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在四川成都平原,被周武王借壳上市!

翔子史前推理 2024-02-08 05:11:12

你知道吗?最早的周并不是周始祖的国号,事实是,古公亶父的豳族很可能是收购了原来在蜀地成都平原北部的周国而最终借壳上市,成就了周朝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来看看文献。《史记正义》记载:“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 皇甫谧也注解「太王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路史》:古公亶父迁于岐,所居有周原,因号曰周”。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带领族人从豳来到岐山一个叫周的地方,此后便改国号为周。

这说明,“周”这个地名,早在周太王迁岐之前就已存在。我们再来看武丁时期有很多甲骨文提到“翦周”、“令周”、“敦(伐)周”等等字眼。这就奇怪了,按上述文献,周太王在商朝武乙时期带领族人从豳迁到歧山之后才开始称为周,而武乙比武丁晚了一百多年,那武丁时期这个与商朝发生关系的周就肯定不是后来的姬周,而是另有一个周。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烧脑,其实很简单,商朝中期武丁时期,确实有一个周国,这就是最早“周原”的主人,后来商朝武乙时期古公亶父带领豳人迁徙到周原以后,通过系列操作姬姓变成了周原的主人,到周文王姬昌之父时,更采用与商朝王族联姻的方式巩固了地位,直至后来逆袭成功,借壳上市,成就大周800年基业。

这听上去像个故事,但并非空口无凭,我们来看看证据:《路史·国名纪甲》在记载蜀地姓氏来源时,提及“郮”时的描述是:有虞氏作封黄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其得郮者为郮氏”,“詹、资、郮、翟,黄帝后”。《玉篇》:资(阳)郮故国,黄帝后,封在岐山之阳,所谓周原膴膴者”。

显然,这里的提到“郮”与“周”就是一回事。不信我们再来看看宋代范处义《释十五国二雅三颂名》最详尽的解释:“周本作郮,黄帝次子昌意之后,太王迁岐实郮之故地。

小结一下,以上内容。首先,郮国姓氏是与蜀地其它姓氏介绍一起出现,说明郮与蜀有关;其次,郮氏为黄帝后,我推论过黄帝在蜀,所以黄帝后裔郮国在蜀,吻合。最后,郮国在岐山之阳,这不仅印证了周取代的就是郮的周原之地,更印证了我之前推论的岐山在蜀地成都平原的推论。岐山之阳,也就是天彭阙南部,正是一片肥沃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所谓周原,就是这里。

《诗经.大雅.绵》里提到“周原墲墲”,意思就是周原之地土地非常肥沃。正好《华阳国志》也记载“蜀川人称郫、繁为膏腴(之地)”。郫、繁之地正好是彭州新都郫都广汉一带,这里所在的成都平原北部就是上古夏商西周政权核心区域。

我们来看看其它古代史前推理师关于“周原”的文字:

明代何景明《七述》:“神都天府之国,四通五达之关,繚以濬堑,袤以周原”。

元代汪光洋《送参政蔡思贤奉实西蜀》:维蜀控西土,相去何绵绵。铜梁倚白日,巫峡横青天。周原开沃壤,万壑成奔川。文翁昔领校,风俗为之迁。武侯继秉国,纲纪乃秩然。由来蜀故老,念之如在焉。

关于周原的推理就到这里,注于大家关心的周太王的豳族迁徙到蜀地周原以后,如何与周氏融合,最后站稳脚跟,借周力量借壳上市逆袭成功,这个故事有机会再聊。我是翔子史前推理师,再见!

0 阅读:2

翔子史前推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