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033-五牛图

哈密瓜谈旅游 2024-10-08 20:48:36

《五牛图》卷

尺寸:纵20.8 横139.8厘米

年代:唐

用途:书画

来源:20世纪50年代香港购回

收藏:故宫博物院

批次:2012年第二批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官金紫光禄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德宗(李适)朝历任宰相、浙东西两道节度使,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韩滉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按明朝人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将此宝收藏内府,视若珍宝。靖康之变珍宝劫后余生,南渡为宋高宗所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

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他自言生平见过韩滉的真迹有五幅,而最爱这一卷。他在画后再三题跋,称赞这画“神气磊落,希世名笔”。

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20世纪50年代,香港企业家吴蘅孙因资金困难欲售宝筹款,《五牛图》才得以在香港重见天日。当时,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藏家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8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至此,国宝经历“失而复得、损而复全”,《五牛图》神采如旧。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0 阅读:2

哈密瓜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