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军委举行第一次大授衔,开国少将一共有802位,都是身经百战的能人,从打仗的角度来看,丁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是这位叱咤军界的将军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大变故中犯下大错,最终酿成悲剧。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丁盛的故事。
丁盛曾这样说自己:“我可是一名老通讯员。”
不错,丁盛最开始确实是一名通信兵,他从团通信兵做到军通信兵,后来给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做通信班长,那个时候的通信兵非常重要,负责扛旗,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丁盛所在的团向山头发动进攻,团长不幸中弹牺牲,联络旗倒了下来,丁盛看到后立刻将旗子举了起来,最终把旗帜插上了山头。
王稼祥受伤后,在他的推荐下,丁盛来到彭老总所在的红三军团,由通信班长越级提拔为卫生队连指导员,遵义会议之后的娄山关战役中,丁盛所在的4连表现出色,丁盛带头冲锋,获得“丁大胆”的美誉。
毛主席问彭老总:
“那个连的连长叫什么名字?”
彭老总回道:
“连长的名字不清楚,但那个指导员我知道,战士们都叫他丁大胆。”
毛主席听到哈哈大笑:
“晓得了,晓得了,当年那个打旗子蛮好的小老表嘛!”
1936年红军东征后,丁盛再次获得越级提拔,由连指导员晋升为团政委,也就是说,丁盛没有担任过排级和营级干部。
丁盛真正名声大震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当时丁盛是四野的师长,辽沈战役结束后,丁盛率领军队跟四野其他部队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然后一路南下,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的重兵集团基本殆尽,只剩下白崇禧集团负隅顽抗,双方在衡阳、宝庆一带狭路相逢。
丁盛率领的135师因无线电故障与军部失去联系,深入敌军腹部,被敌人五个师包围,令人没想到的是,丁盛愣是将敌人搅了个天翻地覆,还将白崇禧的精锐“狼兵”第7军拦腰截断,这支第7军科非同一般,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就名誉全国,有“钢军”的美称。
衡宝战役,丁盛歼灭白崇禧精锐五千多人,包括桂系王牌主力“钢7军”军部,立下头功。
当然,这还不是丁盛戎马生涯的高光时刻,要说这高光时刻无疑是中印自卫反击战。
1958年,丁盛率领54军从朝鲜回到国内,驻扎在四川,进入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交恶,再加上当时国内出现严重经济困难,西南边境的印军一直在疯狂挑衅,面对印军咄咄逼人的态度,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我军决定进行自卫反击。
毛主席点将,点的正是丁盛54军所统辖的130师,130师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川籍,川军的名声早就响彻华夏了,日本人和美国人也已经领教过,这一次,他们同样没有让大家失望,在丁盛的指挥下,取得瓦弄大捷的重大胜利。
这一战,无疑震慑了美苏两国,麦克阿瑟由衷感叹:“印军真是胆大,敢惹中国陆军。”
当时,丁盛的老首长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原四野出身的将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重用,更不用说为国立下赫赫功勋的丁盛,丁盛先后担任广州军区与南京军区的司令员。
以开国少将身份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寥寥无几,仅有丁盛、龙书金、李德生三人。
1971年8月,毛主席南巡召见地方党政军相关负责人,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是其中之一,丁盛明确表态支持维护党中央,这让丁盛在接下来的“九一三”事件中没有受到牵连,还在1973年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然而,来到南京的丁盛却与“四人帮”集团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
1976年8月,丁盛到上海进行战场勘察,住进上海延安饭店,见了三个人,分别是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这三人是“四人帮”在上海的看家人,丁盛与三人进行半夜密谈,为接下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1976年10月,中央将“四人帮”粉碎后,将“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马天水召到北京开会,同时被召的还有丁盛,1977年3月的一次中央军委座谈会上,华国锋对丁盛进行点名批评,说:
“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帮’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一个大军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随后,丁盛被撤职抄家,批斗关押,妻子和儿女也被赶出军区大院。
1982年,中央宣布对丁盛免于起诉,令其退出现役,但开除了丁盛的党籍。
1999年9月,丁盛病逝于广州,终年86岁。
少年时代曾在湖南祁东白地市生活过,这个湘挂铁路上的小站歫衡宝战役主战场很近,那几天晚上都见到远处的炮火闪光,丁盛就是此役成名,成了45军和54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