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陷事故已致36人死亡,灾害预警学背这个锅

普惠社会记录者 2024-05-03 02:11:08

广东梅州大埔县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在5月1日凌晨2时10分许,梅大高速公路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发生了严重的路面塌陷事故。截至5月2日早上5时30分,经过紧张的搜救工作,已经确认有23辆车辆陷入塌陷处,造成了令人痛心的36人死亡,30人受伤。值得庆幸的是,所有受伤人员均无生命危险。

此次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发生在凌晨时分,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救援人员不畏艰难,迅速展开搜救行动,全力以赴寻找被困人员和车辆。经过连续的努力,他们成功找到了大部分被困人员,并将他们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

专家和有关部门正在深入探究山体塌方的根本原因,初步的分析指向地质构造、雨水侵蚀和施工质量等多个潜在影响因素。其中,地质结构可能涉及地层的稳定性、岩石的类型和分布等因素;雨水侵蚀则可能与连续降雨、土壤饱和度以及排水系统不畅等问题有关;施工质量的问题可能包括土壤填充不实、排水设施不完善等。

一位姓陈的结构与岩土工程师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详细分析了山体边坡的情况。他指出,如果道路下方的路基是通过填方方式处理的,那么在相邻段落除了需要做简单的护坡外,还需要设置重力式挡土墙、土钉、锚杆、抗滑桩等多种挡土和支护结构,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陈工程师表示:“这段高速公路显然位于滑坡易发区。为了避免路基问题,越来越多的山区高速公路选择采用高架桥的形式。虽然高架桥的建设成本比填方更高,但其安全性能却大幅提升。”他还提到,交通部最新版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滑坡路段的路基有明确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例如高速公路在正常工况下的系数为1.2至1.3,而在非正常工况I(即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则为1.1至1.2。这意味着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边坡的安全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陈工程师进一步解释说:“非正常工况I,指的是边坡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的情况下的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雨水冲刷会带走表面的土体,进入缝隙产生水压力,从而推动滑坡体向下滑动。”他还提到,滑坡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迹象,这些迹象可以用来预判潜在的滑坡区域。此外,一些卫星监测手段也可以及时提供滑坡信息,为安全预警提供依据。

梅州居民陈敬(化名)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惊险经历。他带着一家几口人开车回梅州老家时,途中就遭遇了路面塌陷。“右边的轮胎都空了,全靠左边的轮胎和右边的底盘冲过去的,右边轮毂全没用了,底盘也压伤了不少东西。”陈敬提供的照片显示,右轮胎轮毂磨损严重。这次经历让他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灾害预警学科涉及对灾害发生前的各种迹象和特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以便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预警,如台风、地震、洪水、暴雨、干旱等,以及人为灾害预警,如火灾、爆炸、恶劣天气等。

这次灾害事故的发生,向世人证明,灾害预警学科是全社会的短板!

灾害预警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基于观测和基于模型两类。基于观测的方法是通过连续、长期的监测数据来获取灾害可能发生的标志性信号,如地下水位、地质形态、地表变形、电磁场、地震信号等。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数学方法,来模拟灾害可能的场景,如利用海洋和大气模型来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利用地震波传播模型或地质结构模型来计算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强度等。

此外,灾害预警学科还涉及到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预警信息一般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渠道公布给公众,以便公众能够采取必要的防护和自救措施。因此,灾害预警学科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公众,并提高他们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总之,灾害预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假如社会上灾害预警学高度发展,早早地预警,很可能会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0 阅读:0

普惠社会记录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