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能夺取汉中,除了自身够努力之外,还在于曹操太大意了。
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很快就造成连锁反应,孙权开始向他索要荆州,而曹操则认为汉中是益州门户,为了限制刘备的发展,于是出兵攻打张鲁。
由于刘备和孙权没有谈妥,因此大打出手,孙权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刘备则率军五万救援荆州。
趁着这个间隙,曹操将张鲁给击败了,正当他准备一鼓作气攻打益州之时,因为后方叛乱而退军,只留下夏侯渊、张郃、郭淮和徐晃等人防守。
汉中的丢失使刘备如鲠在喉,他连忙跟孙权达成和解,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湘水划界后,荆州七郡孙刘各得其三(江夏、长沙、桂阳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曹操则保有南阳郡,三方势力均衡,进入一段和平时期。
在稳固荆州之后,刘备连忙返回益州,在巴西击败了进犯的张郃,之后就返回成都了。
大家注意,刘备并未第一时间攻打汉中,这是因为他也没有必胜把握,他需要点时间做准备。
湘水划界之后,在鲁肃的坚持下,孙刘联盟得以继续,曹操则需要多面防守,他派遣曹仁坐镇南阳郡,防守关羽;夏侯惇、张辽、乐进、李典等人坐镇东线,防守孙权;夏侯渊等人则坐镇汉中,防守刘备。
至于曹操,则率领于禁等人坐镇大本营,作为机动部队,哪里有需要就去哪儿。
由于需要多线防守,曹操精力有限,所以暂时不会出兵攻打益州,这也是刘备之所以没有急于攻打汉中的原因之一。
但是,孙权是个不安分的主儿,他在湘水划界后不久,竟然出兵攻打合肥,结果被张辽给击败了,他本人也差点在乱军中被杀掉。
这件事让曹操意识到,孙权又跟刘备搅合到一起去了,于是率领大军征讨孙权,又将孙权给击败了,孙权狼狈不堪,因此气得不行,但又无处发泄。
恰在此时,鲁肃去世了,吕蒙开始总理军务,他作为一个积极的反刘分子,强烈建议孙权攻打荆州并杀掉关羽,这样东吴一家就可以独自抵御曹操了,孙权很是心动,于是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派人跟曹操交好,希望曹操配合他的行动,曹操表示同意。
而就在孙权备战的时候,刘备在黄权、法正等人的建议下,率军攻打汉中,汉中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不过,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刘备其实并不顺利。
刘备率领张飞、马超等人攻打武都郡的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和曹真等人抵御,最终大败蜀军,张飞、马超遁走,雷铜和吴兰被斩。
无奈之下,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准备切断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从而取得战略主动权,但可惜又被徐晃给击败了。
这两次战争的失利,刘备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反而损兵折将严重,曹操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认为刘备实力也不过如此。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
刘备气急败坏,便亲率大军攻打阳平关,他将军队驻扎在关外,与曹军对峙。
阳平关是曹军主力夏侯渊、张郃驻扎的地方,刘备显然是准备跟曹军进行大决战了。
得知消息的曹操略微紧张了一把,便准备发兵救援,当时是建安二十三年七月,到九月他就来到了长安,对刘备形成威慑之势。
我们可以发现,曹操并未第一时间赶去汉中,主要原因还在于刘备大军一直未能攻克阳平关,这时候局势对刘备就很不利了,因为刘备的补给线很长,从成都到汉中有一千五百多里,而曹军则可以就地取粮。
在僵持了半年多之后,刘备有点熬不住了,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做出了一个决策,那就是取道金牛道,南渡汉水后翻越米仓山,从而绕到阳平关的后方,在定军山寻求与曹军的决战。
刘备的这个策略很冒险,但也是无奈之举,夏侯渊听说刘备大军就驻扎在定军山,就有些坐不住了,连忙将张郃从广大前线调回,两人一同率军攻打定军山,以此来解阳平关之危。
但是,刘备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几次进攻都没有效果,于是在定军山下修筑鹿角(带刺的防守栅栏)作围,他还跟张郃分工,他负责南围防守,张郃则防守东围。
虽然夏侯渊后来失利了,但他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因为刘备劳师远征,粮草供应是个很大的问题,必然会寻求决战,而他在几次攻打失利之后选择与刘备对峙,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更要命的是,刘备作为军队最高统帅,却冒险绕到敌人后方,万一失败了,那将是灭顶之灾,所以他必须一战而胜。
曹操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刘备也不过如此,不太放在心中,没有派兵增援,而是交给夏侯渊处理,但他显然低估了刘备的实力,以及刘备拿下汉中的决心。
刘备在认真分析形势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他派人夜袭曹营,先集中兵力攻打张郃防守的东围,张郃首战失利,夏侯渊便分兵一半救援张郃,没想到刘备安排了一支奇兵偷袭南围!
这支奇兵就是老将黄忠率领的一支军队,在法正的建议下,黄忠先是数次敲战鼓而不进攻,等夏侯渊稍稍懈怠之后,黄忠发起了对夏侯渊的总攻,一举将曹军击败,还将夏侯渊一刀给斩杀了!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夏侯渊死后,曹军军心大乱,值此危机时刻,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召集诸将,推举张郃为临时主帅,张郃不愧是名将,他临危不乱,带领部众突围而出,最后顺利返回了阳平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定军山之战,刘备虽然没有夺取阳平关,但斩杀夏侯渊给曹操造成的震撼,却是非常巨大了,曹操得知消息后连忙率军赶赴汉中。
在曹操抵达汉中之前,刘备准备趁胜渡过汉水,再次攻打阳平关,曹军中多数将领认为寡不敌众,不如乘船到水上与刘备决战,刘备船只并不多,或许可以获胜。
但是,郭淮的想法更为积极,他建议张郃远离汉水埋伏起来,等到刘备大军一半上岸后再发起进攻,势必能一举获胜,这个计策得到了张郃的肯定。
不过,就在刘备准备渡河的时候,他猛然发现对岸竟然没有一个曹兵,顿时心生疑惑,便放弃了渡河的打算。
当年三月,曹操率领大军先行抵达汉中,而供养大军的数千万袋粮草则走水路,正在运往汉中的路上。
此时刘备大军也很困难,既缺兵又缺粮,根本无法跟曹操大军正面对抗,怎么办呢?
最终,刘备做出了一些部署,他一方面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与曹操形成对峙,另一方面他连忙写了一封信送往成都,让军师诸葛亮运兵运粮,支援汉中之战。
诸葛亮得信后,把功曹杨洪找来询问对策,杨洪对诸葛亮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如果拿不下汉中,就是家门口的祸事了,值此存亡之秋,我认为益州男子都应从军,女子也要去前线运粮,这是唯一的办法。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诸葛亮深以为然,于是征召益州男子入伍,并让女子帮助运粮;而马超为了解决兵力问题,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为了争夺汉中,蜀汉已经把所有家当都拿出来了,这显然是十分吃力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有这个必要吗?我们先看看诸葛亮在汉中之战后是怎么说的:
及至孟德,以其决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
诸葛亮说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救援汉中,纵然有夸大成分,但曹军兵力比刘备大军多是肯定的,而益州之地人口本就不多,因此只能“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了。
即便如此,刘备想要打赢曹操,概率还是很小的,因为曹操已经准备半年多了,可谓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刘备的补给线则太长,而且整体实力不如曹操,这仗怎么打?
刘备也不知道怎么打,但是曹操首先出错了,他的千万袋粮草走水路运到汉中之后,囤积在阳平关附近的北山,结果被黄忠得知了消息。
行军打仗,粮草是重中之重,曹操太大意了,竟然将藏粮之地暴露给敌军,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黄忠得知曹军粮草就在北山,于是找到赵云,商讨劫粮之事,最终两人约定,由黄忠去北山劫粮,指定时间内如果不回来,赵云则赶去救援。
到了指定时间,黄忠依然没有回来,赵云便让刘张翼留在营寨防守,自己则带兵去接应黄忠,不巧半路上遇到了曹军,双方爆发激战,由于曹军人多,赵云且战且退,最后退回营寨。
赵云为了击退曹兵,便心生一计,他偃旗息鼓,大开营寨之门,曹军到后以为他在此设有伏兵,于是退军而出,他则趁机杀出,对曹军进行砍杀,曹军在惊恐之下相互践踏,还有很多人坠入汉水之中,死伤极为惨重。
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刘备得知此事后,认为赵云勇武过人,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并为赵云大摆宴席,与将士们饮酒到天亮方才散去。
至于黄忠,史书上并未说他是否劫粮成功,但后来曹军确实缺粮了,可见黄忠大概率是成功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水之战,此战对曹军影响极大,一是损失大量将士,军心被动摇了;二是粮草被劫,曹军无法长期坚持。
而根据一些史料及后世史学家研究,汉中之战中追击赵云的人,正是曹操本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对曹军军心的影响就更大了。
汉水之战后,刘备意气风发,竟然主动进攻曹军,曹操派遣大将王平出战,结果被刘备击败了,王平被迫投降,曹操的战心也被极大动摇。
到这个时候,曹军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了,再想击败刘备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曹操因此产生了退兵的打算。
但是,就这么回去也太可惜了,而且不能保证刘备不追击他,怎么办才好呢?
一天晚上,曹操下令以鸡肋作为口令,将士们不知是什么意思,主簿杨修得知此事后就返回营中打包行李,将士们就问他为何如此,他说鸡肋这种东西,丢掉了可以,吃起来又没啥肉,就好比汉中,大王这是要撤军啊!
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曹操得知此事后,虽然对杨修很不满,但杨修的话也点醒了他,意识到汉中确实是鸡肋,便开始为撤军做打算。
一天,刘备派遣刘封在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派遣义子出战(言外之意是刘封不配跟他交战),说自己要把儿子曹彰叫来与刘封交战,刘备便撤军而去。
其实,这只是曹操的缓兵之计,他哪里是真的要把曹彰叫来,他是在假装自己准备继续跟刘备作战,从而麻痹刘备,为自己逃跑做准备。
可怜曹彰得到曹操的命令后,火急火燎地率军赶到长安,但此时曹操已经率领大军秘密撤出汉中了,刘备因此得到汉中,不久后就称汉中王,并大封群臣。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撤军,也有多方面考虑,他担心自己深陷汉中之时,孙权会再次发起进攻,这样就腹背受敌了。
从汉中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曹操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占据主动的,尤其是他为救援汉中准备了长达半年之久,实力远胜于刘备,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粮草被劫,军队也遭受到赵云重创,结果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将汉中拱手让给刘备。
而刘备阵营也是值得称道的,他们夺取汉中的决心很坚定,并做到了全民动员;再加上刘备亲自上阵,以身犯险,还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将士们也都很给力,黄忠、赵云居功甚伟,马超也招募了一万多氐人牵制曹操主力,也是功劳很大的。
当然了,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曹操年纪大了,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就对活着看到天下统一不抱希望了,因此当他在汉中之战中遭遇重大挫折之后,他就选择了退缩,完全没有官渡之战时的豪气,但凡曹操再年轻十岁,他也不至于轻易放弃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