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堂侄毛远耀:享副部级待遇,101岁病逝武汉,遗产全捐教育

上海女神街访 2022-11-12 16:00:58

2013年6月20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传出: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党委书记,毛主席堂侄毛远耀因病抢救无效,在武汉某医院当中去世,享年101岁。

中央各部门分别向其家属表达慰问,在其遗体告别会上,还有无数人赶到了现场,向这位老人致敬。

毛远耀的子女遵照二老遗愿,将其一生的财产30万元捐赠给韶山,设立“毛远耀、胡觉民教育奖励基金”,奖励韶山市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教师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当我们回顾毛远耀老人的一生时,我们不单单能够看到红色精神的延续传承,更能看到一个老党员的操守与拼搏。

1、毛远耀的革命之路:给毛主席当秘书,在延安办厂

1928年底,党中央在上海的秘密印刷厂遭到敌人破坏,中央决定调毛泽民带着部分印刷厂的同志和印刷机器去天津工作。

1929年,毛泽民命人从上海秘密托信给毛远耀:一是国民党要没收他们家财产,让他转告毛主席;二是上海缺人手,指名要毛远耀与毛特夫奔赴上海。

两人到上海与毛泽民相见后小住了数日,便转乘船北上,来到了天津参加秘密印刷工作。

毛远耀回忆,“当时,印刷厂的旁边是一块空地,行人少。一边是绸布庄,后面就是稻田,无人来往。出于秘密工作的需要,毛泽民等人对院内外作了巧妙的布置。印刷厂的一边开了个布店,用布裹住纸,掩护印刷需要的纸张;一边搞了个家具维修门市,专门监视外来人员。一楼右厢房设接洽外来业务的柜房,柜房内设办公桌,桌下有暗铃。侧厢房做机房,设印刷机3台。”

虽然年龄小,但是对于党组织交给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他都力求做到最好,北方局印印刷厂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随时都有暴露的风险,但是在这份岗位上,毛远耀一直坚持了数年,几乎没有任何疏漏。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远耀辗转来到延安,刚到延安,就见到了久别的毛泽东和毛泽民,随后,他被安排去中央抗大和陕北公学学习。

在“抗大”学习期间,毛远耀极其认真,不单单是书本上的内容,还热衷于研究战场之外的事物,例如补给问题、装备问题,稍有不懂就会主动向老兵请教。

从抗大毕业后,他正式加入八路军,在中央军委秘书处担任干事,与叔叔毛泽东一起共事。

根据昔日战友何培元等人的回忆,“毛远耀在工作期间极度负责认真,从不允许出现任何疏漏,虽然他的叔叔就是毛泽东,但是在平日生活里,他从不愿多提两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毛远耀而言,能够与堂叔毛泽东一起共事,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而毛泽东也是十分器重他,每逢有中央内会议或作报告,都会带领毛远耀进行旁听,要求他做报告并要亲自查看。

后来毛远耀厚厚一沓手稿发表出了书,名叫《论持久战》。

虽然知识扎实、工作认真,但他在人际交往上略逊,不懂得处理自己和身边同志们的关系。

毛泽东得知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对外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内也要注重统一战线,如果和同志们之间意见不同,要多多沟通交流。”

听了毛泽东一番话,毛远耀立马纠正了以往的不好习惯,此后再未出现类似问题。

对于这位侄儿,毛泽东在内心里由衷的欣慰,还在亲笔致毛宇居的信中写道:“远耀等在此甚好。”

1938年秋,中央军委预备筹办一个印刷厂,曾经有过印刷经验的毛远耀便成为了筹办人,在延安创办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刷所。

当时抗战时期条件艰难,延安工业底子差,既没有机械,也没有工人,仅有两部旧式石印机。

为了办厂,毛远耀化名前往西安、武汉进行筹备,在与工人接触的过程当中,他敏锐发现,不少工人都对延安向往已久,因此他便展开积极动员,一口气带回来十几名熟练工人,顺利解决了办厂难题。

八路军印刷所成立后,不但承担战场指示、命令的下发工作,还承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和《前线》两本杂志,到抗战后期甚至能够印刷中外名著,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改善了我军条件。

1939年春,总司令朱德到印刷所进行视察,当看到工人们的劳动成果后,由衷感叹:“你们的印刷所等于十万支毛瑟枪。”

印刷所工作逐渐稳定后,毛远耀又接到新指示,那就是负责筹办八路军第一兵工厂。

兵工厂选址位于延安柳树店,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和特务的刺探,整个工厂都是建在村子后沟的几孔窑洞和一所小庙里。

由于当时极度缺乏原料,毛远耀就亲自带人把捡来的弹壳熔成弹头,换上新的底火帽,自制弹药。

为了满足前线需求,整个兵工厂几乎24小时不停歇。白天靠自然光,晚上就要点煤油灯。

为了改善工厂生产,毛远耀在这一次时期还四处收集车床、铣床和发电机等“大件”,在他的努力下,兵工厂效率获得极大提高。

1941年秋,毛主席到兵工厂看望慰问工人,不但同毛远耀亲切握手,还对现场工人说道:“同志们好,战友们辛苦了,工人老大哥们辛辛苦苦干革命,我表示感谢……”

2、新中国第一任衡阳市委书记

1945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派部队前往湖南建立根据地,毛远耀报名参加。

临别之际,毛泽东特意找到侄子,对他说道:“如果有机会回到韶山家乡,见到父老乡亲代我向他们问好,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的革命一定会胜利,会成功的。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只要我们共同奋斗,胜利终将会到来。”

叔侄二人自从投身革命以来,均已多年没有回到家乡,毛主席的一番话,不但包含着对于革命必胜的决心,更饱含着对家乡的思念。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来到尾声,毛远耀跟随部队调动,在北京香山再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叔侄多年未见,聊得十分尽兴。

此时毛泽东与毛远耀之间的对话氛围再一次改变,从早年的晚辈与长辈,再到战争时期上级与下级,到了如今,叔侄二人关系更像是亲密的战友。

此次谈话当中,毛泽东提出,现在全国即将迎来解放,但是目前南方广大地区仍旧存在着大量的干部空缺,希望毛远耀能够继续发挥作用,打好新区治理这场硬仗。

对于叔叔的嘱托,毛远耀责无旁贷,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回到湖南,在长沙市担任副市长,后来又前往衡阳担任市委书记。

虽然衡阳在1949年10月8日就已经解放,但毛远耀面对的压力并不小,由于战争的摧残,衡阳几乎沦为一片废墟。

当地政府大院里只留下了几把破旧的办公桌椅,其他家具一概没有,连市委成员住在哪都成问题。

为了能够尽快投入工作,毛远耀带着所有干部在政府大院里打地铺,后来条件好了,又搬到了附近的难民收容所。

多年后,毛远耀在《庆祝衡阳解放四十周年》一文中曾经描述过当初的困难:

“我们接管衡阳市时,国民党官员全都跑光了,就连市长也被军阀裹挟到了桂林。衡阳几乎成了一个空城,屋里没有家具,水上没有桥,甚至连渡船都没有。整个建设与其说是修复,倒不如说是重建。”

除了重建困难重重外,解放初期的衡阳市还有着大量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据事后统计,当时的衡阳城仅剩7万人,单特务就有400人,城内外的国民党散兵游勇不少于1万人。

为了解决这些隐患,毛远耀带领着警备司令部和公安局,成立收容团,对其进行动员,要么发路费回家,要么编入解放军,如果无家可归,政府还负责帮助其寻找职业。

在毛远耀大力建设之下,衡阳铁路公路先后通车,工厂也恢复了生产。至1950年底,全市已经拥有3000家商店和工厂,一片欣欣向荣。

后来毛主席曾经乘专列路过衡阳时曾经由衷赞叹:“看到衡阳大变样了,心里由衷高兴。”

3、投身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新中国成立后,毛远耀继续在工业领域发光发热。

他先是担任湖南省工业厅厅长,后来前往青岛国营第二橡胶总厂担任厂长。

我国橡胶工业起步并不晚,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已经拥有橡胶厂上百家,但战后绝大多数橡胶厂都毁于一旦。

国民党统治末期,由于滥发金圆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全国大小橡胶厂进入了倒闭潮,生产力直接腰斩。

作为现代工业基础原料,橡胶产业能否恢复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工业建设进度,以及“一五计划”的展开。

因此,毛远耀一上任便进入厂区与工人进行交流,寻找出路。

他一方面联系全国各地企业争取订单;另一方面提高工人待遇,改善设备。在他带领下,国营橡胶厂迅速得以恢复,转亏为盈,到了“一五计划”之前,该厂就已经成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轮胎产量从2.3万套翻到了60万套。

到了1957年,该厂利润就已经突破亿元,成为全国橡胶业支柱企业,毛远耀用近乎完美的成绩回报了国家。

是年9月,随着橡胶厂经营稳定后,他向中央提出,到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去任职。

当时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不足一年,只有天文大地测量系和工程测量系两个专业,学员教师,不足百余人,与数万员工的全国第一橡胶厂相比,简直小到不能在小。

在他看来,国家哪里需要自己,自己就去哪里。就此,毛远耀开始了在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

得知侄儿的选择,9月12日在毛远耀赴任不到一周的时间,毛泽东就来到了武汉大学,接见附近4所大学的师生。

在主席台上,毛泽东同毛远耀亲切握手,并留下了两人唯一一张合影。

毛泽东这次接见,对于毛远耀而言是极其特殊的。

多年以后,每当回忆这次会见,毛远耀内心都激动不已,为此,他还赋诗一首:“我今韶麓未归人,长忆当年教诲亲。武大恭迎曾合影,天涯共赏迓佳宾”。

调任武汉测绘学院这一年,毛远耀已经45岁,在新岗位上,他奋斗三十一年,直到1988年底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

毛远耀晚年仍旧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会拿出自己的积蓄进行捐款,这个习惯持续终身。

2006年,时年96岁的毛远耀还特地回韶山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他说:“毛泽东主席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教导很深。他对我的谆谆教诲我至今记忆犹新,永远铭记。”

2 阅读:413

上海女神街访

简介:上海本地真实街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