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日军侵占晋南,潼关炮火连天,陕西危如累卵。
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惊慌失措,欲弃城而逃,民心惶恐不安。
数日后,西安各界召开救亡大会,一位神色凝重、步履沉稳的中年男子走上讲台。
众人一眼认出这是省政府主席孙蔚如将军,会场顿时静悄悄。
孙将军以平和而坚定的语气发表了《西北国防与抗战》的演说,引用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历史事例,主张坚守黄河、阻止敌人西进,并表示自己决不离开西安。
会场顿时少了喧哗,多了一份沉痛。
随后,相关部门下达了“守土抗战”的通令,称:“凡我陕西官兵,皆应守土抗战,倘有闻警先逃、不事抵抗者,定以军法从事!”
孙将军还在救亡大会上向百姓承诺,决不让敌寇跨越陕西的一寸土地。
他毅然地说:“敌寇不灭,孙某家人决不先离陕西,倘有食言,百姓皆可诛之。”
陕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八百里秦川的老百姓,为了保卫这片家园,也是饱经战火之苦,但也因此锻造了一副大敌当前仍然坚毅果断的气概。
如今,孙将军的豪言壮语放出来,大伙心里有了底。
孙蔚如回到家中,知道是卸下这个省政府主席位子的时候了,以便全力以赴带着他的部下,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去。
这个当年陆军测量学校毕业的“秀才”,其实早已经习惯了戎马的军旅生涯。
省政府主席的帽子,更像是个文绉绉的束缚。而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专门为了这场战争在积聚和等待。
1896年1月31日,在陕西长安县豁口村一个耕读世家里,一个婴儿啼声响起。
父亲欣喜无比,取名树棠。
寓意此子可令家族枝繁叶茂,福泽后代。时家有薄田数百亩,被村人称为“素封”,即无官爵封邑而与封君一样富有。
祖父和父亲务农,叔祖和伯父、叔父均有功名,在乡教学兼务农事。
正是在这种农耕兼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中生活,树棠自幼随父读书,广涉经史子集,工诗善文,喜好书法又善弈棋。
读书之后,树棠取字蔚如,后遂以字行世。
正值垂髫,科举制废除,传统的功名不必求,兴实业,也就成为父辈送子读书的新动因,14岁的少年也始入初等实业学校。
1913年,孙蔚如考入西北大学预科(后改省立第三中学),而民国时期,人们对学而优则士有了新的理解,广大青年们对军事院校情有独钟。
孙蔚如也在这种氛围下进入了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学习。
两年后,他成为陕西陆军测量军地形课的成员,负责实地测绘关中各地的地图,跑遍八百里秦川,对关中地形了然于胸。
不想这等早期的实际工作,让日后成为军事指挥员的他有了坚实的军事素养。
从20岁开始,孙蔚如秘密加入中华革命党,转入陕西靖国军。
25岁孙蔚如开始追随杨虎城将军。
在这之后,孙蔚如和各路军阀打过多少次仗,他自己也无法计算。
而自身的官位从排长、营长、团长到师长,也可谓身经百战。
1926年,作为第二支队司令的他,曾协助杨虎城师长坚守长安,历时八个月,终赢得长安解围,家园得守。
那年4月,广东方面准备发动北伐战争,北洋军阀吴佩孚指示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领“镇嵩军”八万余人,由豫西进入陕西。
此举的目的是攻占被陕西国民军控制的西安,击溃西北支持广东的进步力量,为北洋政府扩大地盘。
国民军师长李虎臣、杨虎城率部不足两万人和全城民众坚防固守、浴血奋战达八个月之久,这就是著名的“二虎守长安”。
当时孙蔚如就是杨虎城麾下的悍将,担任第二支队司令。
当年10月,冯玉祥率部支援西安,与城内军民里应外合,重创“镇嵩军”,很快西安围解。
此战李虎臣、杨虎城、冯玉祥麾下伤亡50000余人,占当时西安人口的四分之一。
1928年年初,杨虎城赴日考察,临行前斟酌再三,决定把军务托付给孙蔚如。
在杨虎城的心中,孙蔚如“深沉稳练,工于心计,且驭下宽厚温和,兼收并蓄,托以重任,当不辱命”。
孙蔚如果然不辱使命,把军队带得有声有色。
直至1930年中原大战,孙蔚如追随杨虎城师长加入国民革命军,开始独当一面。
中原大战正酣之际,孙蔚如又奉令任南阳守备司令,以确保前方补给和后方安全,是杨虎城麾下独当一面的大将。
1931年11月,孙蔚如率部西进甘肃,大破敌军。被蒋介石任命为甘肃宣慰使,兼领军民两政,成为封疆大吏。
日军逼近陕西的时候,孙蔚如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他认为,以当时之抗日局面看,战场仍是他可以放开手脚的地方,这个陕西省政府主席的位子,反倒令人头疼。
他在任的时候,时常想起上一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老上司杨虎城将军。
他们都是陕西人,自是对家乡有一份“造福地方”的殷切深意。
面对日军兵锋、同僚的怯战、民心的不安,孙蔚如挺身而出,力主抗战,成为了陕西父老的主心骨。
他和陕甘苏区联合抗日,推行了不少好政策,说来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