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洪雅县罗坝汪村有个木匠叫汪大江,手艺很好, 扯高架、修楼房、做嫁妆、雕龙刻凤样啥精通,可是家里穷,二十好几还没成婚。
一天,杨湾一家财主找汪大江修房子。这财主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儿,长得很漂亮,不少富家子弟上门求亲,姑娘都没有答应,汪木匠一来,反倒迷住了姑娘的心。母亲看出女儿的心思, 对财主说:“女儿看中了汪木匠的人品、手艺,虽说汪木匠家里穷点,但还是配得上女儿的。”财主大骂:“我是乡上有名的大户人家,找个穷木匠做女婿,实在太丢人,快把他撵出门去。” 汪木匠只好到别处做活去了。
从此,姑娘天天围着爹娘纠缠,非汪大江不嫁。一晃拖了一年多,财主担心女儿有个三长两短,只好答应了女儿的亲事。但提出:结婚时一不设宴请客,二不办任何嫁妆。
过门那天,冷冷清清,姑娘连换洗衣服都没带一件。母亲心疼女儿,私下给了一百两银子。
姑娘用这些银子,买了些田地。农忙时夫妻俩勤耕苦作,农闲时,汪大江就外出做工,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一年,财主做生日,小两口带着贺礼去祝寿。来到门外,财主叫家人传话:“穷姑爷只能从后门进屋。”汪大江从后门进屋后,财主又不准他上桌同客人一起吃饭,叫他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随便吃点东西算了。汪大江心里难过,很想马上回去。女人劝他:“你看在我们夫妻的情份上,我看在父亲养育的情份上,你就在这里住上一夜,家里的事让我处理。”既然女人这么说汪大江只好留下。
第二天清早,汪大江女人刚起床,就见娘家仆人前来报信: “姑爷昨晚吃喝过多,酒窜心肝,不幸身亡.....”大江女人听了连忙赶回娘家。见丈夫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早已僵硬了。她想: 这事一定与父亲嫌贫爱富有关,就去找来乡约里正同自己父亲评理。但财主是个下至乡里,上至州府都有名的人物,哪个替大江女人说话。
大江女人觉得丈夫不明不白死了,太冤枉了,打定主意去找县官替她查明死因。
财主见女儿硬了心肠要与自己作对,就悄悄派人送给县官一笔银子。大江女人到了县城,直闯公堂,请求知县为她作主,查办杀人凶手。知县问道:“被告是谁?”“我的父亲。”“告他何故?”“嫌贫爱富杀死奴夫!”“是爹亲还是夫亲?”脱衣见丈夫,穿衣见父亲,当然是......“罢了,罢了,到底是富贵人家孩儿,能说会道,”知县吼道:“可据我知,你夫实是病死, 何苦四处告状?即使告到嘉定府、省上、京城也无济于事,到头来还落个逆女上告臭名。依本县之见,不如回家好好安葬你丈夫了事。”说完,叫书吏给了三百两银子,宣布退堂。
大江女人想:三百两银子了结一桩人命案,实在荒唐,我就是九死一生,也要告倒父亲。她又告到嘉定府,府官却说:“不见知事呈文,不得审理。”她又告到成都,省上也说:“没有府上呈文,不得办理。”大江女人只好到京城去告。不知翻了多少座山,过了多少条河,终于到达京城。
凑巧这天军机大臣翁同和外出巡视。大江女人递上状纸,把前后经过细诉了一遍。大臣想:一个乡间女子不怕千山万水,步行到京城为夫申冤,实少见,便带她去见万岁。
金殿上,大江女人口称万岁,拜倒在地。接着就把为何进京之事讲了一遍。皇上问:“父女和夫妻之间哪个是最亲的?”大江女人说:“虽然父女是骨肉之亲,夫妻是枕席之亲,但穿衣才能见父,脱衣却能见夫。”皇上见这女子说得有理,立即准告。 慈禧太后听说这事,觉得她是女中豪杰,便传来单独接见,并赐给一条板凳,坐下来摆谈。
这件事惊动了京城文武百官。太后传旨,回乡时要沿途各省各州府县官员迎送。
洪雅知县慌忙前往离城二十里的三宝迎接。但他心中仍不服气,就问大江女人道:“你告老父,灭人欺天,实该有罪。”大江女人答道:“你脚踏三宝,身背万岁,你才有欺天之罪。”知县转过头去,见身后挂有天子画像,连忙下跪,准了告状,开棺验尸,斩了那个毒心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