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女祸”。元顺帝的奇皇后是高丽人,她的母族因为她的得宠而飞扬跋扈,后来高丽王诛灭了奇皇后的母族,为了报仇雪恨,奇皇后教唆元顺帝攻打高丽,结果因天气和补给的缘故损兵折将
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朱元璋下令禁止后宫干政,还命人修《女戒》告诫后宫。但朱元璋认为这样还不够,因为继位的朱允炆年龄还小,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同时在礼制上,他的后妃属于新皇的长辈,很容易干涉新皇施政
韩剧奇皇后
元朝时期的壁画
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妃子也有很多年轻貌美的,怕后世子孙会做出格的事,更害怕明朝会再出一个武则天。于是为了扫除这些障碍一劳永逸,朱元璋干脆让后妃陪着自己一起上路。
朱元璋让自己的太监一起上路的原因也是一样的。毕竟作为皇帝最亲近的内侍,太监不可避免地会拥有权力,甚至可能比一些官员的权力还大,而自己的太监服侍自己多年,对朝政非常娴熟。于是为了防止他们勾结大臣,架空新皇,命令他们也要一起殉葬。也正应了那句俗语“一朝天子一朝臣”。
最后一点,朱元璋受了蒙古人的影响。在谈明朝的时候我们经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明朝是汉人的政权,又是反元起家,因此它一定对于元朝的制度、文化有着很重的排斥心理。
可现实情况却是,在元朝统治中国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汉蒙之间在彼此同化着对方。在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经济文化,元明两朝之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殉葬就是其中之一。
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在当时一直保持着殉葬的习俗,比如成吉思汗死时,窝阔台挑选了四十名出身于异密、和那颜家族的女儿去陪伴成吉思汗之灵。等到蒙哥去世时,殉葬方式甚至波及到无辜的“吃瓜群众”。
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泄露墓地的位置,于是在护送灵柩前往阿尔泰山的路上,蒙古骑兵会把看到护灵大军的人斩杀殆尽。明朝的建立后,殉葬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中最阴暗的一部分。后来的朱允炆、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没有废除这一制度。
大明版图
土木堡之变
一直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代,汉族才彻底废除了殉葬制度。原因是因为钱皇后。土木堡之变后,钱皇后倾尽后宫财物试图帮助朱祁镇脱困,更是因为担心过度而哭瞎了一只眼睛。
后来朱祁镇被弟弟朱祁钰囚禁在南宫,钱皇后也对他不离不弃,甚至通过做女红来补贴开支。但是钱皇后膝下无子,朱祁镇害怕自己死后钱皇后会因此殉葬,因而下旨废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镇废除的只是汉族的殉葬制度,其他少数民族还保留了这一习俗,其中满族在努尔哈赤时期都还在殉葬
客观来讲朱元璋很残忍,因为自己的怀疑而重开殉葬制度。但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他这么做又的确不错,毕竟明朝确实因此很少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背负一定的骂名就能让朝堂稳定,忽略掉这件事上思想的局限性和残忍性的话,不得不令人佩服
朱元璋恢复了殉葬,让人佩服,这就是明粉的逻辑,更让人佩服[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