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隐藏的真相:理解了这4个字的含义,就能掌握天道的规律

小胖文化 2024-03-24 14:06:11

导读:

人生的规则叫做人道,宇宙的规则叫做天道。 天道是人道的根本,人道是天道的演变。 然而,在这个演变的过程当中,却存在着一种极其神秘的能量。 正是这种神秘能量的存在,才让人类拥有了能够了解并且运用天道的能力。

先秦的老子,印度的佛陀,以及古往今来所有的圣贤,他们都是这种神秘能量的集大成者。 而这种神秘的能量,就叫做德性。

今天我们古籍篇要介绍的是,隐藏在道德经里的终极奥秘——如何运用天道!

最近我在看《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他说世人只知道追求多,但老子却让我们追求少。世人只知道往上爬,而老子却告诉我们要往下走。世人只知道要坚强,而老子却告诉我们要柔弱。

因为只有了解大道规则的人才明白,追求的越少就越快乐,所处的位置越往下反而越高贵,表现的越柔弱反而越强大。

而普通人之所以不了解其中的玄机,就在于缺少一种能够与天道相互沟通的神秘能量,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德。

连接天道

2009年,在剑桥大学召开了一次关于经济危机的座谈会。当时有人提到,当下之所以会出现一场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道德的缺失。

所谓道德的缺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指人们普遍缺少德性,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缺少了德,自然也就偏离了道。

从这里也就不难看出,老子一再强调的“德”,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以及它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上,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如果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是因为人们对于金钱和资本的运作规律,缺乏必要的认知。 那么我们在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种种危机,是否也就代表着,我们对于人生的运作规律同样缺乏认知。

所以总而言之,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源自于缺乏对于规律的认知。 而所谓的规律,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是这个宇宙当中客观存在的法则。

但是我们要想了解这个宇宙的法则,就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德。

1905年,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叫做“力比多”的概念,意思就是指人的心理能量。 一个人的心理能量越充沛,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越强。

这一点与老子所说的德,可以说是十分的接近。 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把德,理解成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而人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八章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观水悟道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接近于道的事物,那么,它必然要在最大程度上符合道的特性。 首先它的本体要宏大无形,无所不入,无所不包。 其次对待其他事物要做到,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

对此,张其成先生在《全解道德经》这本书中提到: 在人类的认知范围之内,似乎只有一种东西能够满足这些条件,那便是被称作为生命之源的水。

正如老子所说: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也就是说,在老子看来,水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于道的事物,水性几乎等同于道性。 而道性即为德性。 因此,只要我们了解了水的特性,便能够知道什么是德性。

知道如何掌控水,也就能够明白如何培养自身的德。 这便是老子所说的上善治水,这四个字就是隐藏在道德经里的至高奥秘,直接为我们揭示了运用天道的关键所在。

而在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一个治字。 治并非单纯的效仿或者模仿,而是要仔细观察,深入分析,然后运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可见古人悟道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悟,而是为了去用。换句话来讲,就叫做替天行道。 自然界中的水,无疑就是替天行道的典范。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句话中的内在含义,就是在表明一个非常本质的道理: 人性趋于向上,水性趋于向下;人性趋利避害,水性趋“害”避“利”。

这一点,不仅是人性和水性的区别,同时也是人道和天道的区别。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会让世界逐渐走向自洽,而人道却会让世界逐步走向自毁。 其中的核心问题,就体现在一个“争”字当中。 人性总是趋向于争,争得失,争对错,争高下。

这种意识,就像是一种病毒,已经在人类的世界里蔓延到各个角落,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 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竞争意识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当中,保证自己不被淘汰的必要条件。

我们只有努力去争,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资源,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远古时代,如果不争,就会失去生存的可能。

所以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有关于争的意识,早已被编入了人类的基因程序当中,化作了人性的一部分。

那么既然如此,老子为何还要提倡不争呢? 原因就在于天道有常,而人道却始终无常。 善于争夺的本性,虽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展现出了它的另外一面。

那就是私欲和贪婪。 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黄宗羲,曾经愤怒的表示: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意思也就是说,自从封建统治以来,天底下所有的祸乱,大多都源自于统治者,对于个人意志的执着和追求。

他们总是想让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可结果却往往引发秩序的崩溃。 这个时候,人性的副作用也就显现了出来。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人类的进化之路尚且没有完结,我们在拥有人性之后,还要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本性。 而学习如何驾驭本性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修养自身的德性。 或者说,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将人性升华为道性。

人性升华

在人性与道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屏障。 想要跨过这道屏障,就必须找到一条,能够贯通人道与天道的路径,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观水悟道。

我们无法直接窥探天道,但却可以观察与道最为接近的水。 水性之所以接近于道性,是因为它站在了人性的反面。 人性善争,而水性却善于不争。

人性趋向于众人之所好,而水却趋向于众人之所恶。 或许这就是道德经里面所提到的物极必反,当人性进化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运行。

因此老子告诉世人,想要将人性转变为德性,首先就要在自己的内心里,创造一个能够让德性开始聚集的环境。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够让德性开始聚集呢?

对此老子给出的答案是:

居善地,心善渊。

意思就是,如果不知道怎样让德性聚集,那就可以参照自然界当中的水性。 所谓居善地,就是指善于像大地一样,选择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一观念,出自于《阴阳大论》当中的一句话,叫做:地为人之下。 而易经当中,也同样有一个叫做谦卦的卦象。

此卦象,坤卦在上,艮卦在下,意为山在地下,对应到现实世界当中,就是指山谷或者深渊。 而这些地方,正是天地间所有水流的汇聚之处。

这条法则作用到人性当中,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人的内心里想要承载更多的能量,那么就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中空为之用。

然而这也就需要我们把之前装填在内心里的东西,一点一点全都清理出去,让自己从原来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一点一点逐渐落回到平地之上。

然后再继续向下,慢慢挖出一座深渊。 所谓心善渊,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善于像深渊一样,去容纳世间万物带给你的能量。 包括释迦牟尼在向弟子们讲经时,也曾说过:

佛法如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心骄自高,则法水不入。

所以说当一个人的内心,被人性和欲望所填满,那么,他的内在能量,也就是德性,就会向外流失。 而当一个人能够逐渐拿掉这些东西,那么他的德性,也会慢慢向内回归。

佛家的空性、道家的道心、儒家的仁义、以及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能量,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对于德的描述。 当人们能够将自身的德性,累积到如同深渊大海一样广袤无边,其自身的境界自然也会变得深不可测。

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大道规则的领悟和运用,也会随之达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

结尾

其实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最大的战争就是观念的战争,自古以来,所有的战争都是观念战争的实际化。

但与此同时,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观念的碰撞与斗争,就是因为感到自身所持有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和颠覆。

然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己的观念太过浅薄,经不起考验。 而从这里面折射出来的本质,就是对于世界运行的规则,没有足够的认知。 用我们今天这篇主题中的话来说,就是内心当中缺乏足够的德性。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修道养德,将自身所具备的人性,向着道性去转变和升华。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在未来集体进化的道路,要共同经历的过程。 不过索幸在2000年前,老子就已经在道德经里,给我们指出了这样一条明确的道路,让我们能够循迹而行。

如果你也想从老子的智慧当中,来探寻自己人生的方向,及未来的道路。 那么,不妨读一读这本《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我跟大家分享的很多想法,也都是从这本书里得到的启发。

1 阅读:17

小胖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