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19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我国在这场战争之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打击了越南的侵略野心,为国家换来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角,自然是中国和越南这两个交战国。
然而,多年之后,回头再看这场战争,许多人指出,我国的根本目的并非越南。
见利忘义在战争背后,邓公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
那么,除去越南之外,我国还有什么更大的目标吗?
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国家——苏联。
在这场战争中,表面上来看苏联并未参战,但事实上,战争背后,处处都有着苏联的影子。
最初,中国、苏联、越南三个国家之间,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是更为紧密的。
毕竟,两国同为第三世界国家,也都有着反抗侵略殖民的血泪史。
在越南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之中,中国曾经不遗余力的为越南提供帮助。
因此,50年代,两国还是亲密战友的关系,从官方到民间,都展现出了最大的友好。
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经济,当时的越南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依赖。
在当时全世界复杂的政治局势之下,两国之间互相合作,友好往来,是最能实现双赢的办法。
可是,让中国人民想不到的是,越南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出卖朋友。
随着越南战争进入尾声,独立的日子越来越近,越南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虽然,过去他们一直和中国紧密合作,但越南政府之中,以黎笋为代表的领导人群体,对中国并不是完全的信任。
相反,他们还将中国视为自己在亚洲的最大对手。
越南当时虽然弱小,却做着称霸的美梦。
而想要称霸,就需要扩张、需要染指中国的领土。
越南天真的认为,只要击倒中国,自己就能够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
而越南的心思,被勃列日涅夫洞悉,他看到了越南身上的利用价值。
勃列日涅夫自1964年开始,勃列日涅夫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也正是苏联这突然的慷慨,让越南的立场产生了动摇。
在越南看来,中国贫弱,而苏联强大,依附苏联好处,要远远大于中国。
勃列日涅夫趁机提出了谈判条件,他希望在越南战争结束之后,越南能够把两个港口的使用权交给苏联,由苏联在此驻军。
当然,作为交换,苏联军队会对越南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同时,还会提高对越南的援助数额。
而就在同一时期,黎笋也曾携越南代表团访问中国。
黎笋可此时,黎笋的心态早已经起了变化,面对中国慷慨无私的帮助,黎笋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进一步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提高对越南的援助数字。
甚至还提出,让中国出兵,帮助越南吞并它周边的两个国家,老挝和柬埔寨。
这样无理的请求,被中国果断拒绝。
而黎笋怀恨在心,也决心彻底地倒向苏联。
阴谋诡计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之后不久,越南突然又对中国提出了领土方面的诉求。
要求把中国海域之内的几个岛屿划给越南,这简直是明晃晃的侵略行为。
在被中国拒绝之后,黎笋转头竟然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倒打一耙,说中国侵犯了越南的领土。
当然,这背后也少不了苏联的推波助澜。
我方当时很重视和越南的外交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对越南永远采取退让的态度。
1975年,毛主席和邓公便一致认为,应该削减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因为,越南现在想扩张的心思太明显了,如果我们继续慷慨解囊的话,那就等于是在帮助越南侵略他国。
苏联却不管这些道德底线,为了打击中国,苏联对当时的越南,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这也让越南人越来越膨胀。
越南丝毫没有正视中国的实力,认为自己依靠苏联,已经足以和中国比肩了。
所以,他们也越来越想要通过战争,正面的侵略中国,来实现他们对亚洲扩张的野心。
而苏联忙里忙外,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终于引得越南和中国反目成仇,自然背后也有巨大的阴谋。
越南想扩张,但苏联比越南更想扩张。
自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个大国为了坐稳霸主的宝座,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也正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引得地区之间摩擦不断。
在欧洲,双方都已经扩张到了极限,所以,他们又都把目光投向了亚洲。
美国当初侵略越南,也是为了向亚洲扩张的目的。
只不过,美国没料到,越南战争是个泥潭,美国耗费了大量兵力,最后却只能灰溜溜的败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对苏联来说,却是喜事一桩,趁着这个机会,苏联迅速的把手伸到了越南的内部,一步步的控制以黎笋为首的越南政府。
在越南政府把自己的港口都交予苏联之后,苏联的兵锋便可以直指太平洋,进攻美国的军事基地,这等于在美国的头上悬了一把刀子。
苏联方面认为,以越南为中心,苏联的影响力可以辐射到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只要用兵得当,迟早能够把美国逼回美洲老家。
说到底,越南只不过是苏联庞大计划之中的一枚棋子。
只不过,苏联的扩张战略,却遇上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中国。
无论越南再怎样志得意满,实力也是不会骗人的。
中国始终是亚洲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也就意味着,只要中国存在,苏联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控制亚洲的愿望。
因此,在初期,苏联同样想对中国政府实行控制,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傀儡。
但是,中国希望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所以,无视了苏联的糖衣炮弹。
这也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恶化。
到最后,恼羞成怒的苏联,决心直接让中国崩溃,通过扶持越南等亚洲小国,来对抗和牵制中国,消耗中国的实力。
大战前夕苏联挑唆越南一次次侵犯中国领土,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只要中国国内动荡,便无暇顾及苏联的扩张。
苏联自身也开始在边境线上磨刀霍霍,不断的和中国产生摩擦。
甚至,他们想要借助越南,直接从海陆空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封锁。
中国陷入了至暗时刻,苏联的影响力在世界上不可小觑,中苏关系的恶化,使得中国在外交上险些陷入孤立的状态。
何况,苏联与中国的距离并不遥远,如果苏联想动手的话,大战一触即发。
以中国当时的国力,一旦开战,就会带来巨大的损耗,更会使中国错过最好的发展机会。
当然,苏联并不会冲动开战,因为,发动战争,同样要承受后果。
就算苏联当时的国力胜于中国,他们也并不愿意承受太多的代价。
所以,他们继续推越南出来挡刀,越南在边界线上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代表了苏联的意志。
到了1978年,中越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点。
此时,邓公认为,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了。
可许多人对开战持有反对意见,原因还是在于越南背后的苏联。
如果中国主动对越南发起攻击的话,苏联大概率站在越南一边,甚至有可能亲自下场帮忙。
到那时,中国要面临的就是两个国家的夹击,只怕胜算渺茫。
但邓公却坚持开战的意见,邓公经分析之后认为,我国的军事实力是远胜于越南的。
所以,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大大削弱越南的实力,让他们失去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为我国解决一个后顾之忧。
至于苏联的问题,邓公觉得并没有那么绝望。
苏联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未必会为了一个棋子大动干戈。
何况,我们在世界上还有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美国。
1978年,苏联虽然和我国保持着僵化的关系,但是我们和美国之间却逐渐破冰。
来自苏联的威胁,让中美两个曾经的敌人站在了一起。
为了让即将到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万无一失,邓公决心在中美建交后,立刻出访美国。
邓公来到美国之后,得到了美国总统卡特的热情欢迎。
邓公当时明确的告诉卡特,我们有可能与越南开战,并坚决反对越南侵略柬埔寨、老挝的行为。
希望美国能在这场战争之中,秉持人道主义,给予适当的支持。
出于种种原因,卡特并没有对中越之间的战争做出明确的答复。
但他还是表示,无论美国、苏联,中国还是越南,都是联合国的成员,理论上,联合国成员之间,不应侵犯对方的领土。
这句话,便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回到国内之后,邓公便很快做出了开战的决定。
意义非凡这是完全出乎越南和苏联意料的。
解放军行动极快,一路过关斩将,短时间内便杀到了越南的首都附近。
而越南则节节溃败,在战场上没有占据丝毫的优势。
许多政府官员甚至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准备逃往国外。
越南为自己的此前的无理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所谓的大国之梦,被这场战争彻底击碎了。
而此后,他们也不会再有任何发展的机会。
而此刻,苏联则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沉默。
事实上,此前苏联和越南之间签署的协议之中规定,若越南受到侵略,苏联应当出手相助。
但此刻,苏联却将道义抛诸脑后。
因为,此前美国已经表了态,希望各国在战争之中保持公正的态度,反对侵略行为。
而越南此前对柬埔寨和老挝,已经有了侵略行为,违背了国际法则。
所以,苏联如果此时公然相助的话,那就等于公开的撕毁国际条约,把自己置于全世界的对立面。
精打细算的苏联,绝不会让自己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
更何况,随着中美关系越来越近,苏联很担心,如果自己出手的话,美国也会下场。
到时候,又是一次世界大战。
虽然,越南已经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不过对苏联而言,当然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最为重要。
话说回来,苏联也不算什么都没做。
在中越开战之后,苏联立刻派出了自己的舰队,前往中国南海附近巡视。
另外,从3月12日开始,苏联又往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不断地释放战争威胁。
勃列日涅夫还专门给美国政府写了信,希望美国政府不要插手此事。
当然,这封信并没有得到美国明确的答复。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苏联总有一天控制不住,帮助越南。
但邓公却稳如泰山,他已经看穿了苏联的伎俩。
表面上耀武扬威的苏联,其实内心也极度的惧怕战争,所以,他们出手的可能性极低。
正因如此,中国才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彻底的击垮越南。
越南崩溃,就会失去利用价值,苏联和越南之间的合作关系就会岌岌可危。
如此一来,越南没有能力再侵犯我国,而同时,苏联也失去了一个威胁亚洲的机会。
一场战争,可以解决两个国家的威胁。
而且,苏联这次出于压力不帮助越南,是背信弃义的行为。
此战之后,任何国家想要与苏联结盟,想起越南的例子,恐怕都会反复思量。
苏联一手构建的大国霸权,会受到剧烈的冲击。
我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打破苏联的外交封锁,和欧美等国家的关系再上一个台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所以,对越自卫反击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表面的胜利,更是换来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机遇,这也是邓公对此战如此坚决的原因。
身为新中国的领导人,邓公早已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用超前的眼光,为后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参考资料:
沈志华《冷战与中苏关系》
郭明《中越关系演变40年》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邓公睿智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