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出面阻止李敏上大学,李敏不同意,最后是如何达成共识的?

感人历史故事 2024-07-04 13:14:09
前言

1958年,李敏结束了中学时代的生活,她将跨入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但很多不知道的是,李敏能成功上大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谁也没想到的是,阻拦她上大学的人竟然会是她的父亲毛主席,毛主席为什么要阻拦李敏上大学呢?李敏又为何没有听毛主席的话,最终还是上了大学呢?

严厉与疼爱

李敏跟大多数的中国孩子不同,她不熟悉汉语,也不熟悉北京,这主要是因为李敏打小就去了苏联跟母亲贺子珍生活,对于年少时的她来说,俄语要比汉语更熟悉。

李敏回到中国的时候是12岁,她赶上了全国得解放的好时机,刚刚解放的北京,到处都是带着欣喜笑容的百姓,街道上也时不时会传来庆祝节日的吆喝声,这般繁荣热闹的景象是李敏从未见过的。

为了满足李敏的好奇心,毛主席让工作人员带她逛了北京城内的景点,去了天安门,去了地坛,也去了天坛,看着天坛圆形的穹顶,她突然想到莫斯科的一些建筑,它们也有着圆圆的顶楼,说实话,此时的李敏还是有些想念莫斯科的,那里毕竟承载着太多童年回忆,有关于跟妈妈贺子珍的,也有关于跟哥哥毛岸英、毛岸青的。

值得高兴的是,李敏在北京拥有了爸爸的陪伴,对于她而言,爸爸不再是画像上那个威严的爸爸,也不再是那个威严的领导,而一个真正疼爱她的爸爸。

不过,在李敏的眼中,爸爸是非常忙碌的爸爸,尤其是1949年的下半年,此时的李敏还不知道国家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巨变,对于她而言,只是觉得爸爸陪伴自己的时间少了。

后来,李敏跟着毛主席等人一同住进中南海,正式开始上学。

李敏回来时的年纪是12岁,如果真的按照她的年纪来算,她应该上中学,但是由于李敏幼年时期一直居住在莫斯科,导致她的中文非常差。

李敏那时候满口讲的都是俄语,只是偶尔讲一两句很蹩脚的中文,而她讲的俄语往往只有毛岸青听得懂,毛主席还不大懂俄语,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翻译在。

在这样的前提下,李敏只好被送到育英小学读书。

小学刚开始的日子让李敏感到痛苦,其实小学所学的知识她都懂,她在莫斯科已经学过了,唯一让她感到头疼的是语言问题。

语言不通,也让李敏有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她可以看到同学们用汉语回答老师的问题,用汉语互相聊天,对话,但是她不行,她不能跟同学对话,有的时候着急了,只能连说带比划,手脚一起动,看着李敏略微滑稽的动作,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即便这些笑声里并没有恶意,但还是让李敏感到非常不舒服。

好在李敏不内耗,她知道并不是自己笨,只是语言不通,她鼓励自己,只要好好学,就一定可以赶上大家。

李敏自己努力,毛主席也帮着她一起努力,除了李敏自学之外,毛主席还为她请了中文老师,从最简单的认字学起,眼下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

毛主席对李敏可以说是“严父教育”,现代汉语学会了,毛主席就让她继续学古汉语,毛主席叮嘱道:“古文一定要学好啊!古文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你要做个有文化的孩子!”

古文比现代汉语难很多,为了学好古文,李敏不得不放弃玩耍的时间,放弃学习美术、舞蹈、钢琴等课程。

毛主席还特意给她买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书里蕴藏着非常多的民间故事,读起来不会枯燥,但是对于李敏来说,别说看懂故事了,就是把这些长难句连成话,都是很费劲的一件事。

《三国演义》篇幅长,故事线索复杂,涉及人物也很多,导致李敏在阅读期间“转了巷”,李敏像毛主席撒娇,给她换一本读。

怎知毛主席知道这事后,不但没给李敏换书,反而要求她从头读起,直到彻底看明白为止,毛主席对李敏,不光是提出要求,严厉监督,也在关键时刻给予实在帮助。

毛主席特意给李敏请了一位老师,专门教她读唐诗,读名著。

对于毛主席的严格教育,李敏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李敏亲眼看到毛主席有多努力。

那天,李敏去书房看望毛主席,正好看见毛主席正在看书,她突然注意到,毛主席的书房里,几乎全是古书,还有很多厚厚一本的老书。

除此之外,李敏发现那些书里面还夹着不同长短的条子,记着哪一本书看到哪里了,看到毛主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读书,李敏瞬间就明白毛主席为何对自己这么严格。

见女儿读书这般辛苦,毛主席也会感到心疼,有一次,李敏读书读到深夜,毛主席悄悄出现在她身后,怜爱地摸着她的头说:“累了吧?要不要歇一歇?”

李敏抬头笑着对爸爸说:“不累,我再看一会儿。”

见状,毛主席温和地对她说:“你应该学学下棋,或者去跳跳舞,这样也可以轻松轻松!”

毛主席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为了能让李敏休息好,毛主席会经常带着她去参加中南海举办的舞会,地点就在春藕斋。在舞会上,李敏见到了周总理,见到了朱老总。

他们的伟大形象也在李敏心中生了根。

毛主席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对于百姓来说,他是掌握着国家命脉的领导者,但是对于李敏来说,他只是一位会惦记孩子的普通父亲。

从毛主席对李敏的严厉可以看出,他是希望孩子可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的,但是为什么后来毛主席却不让李敏上学了呢?

毛主席为什么不让李敏上学了

1953年,17岁的李敏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热情的李敏在学校收获好人缘,得知好友历经苦难成了孤儿后,李敏还特意邀请她来中南海做客。

那次,这位女同学在李敏的书桌上看到一封被打开的信,李敏抽出信让女同学阅读。

这封信是毛主席的一位远房亲戚送来的,信里面的内容大致是:“家里孩子不是学习不好,只是因为差了几分没有上大学,希望毛主席能帮帮忙……”

女同学看了信后,不以为然说:“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让毛主席说说情就好了……”

闻言,李敏摇摇头,严肃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爸爸没有同意,这封信之所以会在我这里,就是因为爸爸让我替他回绝。”

女同学好奇问了一句:“那毛主席是怎么说的?”

“爸爸只说了一句话:‘要靠自己。’”

中学的生活如白驹过隙。

1958年,李敏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为化学系的一位学生。

但很多不知道的是,李敏的这个大学却是自己从毛主席手中“夺”来的。

怎么一回事呢?

李敏高中毕业前后,毛主席把她叫到中南海书房,毛主席很认真地对她说:“我不想让你继续深造了,我想让你早点加入到工作中,这样便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

听了毛主席的话,李敏有些懵,她是想继续读书的,更何况,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如果现在不读书,岂不是浪费了之前的那些时光?

听说毛主席不让李敏继续读书,学校的同学也都为李敏感到惋惜,甚至有些人提议让她给毛主席当俄语翻译。

面对热心的同学们,李敏吐露毛主席不让她上学的根本原因:“你说的这个,我曾经也跟爸爸提过,但他不愿意让我当翻译,他希望我可以管这个家,意思是让我管理好爸爸的日常生活……”

管理家庭谈何容易,更何况他们这是一个大家庭,不但人数多,而且涉及的事情也太多了,管理家庭对于李敏来说压力太大了,也太难了,万一没有管理好,这可能真的会酿成大祸,她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毛主席是一个通情达理的父亲,他从来不会强制性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这一次,也是如此,得知李敏真实想法后,毛主席尊重李敏的意思,让她继续读大学去了。对于父亲的理解,李敏也表示由衷感谢,她也向爸爸承诺,在大学里一定好好学习,学成后用自己的知识报答国家,就这样,父女二人在上学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从毛主席的“退让”之举可以看出毛主席并非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制赋予到孩子身上,而是跟孩子共同商讨,最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做出正确决定。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和李敏的父女关系一直非常和睦,李敏在大学里有了对象后,也是第一时间告诉毛主席的。

0 阅读:88

感人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