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战役,黄百韬顽抗到底,麾下的将领各自不同结局

安莲评过去 2024-07-24 02:38:55

碾庄战役,黄百韬顽抗到底,麾下的将领各自不同结局。解放战争最后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总有一些将领临危不惧,顽强抵抗到底。其中,黄百韬的第7兵团就是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杂牌军"。这支由广东、粤军、川军、东北军等集结而来的部队,在坚韧拼杀的过程中铸就了骄人的战绩。它们是如何在逆境中浴血奋战?

国民党军中素来门阀林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冠以"杂牌军"之名的部队。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家世背景各异的将士,往往被视为"异类"和"边缘群体"。但就是这样一支由"杂牌"集结而成的第7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却一往无前,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第7兵团由黄百韬统帅,下辖25军、63军、64军、44军和100军等部队。从字面上看,简直就是一锅煮,不伦不类。但这些将士个个彪悍,在战火环伺的岁月里屡建奇功。

其中,25军乃是黄百韬的亲兵部队。这家伙从小伺候洋人,后又在各路军阀门下混了一圈,奋斗有年头,算作一名"三易其主"的老江湖了。但他治军有方,时常深入连队和士兵同甘共苦,赢得了部队的拥戴。经他一番整顿,25军战力大增,在胶东大显身手,曾多次重创解放军。

除了25军,63军和64军这两支出身粤系的部队也颇有几分武勇。它们从前被视为炮灰,但在整编后装备大幅提升,转型为半机械化部队。44军则是一支老牌的炮灰部队,历经数次重建,当年还在武汉等地与日军拼杀。至于100军,虽算中央军嫡系,但兵力仅有两个师。

像黄百韬这样的杂牌军阀一个个爬到高位,靠的就是在部队中的拳拳奉献和军阀勾心斗角中的世故经验。打打杀杀间,他们见惯了生死离别,对权力和金钱却满怀觊觎。或许在他们心里,为了荣华富贵而做一些龌龊事也是无可厚非。

随着解放战争走向最后阶段,黄百韬的第7兵团退至碾庄一带。在淮海战役激烈的攻防战中,这支部队不惜以命相搏。他们虽然装备较好,却寡不敌众,最终被华东野战军5个主力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团团包围在20多个村庄里。外围还有4个纵队压阵。

淮海战役的碾庄之战,可谓第7兵团的最后之役。在这片压境之中,黄百韬和他手下将士们拼尽全力,展现出了不世出的顽强意志。

11月7日,黄百韬刚到达运河边就发现自己中了"剿总"的圈套。本以为会有3座浮桥以利部队渡河,却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铁路桥。于是,这支重装部队就被生生卡在了河边。

为减轻压力,黄百韬令63军南下40余里前往窑湾渡口过河。可惜命运总是眷顾亨通的人,对穷光蛋却格外不留情面。陈章率领的63军虽一路小心保护装备,但还是误入了华东野战军的包围圈。经过4天苦战,63军陷入绝境,陈章中将含泪自尽。一个靠拳头吃饭的汉子,就这么壮烈地长逝了。

随后,试图赶在华军之前渡河的44师,也遭遇了滑铁卢。当他们轮到过桥时,一辆弹药车失火引发了爆炸,桥被自家人炸断。两个团就这么被扔在了彼岸,师长刘声鹤痛苦不已。可怜的44师先是损失大半兵力,又误入了"贾汪起义"的包围圈。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捉弄可怜人。

尽管损失惨重,黄百韬和其他将军们并未气馁。第7兵团的各路将士拼死力战,直到弹尽粮绝才被全歼。比如100军44师虽元气大伤,但余部仍奋勇杀敌,抵抗到最后一刻才罢休。

其实,早在碾庄之围之前,第7兵团就在帝丘店一战中展现过英勇狰狞的一面。当时,黄百韬的25军硬是死守4天3夜,顶住了华东野战军三大主力部队的合攻。经此一役,黄百韬的声名才彻底打响。

不可否认,黄百韬就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家。他不仅高明谋略,而且能同甘共苦,赢得将士的衷心拥护。他待士卒如亲人,比许多科班出身的将领更讲人情味。正是靠着这份务实作风,第7兵团才能一次次创造战斗的奇迹。

而在碾庄之战中,黄百韬虽最终战败,却也赢得了华军将士的敬重。有人评价说:"即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他仍然指挥若定,作战果断英勇,堪称国军大将之楷模。"

0 阅读:1

安莲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