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笔下的文化变迁与个体的应物之困。

江江众人 2024-09-29 19:30:48

李洱作家

当业内人士,一眼便能看出你的创作方向,可一般读者,尤其是那些深受传统文学影响之人,部分可能难以接受。

就如小度所言,有人能接受批评,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都可接纳。

这部小说,我期望它能在任何地方,都与读者有所交流,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路子,其中的格式等方面确实需要探讨。

李洱作家

讲完这些基本情况,我再谈谈自己最近的想法。

这两日,我一直在思考,要将当代作家、有志于写作之人,以及对文学或人文学科感兴趣的研究者,他们的努力都纳入一个范畴。倘若用小度来说,那便是纳入成长享受的范畴。

若你认为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尚未完成,若你时常感受到社会中存在诸多弊病,若你去了北欧、韩国、日本等地,能觉察到差距,若你尚有良知,为这些不公而感到羞愧,那么,我们就应当认识到,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转型的文学、哲学和思潮,是极为重要的。

有一次在瑞士,火车驶入博尔,一下车,我看到一位老太太,还以为是志愿者,没想到竟是瑞士首富。

她的家族在过去四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延续着某种传统。

到了晚上,又遇到一位瑞士议会领袖,他也在做着看似平凡的事情。院子里有一株苹果树,很高,起初我没认出,后来一问才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隔壁院子的苹果树也有一百零三年了。

李洱作家在包头市阅立方书店

在这个村子,一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而中国在这一百年间,历经革命,翻天覆地,无数家庭悲欢离合。

在他们那里,历史早已完成,现代化也早已实现,可对中国来说,历史远未终结,现代化转型和民族心理建设仍任重道远。

有人提出各种方案,比如梁启超。1900 年正月,他写的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规划了中国未来百年之路。

1906 年农历正月,他写下《少年中国说》,批判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老大帝国,提出中国要变成少年中国,美在少年。

1902 年,他在去日本的船上写下 20 世纪中国第一部小说,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汇。在这部小说中,他预言中国 2000 多年的帝制将在 2012 年崩溃,中国将成为新的政治体制国家,还预言了 1962 年中国将举办世博会,虽有偏差,但也体现了他对未来中国政治的精确预言。

1916 年,李大钊写了《青春》一文,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杂志上。自此,从晚清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青春”“少年”“青年”这些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待续。

0 阅读:0

江江众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