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史(8):印度开始了属于印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史威锋 2024-02-02 10:48:40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性战争,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将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卷入了战争,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和持续,这些殖民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反抗殖民主义的萌芽就此诞生。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战之前,欧洲就是世界的中心,掌握着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命脉,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和持续,欧洲的实力和地位开始逐渐的衰落,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

起源:

历史上每一场战争的爆发都可以在上一场战争中找到答案,二战爆发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一战,一战爆发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870年的“辱法战争”。19世纪初期,德意志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德意志的土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强大的两个邦国。1861年,威廉一世登基成为普鲁士国王,这个雄心壮志的国王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就立志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62年,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一生信奉“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推行“铁血政策”,他认为德意志如果想要强盛,只有武力统一一条路。

有着西方李鸿章之称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1864年普鲁士先是联合奥地利发动“普丹战争”,最终丹麦战败,普鲁士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了荷尔斯泰因,完成了统一帝国的第一步。紧接着俾斯麦将枪口对准了之前的盟友奥地利,以“普丹战争”中的领土归属问题为借口,发动了“普奥战争”,1866年,在老毛奇将军的带领下,普鲁士轻松击溃奥地利人。本可以一举拿下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但是为了长远考虑,俾斯麦主动提出和平谈判,成功将奥地利收为小弟,同时也确保了自身后方的安全,就此完成了大一统的第二步。现在普鲁士只剩下最后一个障碍,那就是欧洲大陆霸主法国。

德国之剑——老毛奇将军

1870年,西班牙要求威廉一世的堂兄去继承西班牙王位,法国担心逐渐强大的普鲁士将来和西班牙联合“辱法”,极力反对这件事情,并要求威廉一世书面保证不让自己的堂兄继承王位,俾斯麦得知后,特意修改了威廉一世发给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的电报内容,粗暴的拒绝了法国的要求,以此来激怒法国。拿破仑三世看到电报内容后非常愤怒,于是在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辱法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初期法军很有精神,拿破仑三世亲率40万大军出征,然而随着战争的逐步发展,法国将这场侵略战争打成了卫国战争,1870年9月1日,两国在色当进行决战,9月2日法军惨败,色当沦陷。拿破仑三世率领剩余的8.3万法军,向普军行“法国军礼”。

法国军礼

消息传回巴黎,9月4日巴黎发动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尽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坚持抵抗,不过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最终在1871年2月26日签订了巴黎投降条约,2月28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至此,威廉一世也在巴黎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彻底完成统一,正式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辱法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签订《法兰克福条约》,割让阿尔萨斯省(不是那个大孝子)和洛林省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至此德国彻底取代法国,成为欧洲霸主。

小伙子们,从明天开始老师教你们说德语,兴许过几年能用得上

德国的崛起,让欧洲其他国家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巩固德国的霸主地位,俾斯麦开始推行他的“大陆政策”,表明德国目前的重心依旧是欧洲大陆,而不是海外殖民地,从而减轻英国、俄国对德国的戒备。同时,俾斯麦在欧洲大搞合纵连横,1873年德国,俄国,奥地利结成了“三皇同盟”,从而彻底孤立了法国。1878年“俄土战争”爆发,因巴尔干半岛问题,导致奥地利和俄罗斯产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选择维护奥地利利益,和俄国的关系也逐渐疏远。1879年德奥两国签订了更紧密的《共同防御条约》,组成“德奥同盟”,1882年,意大利Y(^0^)Y也加入同盟,“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已经无法满足这位德国新皇的胃口,他将目光看向了全世界。由于和俾斯麦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于是1890年俾斯麦被迫辞职,之前的“大陆政策”也被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所取代,拓展海外殖民地成为了当前德国的首要目标。而他的这一举动,让英国和俄国感到极度不安,法国借此良机,向俄国提供大量的工业贷款示好,俄国也和法国越走越近,1893两国正式缔结军事同盟。法俄同盟的建立意味着法国彻底走出孤立区域。

为了掠夺海外殖民地,德国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威廉二世认为,德国海军如果有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实力,那么英国海军即便打败德国海军,其自身损耗也会失去对海外殖民地的管控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要德国海军足够强大,英国必然不会轻易和德国开战,德国从而可以拓展更多的海外殖民地。面对威廉二世的骚操作,英国最终从常年中立的态度倒向了法俄同盟,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同法俄签订互助条约,由此建立起英法俄“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使得欧洲各国进入了疯狂的军备竞赛,终于在1914年6月28日,随着“萨拉热窝”的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战争的残酷很快就让英国面临着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而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丰富资源的殖民地,自然而然的就成为英国在一战中的输血包。接下来,我们的主角印度将会走向世界的舞台。

英国早在殖民印度初期,就组建过英属印度仆从军,英国人觉得这些印度人虽然很愚蠢,但是他们很听话,在面对自己的同胞时,下手也毫不手软,他们将这支印度军队称为Sepoys,这个称呼也被沿用至今,成为印度的一个军衔。而这支军队也跟随英国南征北战,镇压过各路反王,也击败过不少南亚中亚的落后番邦,接连的胜利让他们错误的觉得自己真的很能打,就连英国也一度高估印军的战斗力。

1914年8月6日,自由党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下院演讲时就表示:“如果英国想要赢得战争,不仅要动员国内的资源,还要获取更大范围殖民地的所有资源全部投入到战争中。”为了让印度出兵,阿斯奎斯口头承诺印度的问题将会从不同视角来看待,自治是对印度忠诚的最好回报(中心思想就是:小印啊,能不能自治就看你的表现,只要表现好,给你自治权利)。

我说话自己都不信,你们印度人居然信?

在印度自治这个催化剂的催化下,印度精英阶层们热忱的回应英国人的求援召唤,举国上下达成共识,表示愿意与英国同舟共济,甚至就连甘地也站出来支持英国,要知道,在不久前的“英布战争”中,英国人就曾经用口头的印度自治欺骗过印度出战,甘地本人也亲赴南非,帮助英国人对抗布尔人。被骗了一次的甘地,依然心甘情愿的再次选择相信英国人,也认同摒弃前嫌,以帮助英国参加一战的方式来为印度争取更多的自主权。

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居然都一样,算了吧,毁灭吧

既然印度自愿在战争中做出牺牲,那么英国人也就不客气了,很快,英国就在印度动员了150万印度士兵。然而在军队组建的过程中,很多英国军官就发现了印军中存在着很多固有的缺陷,因为印度本土文化的因素,不同的种群,种姓之间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论,比如高种姓的士兵拒绝服从低种姓士官的命令,宗教信仰不同的士兵会相互对立,战斗力更强的锡克教徒或MSL教徒常常会引发印度教徒的排外情绪,甚至同一个班排中有数个小团体的出现,种种相互排斥导致军官下达的命令很难执行到士兵身上。

仅仅这些问题可是难不倒英国人,作为世界搅屎棍的鼻祖,在权术方面可谓得心应手,英国人很快就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法,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英国人制定了一种分而治之互相牵制的策略,直接按照种族,宗教分别归类,以忠诚度较高的孟加拉人为主体的1~18团,以旁遮普人为主体的19~32团,以印度斯坦低种姓为主体的33~39团,来自其他地区的41~44团;加上5个廓尔克步兵团,4个锡克教步兵团;以及马德拉斯的52个营,孟买的30个营。在种群构成上,MSL占比40%,印度教徒占比30%,锡克教徒占比19%,廓尔克人占比10%,在职能上吃苦受累的工作交给MSL去做,而骁勇善战的锡克教徒和廓尔克人负责步兵作战,老实听话的印度教徒负责火炮支援和后勤工作,权术这一套算是被英国人玩了个明明白白。

一切准备就绪后,第一批最精锐的英属印军,共计15万人于1914年9月抵达法国,10月23日加入比利时伊普尔的战斗中,主要任务是负责协助英军防守17公里长的防线。即英军第一集团军防线的三分之一。实事求是的说,在战斗初期,印度士兵们的士气还都是非常高涨的,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作战也是非常的顽强勇猛的,面对德军的进攻,印军硬是抵挡了一个多月。

然而随着英军军官的不断阵亡,印军的弊病开始逐渐显露,有英国军官指挥的时候,印军还是能够很好的完成防御任务,一旦英军军官阵亡,那么这里负责防御的印军就会迅速溃败,并且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整体现状,导致印军士气低落,很多印度士兵甚至用自残的方式逃离战场,被其他同盟军也笑称为“没有牧羊人的绵羊”。就连对面的德国人都觉得英国人不讲武德,让印度人来送死,德国人觉得文明国家之间的战争不能掺杂一些奇怪的东西进来,对此,德国人强烈谴责了英国人的卑劣行为。两个月后,英国最高统帅部认为印军对西线战场已经毫无价值,将其撤出战场。

伴随着巨大的战争压力,1915年3月10日,英国又将印军调往前线,参加了新夏贝尔战役,印军依旧习惯性拉胯,在德军的炮火下,仅仅坚持了2天就被迫撤离战场,法国人看了都要流泪。同年4月又参加了第二次易普尔战役,5月参加了奥伯斯岭战役,最后在9月参加了卢斯战役,几乎都是一样的表现,没能战斗多久便退出战场,士兵厌战情绪及其严重,渴望回家,自残逃跑的印军也越来越多。1915年10月,仅仅作战1年的这支印度精锐已经彻底的丧失了作战能力。英国人也终于想明白了,把印军放在西线战场就是一个错误。

于是,第二批参战的印度军队有30.2万人被部署在了美索不达米亚,10.4万人被部署在了埃及,让他们和“西亚病夫”土耳其人作战,至此,未来的油管五常之上二常正式开启了“五常之首”的争夺战。

1 阅读:349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