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侨乡:一块糕点,几多乡愁!

公孙小陈 2024-09-08 18:06:56
郑来发撰文公孙奴选图

​左一为本文作者郑来发先生

徐源裕父亲徐亚森制作东美糕

在福建闽南侨乡有一家盛誉海内外的佳庆东美糕作坊,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东美糕又名香脯糕,是漳州传统特色糕点之一,始于明崇祯年间,相传是一位郭姓老人以面粉、糖粉搅拌葱头油制作而成的糕点,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左一为徐源裕先生

东美与石美、角美并称为石角东,是闽南著名侨乡。很多村民都会制作东美糕。明清以来,石角东就有大量村民下南洋谋生,将东美糕传到南洋各地,成为华侨婚寿喜庆、祭祀敬祖的必备品。东美糕已从一种糕点成为闽南华侨挥之不去的乡愁味道,演变为闽南民俗文化的符号。佳庆东美糕现在是由第三代传人徐源裕经营。

徐源裕的曾祖父徐鸡桃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带着儿子徐西目到石角东华侨聚居地印尼巨港谋生。徐鸡桃在巨港华侨总会属下的武馆传授闽南武术。徐西目先在乡侨开设的一家商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自己开设作坊,制作东美香脯糕。因喜庆用量大,用红纸包香脯糕,谓之佳庆东美糕作坊,受到乡侨的喜爱。

巨港华侨平时招待客人,喜欢泡一壶福建乌龙茶,配上东美糕,一起享受“咱厝的味道。”连华侨劳工,也会在饿了的时候,以东美糕就着茶水来充饥。1956年,徐西目回国,与郭秀花结婚。郭秀花是东美糕创始人郭姓后裔。按当地习俗,结婚时男方必须为女方送糕点。有喜事,一般家里就会备好原料,请人上门制作糕点。

50年代,郭秀花和几个姐妹开了个合作社,专门制作糕点出售。1965年,徐西目与郭秀花夫妻在东美供销社从事东美糕制作。1979年,郭秀花从供销社独立出来自己制作“东美糕”。徐西目会骑自行车,是村里的运输队,一旦村里谁家有喜事,定制“东美糕”,他就负责运送。后来,徐西目夫妻想,能不能把“东美糕”推销出去,不只是作为婚庆糕点。

徐西目就骑着自行车载“东美糕”到厦门嵩屿、龙海石码等地推销。久而久之,一些代理商上门联系,徐家的“东美糕”从此有了口碑。1982年,徐西目夫妻在东美村设立“佳庆喜坊”经营东美糕、喜糖、喜饼。 徐源裕的父亲徐亚森也传承了这门手艺,于2000年设立龙海市角美佳庆食品厂,兢兢业业地守着徐家的这份祖业。

本文作者郑来发先生近照

以前,东美村制作香脯糕的作坊有好几家,而今已然势微。徐源裕的作坊是仅存的几家作坊中规模最大的。“一把糕印,传薪百年”是佳庆东美糕徐氏家族的家训。1979年出生的徐源裕在大学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在厦门一家食品公司从事食品研发工作。2007年,徐源裕辞职回家,接起了家里的老本行。

在徐源裕眼里,想更好地发展徐家的“东美糕”,品牌的推广和严格的质检是保证。他开始用流水线、工厂化的思维把好产品的质量关。为了让糕点满足不同的需求,徐源裕对配方进行了改良,用葡萄糖或海藻糖来替代蔗糖;选用优质的大豆油,改变了原本猪油制作的不稳定性。坚持不用防腐剂,通过甜度的控制延长东美糕的保质期。

当面粉、香酥红葱、葡萄糖等原料都备齐后,再按比例慢慢搅匀,制成糕粉。糕粉填充到花梨木的印模内,接着按平揿实,翻身敲出,一方小小的“东美糕”就完成了。长长的桌板上堆放着一层层制好的糕点,工人正埋头用手工包装一块块糕点。东美糕除了传统的香葱味之外,还有花生、绿豆、芝麻、咸梅等多种口味。

同年,徐家的佳庆“东美糕”成为小作坊改革中第一批通过QS认证的试点单位。2010年,乘着佳庆“东美糕”入选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徐源裕更是对家里的作坊进行了改革。2014年,徐源裕成立了漳州市佳庆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东美糕的标准化生产,并开始为东美糕注入文创和时尚元素。

2016年,徐源裕注册成立了佳庆东美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团队负责产品包装设计、宣传,策划文创产品和文旅活动。近几年,徐源裕致力于打造东美糕旅游观光工厂,除了有产品展销厅外,还设置了糕印等老物件展示柜、东美糕研习馆、地方特色菜餐厅,还开辟出了一块“佳庆小院”。

客人来到这里,可以购买东美糕产品、到研习馆体验东美糕制作、到小院体验农家乐,玩累了还可以到餐厅品尝一下当地特色菜。佳庆东美糕在2017年入选“福建好礼”百佳旅游商品;2018年在中华老字号国际投资博览会上获评“品牌标杆奖”,2019年被评为福建名小吃,这项传承了数百年的老口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徐源裕说:“我肩负着把祖传的技艺发扬光大的使命,希望这项非遗美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佳庆东美糕香飘更广、更远!

本文作者郑来发先生

本文作者郑来发

0 阅读:0

公孙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