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16岁卧雪三天三夜冻掉四肢,70余年后仍坚毅如初
1950年的朝鲜长津湖战役,以极寒与血火铸就一段不朽传奇。在这里,温度降至零下40度,战士们如雕塑般伏卧雪中,坚守阵地不动分毫,以血肉之躯抵御敌军。
16岁卧雪三天三夜冻失四肢的“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当年的坚毅与不屈仍然烙印在他心中。他的故事不仅让人泪目,更让无数人感叹什么是真正的“钢铁意志”。
一场“人不动、山不摇”的极寒战役
在70余年后的今天谈起周全弟的经历,很多年轻人或许难以想象。
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美军,外加那刺骨的寒风。彼时的周全弟,16岁的年纪,背负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战友们踏上了前线。
当他站在鸭绿江边,望着冰封的大江,心中五味杂陈,但从未回头。几乎不曾预料到,未来等待他的竟是“冰与火”的炼狱。
他们被编入“冰雕连”,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潜伏。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缺乏粮食,部队只能饮雪充饥。战士们肩并肩埋伏在积雪中,长达三天三夜不动,哪怕手指冻到粘在冰面上,仍无一人退缩。
周全弟后来说:“当时任务在身,连动都不敢动。”这场“人不动、山不摇”的战役,成了中朝边境线上最悲壮的一幕。
生命在冰点中定格,周全弟的“钢铁意志”
在极寒与饥饿的夹击下,周全弟逐渐失去四肢知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被冰雪“吞噬”。
第一夜,他双腿已经僵硬;第二天,他手指完全麻木;到第三夜,全身都冻得动弹不得。当那一声冲锋号响起,他甚至无法站起,只能目送着战友们冲向前线。
战斗结束后,搜索队伍在雪地中发现了已奄奄一息的周全弟。他被救回后方,脸上依旧挂着未化的霜花,而手脚早已无力动弹。
医生不得不为他进行截肢,切去双手、锯断双腿。这一切,没有麻药,只能用冰雪敷在伤口上缓解痛苦。也许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而言,这种经历堪称噩梦。但奇迹的是,周全弟活了下来,怀揣着对战友们的纪念与不屈的信念,继续面对人生。
截肢手术后,失去了四肢的周全弟一度陷入深深的绝望。难以接受现实的他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哪怕有人来关心,也只是不语。
当他再度抬头望向未来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他精神的“重生之火”。保尔·柯察金的坚韧、面对苦难的勇气激励了他,使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人可以被击倒,但绝不能被打败。周全弟告诉自己,要过“三关”:生活自理、学习文化、战胜困难。
在床上躺了数月,他开始尝试用残臂写字。写字的过程一度让他崩溃,手臂酸痛难忍,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几近模糊。
可他依旧坚持,甚至抱着笔一遍遍地练习。最终,几年后,周全弟的书法渐渐被人称道,成为他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是周全弟的自我救赎,更是对战友们的缅怀。他写下“长津湖”几个字,一笔一划皆凝聚了他的情感和纪念。“钢铁意志”这一词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战场上未倒下的他,选择在生活中重新站起。
几十年间,周全弟的书法作品不仅获得了诸多赞誉,还在各类展览中多次获奖。他的字刚劲有力,饱含情感。
尽管四肢残缺,但他的内心依旧坚毅如初。“我愿意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去传递一种力量,让年轻人知道,没有信仰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周全弟用他的故事和作品,不断提醒后辈:和平来之不易,幸福需要守护。
每当他回忆起那段战斗岁月时,眼神中透出的是一股坚毅,他依然感叹道:“那时候的战士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如今,他用残臂抱笔,写下“亮剑长津湖”几个大字,寄托对战友们的怀念,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岁月的不屈与信仰。
周全弟的故事早已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有人评论道:“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信仰与牺牲。”确实,在物质生活充足的今天,周全弟的经历提醒我们,国家的安宁和个人的幸福是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周全弟的字迹早已成为年轻人眼中的精神力量。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信念,向世人展示了一位老战士的赤诚之心。
和平年代或许不会再有“冰雕连”,但我们可以通过铭记历史、传承信仰,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周全弟的故事,是属于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志愿军不屈精神的象征。
让我们一起铭记那段艰辛岁月,向那些在极寒中冻成“雕塑”的战士致敬。他们的名字或许已消逝在时间中,但那种精神将永不褪色。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分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