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讷参观三峡工程,忽然想起一人忙问道:今天刘源在三峡吗

白翠评历史 2024-02-22 20:24:2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参观三峡工程时,李讷急切地询问工作人员:刘源在三峡吗?

三峡大坝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里程碑,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所作出的巨大奋斗,也正因如此,水电资源才能在中国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毛主席就已经对三峡大坝的建设进行了规划,并带领一众人民前去实施。

该项目也因此被赋予了重大的政治意义,成为了当时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关键的任务。而作为毛主席的女儿的李讷,在访问三峡水电站时与久别的“弟弟”刘源相聚。

这次相遇不仅唤起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也体现着中国革命前辈们不屈的奋斗意志。

那么两人的相遇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前辈们奋斗的象征?

1992年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上,参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2633名代表们,运用了电子表决器进行投票。

这是十分公平的方法,事实也果然如此,在投票之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支持。

会议结束,关于建设三峡工程的议案也获得了通过。“讨论四十年,辩论三十载”,备受全球关注的三峡工程在克服了许多争议后正式启动。

这个工程是有利于全体国民的大好事,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造成部分老百姓的田地损失。同时,又部分老百姓不得不面临移民的问题。

国家考虑到了这一点,拨了许多经费进行移民安置。可以说,在整个投资里,移民安置费用几乎就占了一半。

这也导致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后,移民生活在全世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不降反升。

事实上,这种“怪现象”正是国家关心老百姓的体现,也是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所在。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希望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选定的安置区域均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三峡移民对家园的不舍,也使这项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成为一段触动中国的历史回忆。

1996年,三峡建设工地处处充斥着繁忙的施工画面,而西陵长江大桥两端,矗立着由总理李鹏亲自题字的桥牌“西陵长江大桥”。

副总理邹家华于18日上午参加了大桥的剪彩仪式,大桥在庆祝中正式开通,彩旗在桥两旁飘扬。

在这特殊的日子,《中华儿女》三峡采风团的代表访问了工地,参观了新完工的西陵长江大桥,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同志。

接到内部人员的透露,刘源同志,也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之子,此刻正带领他那装备精良、高度机械化的队伍在三峡永久船闸建设工地中昼夜的施工。

听到此消息的李讷非常的激动,极其希望能和刘源见上一面,长期以来,刘源因忙碌的工作都没能抽出多余的时间与李讷见面,随着工作的要求不断转移工作的地点。

鉴于刘源的职责所致,其所在位置对工作人员而言也并不明确,尽管李讷一直询问工作人员,但他们也只是含糊其辞地回应道:“他可能在这里。”

然而,李讷在三峡的参观行程有限,预计当天下午便需回到宜昌市区,随后前往巫山、奉节等地,而刘源的行踪仍旧难以确定。

巧合的是,在当天的午休时间,当李讷在三峡培训中心休息时,一名工作人员在三峡接待中心的入口处遇到了刘源。

当时刘源正从吉普车下车,这位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刻向他跑了过去,并招呼道:“刘政委,您好!”刘源转身认出了这位工作人员,便停下脚步,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

工作人员对刘源说:“刘政委,李讷大姐到访了,她希望能见您一面。”

听闻此消息后,刘源就迫切地问道:“真的吗?她现在在哪里?带我去见她!”

那么在刘源身处三峡重点工程任务之中,李讷能顺利见到刘源吗?

1996年的参访,李讷回想起记忆中的他,询问道:刘源还在三峡吗?

得知李讷来访,刘源显得非常激动,而工作人员也同样兴奋地回应道:“李讷大姐目前住在三峡坝区的培训中心,205房间。”

“好的,我们立刻前往。”刘源说道。工作人员继续补充道:“李讷大姐可能正在休息,她计划在下午3点去参观西陵长江大桥,我们可以在那里碰面。”

因此,刘源之后便匆忙的离开了。

不久,李讷与刘源的重逢的时间就到来了,但由于工作安排上的一些误差,李讷一行人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住宿地。

工作人员也没有提前通知李讷即将与刘源相见的时间,所以在她前往大桥的途中内心非常的愉悦。

相比之下,工作人员则心里非常的紧张,担忧刘源是否依然在大桥上耐心等候。

幸运的是,当他们距离西陵大桥尚有50米时,工作人员远远的便看到了等候已久的刘源及其吉普车,这让他们吊着的心终于得以放下。

不一会儿,搭载李讷及随行人员的车子慢慢驶至并停靠在桥头。李讷刚一步下车,便急切地四处张望,刘源看见后,立刻上前紧握了她的手。

脸上戴着眼镜、身穿简朴衣物的李讷,看着面前这位魁梧、身着迷彩服并肩上佩有武警少将军衔的中年男子,几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童年时候的刘源。

两位伟人后代的紧密拥抱在一起,时间仿佛凝固在了1996年10月18日下午4点15分。这一温馨的场景也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此时,李讷和刘源内心充满了复杂情感,言语难以表达心中的感受。

李讷反复端详着面前的刘源,不由自主地说道:“真的是刘源啊,还是那个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刘源,刘源小时候很好看,现在已经成为了少将啊。”

早在幼年时期,两家就一同居住于中南海,之前一直是邻居。李讷比刘源大11岁,像对待亲弟弟一般照顾着他。

李讷依旧亲切地称他为“源源”,并频繁地表达赞扬,对此李讷提到:“我听说你被调到武警水电部队,工作表现出色。

自三峡工程开始以来,你已经28次亲临工地。”一位旁边的武警人员纠正说:“其实是29次。”李讷连忙补充:“看吧,我还少算了一次。大家都非常赞赏你的工作。”

事实上,当时刘源将军才41岁,在这个职位上已服务超过4年。

而刘源早已经专心地投入到了这支武警水电部队中。作为部队的政委,他继续保持在河南任地方官时的朴素、廉洁和勤奋工作风格。

武警水电部队承担的主要是大型水电站工程,不是在深山峡谷,就是在雪域高原,刘源每年下部队蹲工地都要在大半年以上,这也为部队和基层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

刘源是一位深受水电部队官兵爱戴的政委,他常说:“一个人不在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是能够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些实事,要认认真真地干好每一件事。”

两人的相遇换来了多年的真情流露,那么对于刘源来讲这份工作又意味着什么呢?

伟人女儿李讷,参访三峡,想起刘源,急忙询问道:他还在三峡吗?

两人在西陵大桥上拍了照片,李讷和刘源走到栏杆旁,两人一起远望长江的景色。这时刘源突然提议说:“大姐,我们靠着大桥背对背拍一张照片如何?”

李讷听后,也愉快地答应道:“好的,好的!”于是随行的摄影师杜修贤就建议李讷抓住刘源的手,然后一同面向镜头。

尽管杜修贤年岁已高,但他还是不停调整拍摄角度,为他们俩留下这一刻的珍贵回忆。拍摄结束后,李讷和刘源继续在栏杆边深入交谈,话题转到了正在施工的三峡工程上。

在当天的聚会中,李讷和刘源主要讨论的话题还是三峡工程。这个由毛主席、刘少奇等一代革命家倾注心血策划的宏伟项目,正由改革开放时代的他们亲手将其变为现实。

刘源指向长江对岸,展示了他们部队正在施工的巨大船闸工地:

“看那边,那是我们部队负责的永久船闸,士兵们不畏曲折,经受了20个月的考验,挖除了数十座山,移走了超过2000万方的土石”。

他还向李讷介绍了在场的武警三峡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廖多祚大校,和办公室副主任范德铭上校,表示他们是前线的真正英雄。

李讷听后很为他感到骄傲,因为这个重大工程是在她“弟弟”的领导下建设的。

李讷对此说道:“亲自参与三峡工程是如此自豪!”而刘源幽默回应:“你自己也应该感到自豪,因为你弟弟也在这里努力工作。”

李讷听后笑了,随后,李讷叫来儿子与刘源合影留念,并询问刘源母亲的近况以及是否曾访问过三峡。

刘源表示:“她肯定会来的。”他还提到:“等三峡大坝竣工后,我们一定会在大坝上刻上毛伯伯的名字和他的诗句‘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实现两位老主席的愿景。”

自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至三峡工程决策评估的过程中,明显反映出了以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面对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和民众安全的关键议题时,始终持有谨慎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方法论。

这不仅彰显了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度责任感,也展现了他始终以中华民族的幸福和人民的基本福利为出发点的自觉性与使命感。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各个领导人均坚决的贯彻毛主席关于“谨慎备战,确保可靠”的原则,对三峡工程的论证、决策和施工采取了审慎而科学的指导态度。

他们不断坚守以国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的行为准则,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旨意。

而刘源能延续这份斗志,也得益于他父亲的影响,她所了解的父亲是坚持教育的精髓在于一以贯之的态度,他的教育方式与他的思考和行动一致。

他所提倡的,自己便是最佳榜样。他也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们,明白如何爱护和关爱,并且绝不溺爱或放纵。

在刘源的记忆中,他的严格有时候甚至过于严厉。然而,他视严格教育为爱的表现,因此坚持让他们接受到了磨砺,懂得了与他人相处。

他这种教育是完全自觉的、发自内心的,正是他的严厉教育, 塑造了他为人忠厚却不失骨气、温和却又韧劲的个性。

这种个性也帮助他的工作和生活,让他在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出了不少的力。

当然, 对于他的严厉刘源有时也不能接受, 但是后来有了亲身的体验后, 他才深刻理解到他的良苦用心。

父亲常教导他,人类天性是群居的,无法与社群生活隔绝,因此学习如何与群体和谐相处是必要的。

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冲突在所难免。发生冲突时,重要的是要有容忍的心态,能够承受不公和误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避免总是寻求小利益,因为小利往往会导致大失。

因此,在三峡工程中他才能成为大伙的领导,引导着一批众人坚持苦干。

李讷知道刘源的辛苦,因此在和刘源分别时,两人都眼含泪水。李讷坐上车子,车缓缓驶向引水渠。车速不快,李讷趁机打开窗,回望向刘源。

而刘源则身着军服,以士兵的姿态挥手告别。作为刘少奇领袖的后裔,刘源将军尽管身负重任,但能仍热情接待李讷参观三峡工程,展现出宽阔的胸襟。

同时,他在三峡大坝建设中的努力,也是对前辈斗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

白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