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乡睡好黎明觉(兰风翱

半蕾衡水 2024-04-03 02:12:01

1942年早春,严寒依然统治着大地。

一天深夜,冀南平原上影影绰绰地闪出一支人马,裹着朦胧的夜色,冒着冷峭的东北风,自西向东,迅速穿过平大公路,人无动静、马不声响地进了冀县东马冢村。

东马冢位于冀县城南三十里,西距周村日伪军炮楼不足六里,东离枣强县境内的卷子炮楼也不过七里,是个二百来户的村落。正因为夹在两据点间,竟成了日伪军外出“清剿”、“扫荡”的必经之地,村里的老百姓三天两头被“梳”过来,“剔”过去,倍受摧残和蹂躏。

进村的队伍停在街上,从几匹马上轻轻跳下几个人,当通讯员快步朝一家大门走去时,不料,被身后的首长拉住了。

首长仰头望了望西天,只见三星已经倾斜,但是天色仍旧黑黝黝的。他小声说:“先不要喊门。”稍停,又接着说:这一带是鬼子、汉奸经常骚扰的地方,老百姓白天黑夜不得安宁,难得有这么个安静的黎明,让乡亲们多睡一会儿吧。”说着,他回过头对护送的部队指挥员说:“请告诉战士们,暂时就地歇息;一定把道理给大家讲清楚,尤其是不要发出任何响动,待到天明再去号房休息。”说完,他轻手轻脚地走近大门口,转过身,背依门板慢慢地蹲在门外地上……。

黎明前的黑暗依然笼罩着村庄。远处天空有几颗残星正眨动着疲惫的眼睛,好象是在窥探这人间的奥秘。村中家家户户房子里,乡亲们正在熟睡。有谁家的娃娃偶尔醒来,哇哇地啼哭了两声,也许马上被妈妈那干瘪的奶头塞住了嘴,很快又进入梦乡。大街上,胡同里,到处挤满了肩背相靠,抱枪枕戈露宿的人民子弟兵。

一个没有鸡叫、没有狗咬的黎明来得特别迟缓。

天亮了,临街的杨老汉第一个起了炕,披上棉袄,背起粪筐,来到大门洞。老汉在伸手拉闩之前,习惯地伸长脖子,机警地从门缝里向外瞧,猛然一怔,杨老汉发现门前、街上到处都是人!再细瞅瞅,那三个一簇俩个一伙、背靠背睡觉的,都是些穿灰军装的干部和战士,再远处,有人背着大枪来回走动。老汉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八路军来到了家门口!杨老汉松了口气,急忙拉闩开了门,正要上前搭话,恰巧有人把小学校的冯老师找来了。首长微笑着说:“你看,又给乡亲们添麻烦了。我们要在这里隐蔽、休息一天,请帮助安排一下住处。”冯老师只点了点头,就领人挨户号房子去了。

杨老汉把门外人请进家,让到屋里,这才仔细端详这位首长:只见他个儿不高,体态不胖也不瘦,白净净的脸上,戴副眼镜,说话和气,象个识文达理的教书先生。首长坐下来跟房东拉起家常,从家里几口人,种几亩地,谈到收成怎么样……问寒问暖,亲如一家人。

就在这一天里,东马冢各村口都站了岗,有的还放了暗哨,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而且只许进,不准出。整整一天,全村男女老少是在神密而喜悦的心情中渡过的。傍晚,干部和战士们一个个告别了房东,整队离村,朝东南方向开去了。

杨秀峰

队伍走后,杨老汉找到冯老师,偷偷地打听那位和蔼可亲的首长是谁。冯老师凑到老汉耳根下,低声说:“他,就是咱们晋察冀边区政府杨秀峰主席。”

(根据周益斋、邓力坡、冯祥真等同志回忆整理)

来源:英烈选——衡水地区抗日斗争故事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半蕾衡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