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我这个代理秘书眼里的首长——宋清渭上将

伏生百年 2024-05-23 09:42:46

1994年9月,宋政委在某连炊事班与基层干部交谈。刘林 摄

转眼之间,老首长宋清渭政委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年初,因为疫情和身在外地等原因,我没能赶上参加宋政委的遗体告别和悼念活动,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老首长一路走好。元月4日,我在悲痛之中写了篇文章,题目叫《考验:原济南军区炼油厂“9.4”大火亲历记》(“老名册”2023年1月18日发表),副标题“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尊敬的老首长——宋清渭”。

文章较为详细的回顾了首长在最后任职期间,面对突发事件,他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果断处置炼油厂失火的全过程。文章发出后受到不少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有的读者留言,赞扬文章“生动地展现了首长的光辉形象”,因而“对老领导肃然起敬”,等等。但那篇文章所述毕竟只是一时一事,还有许多故事在我心中盘桓,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为此,我在仔细酝酿回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动手写下这篇文章,以此表达我对老首长的缅怀和纪念。

我是1990年年初由二十集团军调济南军区干部部任免处当干事的,94年6月担任副处长。8月上旬,听到风声说拟安排我代行宋政委秘书一职,对此我心里颇为忐忑不安。原因,一方面是,宋政委在部队声望很高,这不仅仅是他任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更因他革命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节奏快、要求严,尤其是文字工作造诣深厚,在军区机关和部队是出了名的,到他身边工作我担心自己难以胜任;另一方面是,给宋政委选秘书这件事,延宕时间比较长,牵扯面大,中间出现几次反复,数易其人,上下关注度比较高。他的前几任秘书,不是来自报社就是从宣传口或者政研室选拔上来的,个个都有两把刷子,相比之下,无论是个人经历和能力我都有明显短板,生怕辜负了首长信任和组织的重托。因此我压力很大,甚至于产生不自信、打退堂鼓的情绪。

8月10日,宋政委找我过去正式谈了一次话,他说,经过机关几上几下考察推荐,组织上安排你到我这儿工作,对你的到来我表示欢迎;按照条例的年龄规定,我已经是“超期服役”的老兵了,下一步还能干多久、干什么工作是中央和军委考虑的事,我坚决服从组织,叫干就干,叫退就退,没有二话;既然如此,我们就“约法三章”,一是你的副处长职务保留不变,暂时不下命令,代理我的秘书,二是我如果继续干,你就跟着我走,三是一旦我退下来,你就可以回去当副处长,希望咱们俩听从组织安排,干好自己的工作,合作愉快,你回去搞好交接就赶快上任吧!首长超然洒脱的态度和现实务实的安排,解开了我心里的疙瘩,感觉顿时轻松下来,浑身充满前进的力量。

从8月12日我走马上任,到当年的11月11日首长交接工作,我为首长在职工作的最后阶段服务了正好3个月,将近一百天时间。在这段短暂而又特殊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了首长举轻若重、高度负责的领导风范,奋不顾身、只争朝夕的革命热情,胸怀大局、情系部队的领导艺术,善于思考、敢于斗争的工作态度。虽然从那时到现在过去了将近30年,世事沧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首长对我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诲和温暖平和的笑貌音容经常浮现在脑海,在我生命的年轮上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令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宋政委在职工作时的办公室。刘林 摄

1、一张时间表

“1929年3月9日,我出生在山东省陵县郑家寨乡大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原名叫宋清湖,字镜波,参加革命前改名为宋清渭。”(载《岁月纪实——宋清渭回忆录》P1)这段话明确无误地表明,到1994年3月,宋政委已经达到《军官服役条例》中关于大军区正职最高服役年龄65岁的规定,也就是说,到我接手秘书工作时,首长已经超期服役近半年时间,进入倒计时状态。

在工作交接中,司办主任以及前任秘书告诉我,总参和军区外事部门专门征求过首长意见,拟按照惯例安排首长到国外访问休假,想去哪个国家由首长定,但遗憾的是被首长婉言拒绝了。他们半开玩笑说,如果你能说服首长改变主意,你就有机会跟着去几个国家转一转。我心想,你们跟随首长那么多年尚且说了不算,何况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首长不仅没有改变主意,而且没有丝毫松懈更没有躺平,仍然一如既往的风风火火、紧紧张张的工作在第一线,完全看不出将要退休的样子,直到接到通知进京谈话临出发的前一天,真正做到“站好最后一班岗”。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工作日志显示,首长在职工作这段时间,完全处于高速度、满负荷运转状态,没有忙里偷闲休息过一天,甚至没有看过病、查过体,不仅坐阵机关处理日常事务,而且深入部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所到团以上单位40多个。以时间先后为序,计有:六十七集团军,二十集团军,济南陆军学院,警备区、军分区6(漯河、信阳、商丘、青岛、日照、临沂),作战师旅团1 4(一七四团、二十集团军炮兵旅、六十师、一七八团、一三六师、四O八团、海防九团、炮四十七团、驱逐舰一支队、海航胶州场站、一九九师、五九六团、二二八团、一三八师高炮团)。

后勤保障及医疗卫生单位8(薛城办事处、军区炼油厂、青岛企业局、青岛一疗、一五九医院、血液研究所、一五四医院、一四六医院),各类仓库3(确山油料库、信阳装甲兵器材库、五莲综合库),其它7(军区技术局七处、临沂军分区干休二所、雷达修理所、工程兵训练大队、工程质量技术监督站、通信修理所、通信一总站)等,足迹横跨鲁豫两省,遍及战区陆海空三军部队,行程3000余公里。

1994年8月,宋政委在某连队宿舍。刘林 摄

我那时3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工作拼命的时候,自以为在机关打熬多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工作强度再大、再忙再累我也能应付,但乍一到宋政委这儿却明显感觉弦绷得太紧,有点跟不上趟。首长不顾自己年大体弱,从早到晚都在学习、思考和工作之中,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喘息之功。

尤其是下部队期间,首长总想多走走、多看看、多和基层官兵见面唠几句家常,连伙房、菜地、猪圈都要走到看到,因而有时让我手忙脚乱应接不暇。记得9月下旬赴京参加中央十四届四中全会,我大清早4、5点钟就起床陪首长在京西宾馆院子里散步、研究商讨全会的有关议题,彼时夜幕沉沉,灯光摇曳,偌大的院落空空荡荡,我正感慨少有宋政委这样勤奋自律的领导干部,不料想却碰到另外两位早行人,仔细辩认才看清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同志和他的警卫。

宋政委具有丰富的领导机关和部队工作经验阅历,看问题明察秋毫,说话做事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半点含糊,担任他的秘书要准备随时接受提问,回答和验证他所思所想的问题。那时没有手机,更没有百度搜狗,我只能强迫自己多学多记,准备大量资料,择其要摘记下来做成卡片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比如下部队,所到单位的班子成员尤其是主官的姓名、任职经历和班子特点、部队当前工作,途中所经过的道路、桥梁、河流、山头等兵要地志史料,还有近期沿线地方工作的相关情况,包括历史沿革、领导成员调整变化、经济运行发展、社会动态、重大事件,等等。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受到,在宋政委那里工作时间虽然短暂,却是我人生当中收获最多、进步最大的一段经历,令人怀念。

进入10月下旬,依照惯例,军委将要对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进入收官阶段首长会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腾出时间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没想到首长却利用最后的机会,找军区司政后机关二级部长逐个谈话,有的一谈就是半天,今天谈不完明天接着谈,一直持续到11月初,谈话22人次。11月6日,根据总政干部部通知要求,宋政委和军区张太恒司令员乘火车进京,参加军委组织的关于调整济南军区领导班子的谈话和工作交接。直到前一天,宋政委还在主持召开军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部队工作。

2、一曲丹心谱

通过总结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宋政委在最后这段工作生涯中,面对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转折关口,他淡定从容,去留不惊,没有去为自己和家人的事情安排盘算,而是始终集中精力研究思考关乎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多次组织工作组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召集机关和部队领导座谈讨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有价值有份量的文字材料,用以指导工作和部队建设,既体现了他勤于动脑、善于发现、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一贯作风,又反映了他忧国忧民忧党忧军的拳拳之心,充分展示了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我军高级领导干部的云水襟怀和良好形象。

抓落实,是宋政委从部队实际需要着眼,多年来一直强调、反复研究思考并且下力解决的问题。早在1987年12月,他就提出,抓好工作落实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必须探索和掌握落实工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并且强调,抓落实,关键在领导、根本在队伍、途径在结合、出路在改革。1990年8月,他提出,旅团要真正成为抓落实的一线指挥部,真抓实干,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94年8月中旬,我甫一上任,转身就投入到关于新一轮抓落实讲话材料的撰写及有关准备工作当中。

宋政委召集起草小组成员杨建亭、张俊乾、高建国等开会讨论,首长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谈领导干部如何带头抓落实问题。他说,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47年我从机关下到连队,打的第一仗是津南战役,战斗打响前,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廖容标站在雪地里给排以上干部讲战役决心,进行战前动员,讲得大家个个磨拳擦掌,信心倍增。40多年过去了,当年领导干部指挥靠前、身先士卒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同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宋政委的一席话,起草小组的同志听后深受感动和启发。

材料初稿形成后,宋政委召集军区三大部领导及部分二级部部长开会征求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直到讲话的前一天,宋政委还在对业已由印刷厂印制完成的材料反复研读、仔细打磨。不仅如此,宋政委考虑到抓落实问题对部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因此决定把讲话地点由机关改在部队,争取与更多部队领导干部面对面说说话、谈谈心。

8月30日,宋政委专程赶赴驻淄博的六十七集团军军部,与驻鲁中地区部队的部分团以上领导干部见面,作了题为《关于当前抓落实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他指出,能不能自觉抓好工作落实,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它事关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事关我军性质的保持和优良传统的发扬,事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各级领导同志务必高度重视。

他强调,要当一任领导,负几代责任,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出发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为谁当官、为什么做工作的问题。他语重心长的说,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每个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任职长短,对所在部队的建设和发展,都负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光荣责任;当组织把自己放在领导岗位上的时候,我们都要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军队建设为重,真正做到当一任领导,负几代责任。他强调,要下决心减少应酬,切实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要发扬靠前指挥的传统,大兴蹲点和领导亲自动手之风;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提高抓落实的效益,等等。宋政委的讲话,联系实际紧密,分析问题客观,具有较强的工作指导性,受到部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经历过战火硝烟考验的宋政委深知军事工作的重要性,坦言自己“热爱军事工作”,他说:“在我担任军区党委书记期间,对军事工作的支持是主动的、自觉的,也是一贯的。”“作为一个政治干部来说,支持军事工作,本身就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载《岁月纪实——宋清渭回忆录》P338)8月17日,他同新上任的军区作战部部长张玺文同志谈话,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

9月4日傍晚,军区炼油厂突然发生大火,军区作战值班室在向首长报告过程中,发生延误现象,错过了第一时间点。宋政委敏锐的抓住这个问题,9月7日刚刚处置完火灾善后工作,马上约谈张玺文部长,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作战值班工作,严格规章制度,提高参谋人员的能力素质,从战备需要出发履职尽责完成任务等。作为秘书,一开始我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抓作战值班是军事首长的事,担心宋政委的做法会不会有越位之嫌。

谁料时隔不久,10月下旬,在军区防务当面的黄海海域,发生了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擅自闯入我领海,模拟攻击我403号核潜艇,并对我实施电子干扰的严重事件。为此我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部队密切协同配合,果断出手,冷静应对,最后将美舰成功的驱离了我方水域。通过观察这一事件的处置过程,我由衷地感到宋政委抓作战值班问题抓住了要害,抓到了点儿上,如果关键时刻作战值班“掉链子“贻误战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10月中下旬,军区组织了为期10天的“前卫—94”战役演习,宋政委不仅全程参与、担任演习政委,而且在演习开始和结束时两次发表讲话,着重强调提高高级干部和领率机关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问题,他指出,面对高科技、智能化的现代化战争,需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即把握全局的能力,知己知彼的能力,谋势布局的能力,活用战法的能力和协调控制的能力。他提出,领导干部和领率机关的同志,要做到“四个经常想一想”:经常想一想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有没有新的转变和提高;经常想一想面对强敌我们能不能艺高一筹;经常想一想一旦进入实战,我们能不能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经常想一想我们作为老红军老八路的传人,能不能在未来战争中再创辉煌,等等,充分表现出一个老战士忠于党忠于祖国的殷殷之情。

在演习期间,有件小事值得一提。有一天,作为东道主的海航某基地领导神秘的邀请军区司令员、政委到一处偏僻的地点参观,下到地下洞库才知道,原来他们秘密担负着我军航母舰载机降落时的拦阻试验任务,洞库深处放置着一架锈迹斑斑的类似卷扬机的设备,询问后得知,那是一台我国辗转通过第三方以买废钢铁的名义买来的美国二战退役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的拦阻索,被悄悄运入此地做试验使用。看罢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原来众人盼望已久的中国自己的航母试验正在加紧进行,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充满希望、指日可待。

1994年9月,首长察看某部财务管理情况。

1994年9月,首长察看某部财务管理情况。左起: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傅全有,宋清渭政委,总后勤部副部长王太岚,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国屏。 刘林 摄

9月下旬,中央召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研究加强党的建设问题。作为中央委员,宋政委带领机关提前着手调研,结合军地实际对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思考。在会议期间,宋政委作为小组召集人在会上发言,引起较大反响,形成了有意义的理论成果。

3、一段不了情

百天学习观察,日夜近距离伴随,令我深为首长的气质魅力所折服。他质朴中蕴含着高尚,平常中方显出英雄,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如春风化雨一般点点滴滴播洒在我心底。我总结,首长是“三无”干部,即衣兜里没有一分钱,没有一把钥匙,也没有手机和联系方式,这表明,他没有自己的私事私交,而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神圣的军队建设事业。

宋政委是在抗日烽火中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名副其实的老八路出身。他参加过津南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负过伤,立过战功,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养成了对党忠诚、爱憎分明、风骨凛然、刚正不阿的思想品格。他在与我闲聊中,多次提到两授上将、经历富于传奇色彩的洪学智同志,对他因1959年的“庐山会议”蒙冤17年而不改初衷的人格十分敬佩,因而与洪学智同志走动联系比较多,有话愿意与洪汇报交流。

宋政委曾经提到,有段时间他工作上不太顺利,思想压力较大。恰在此时已经退出军委班子的洪学智同志来青岛疗养,宋政委在前往陪同中诉说了自己的心事,洪学智同志用一句大别山老百姓的土话“猪大有人杀”,解开了宋政委心里的疙瘩。赴京参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期间,宋政委利用会议间隙去总后彩石路宿舍看望了洪学智同志。

9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来山东调研,军区张太恒司令员、宋政委到南郊宾馆看望并陪同。从宾馆回来的路上,宋政委由衷的说到:锦涛同志令人敬重。我不解,询问其祥?宋答:老成持重,谦逊有礼。相反,他对那些作风不扎实,遇到矛盾困难绕着走的人很不感冒,笑称他们是“穿花鞋、走干道”。彼时,地方有位领导干部职务提升后,派头也跟着起来了,出行必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令路人侧目。

在一个公务场合宋政委遇到此人,其他同志都礼貌有加,毕恭毕敬,只有宋政委挥动双手作热情欢迎状,右手却自始至终没有抬臂敬礼。我在旁边看到这一幕,读懂了宋政委的内心世界,不禁为首长的气节暗自赞叹。在这3个月里,我只看见首长发过一次火,起因是为部队生产经营的事。那段时间,正是部队生产经营搞得热火朝天的时期,宋政委对此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一天,由后勤部创办的某驾校举行开业典礼,给军区首长送来几件伴手礼,我不了解情况就自作主张收下,下班时准备往宋政委车上放,宋问什么东西?我作了回答,并且说明其他首长也有,宋脸色陡然一变,高声喝道,给我扔出去!口气之严厉让我心里悚然一惊。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首长的远见卓识和良苦用心。

1994年9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与宋政委亲切握手交谈,中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张太恒。

宋政委对老同志、老领导怀有深厚的感情,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济南军区老司令员饶守坤同志过80寿诞,宋政委率全体军区党委常委登门祝寿。得知饶刚动完手术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他亲自出面召集卫生部长、保健办主任和干部福利处处长开会,研究解决办法。宋政委在原福州军区工作时间长,离开那里多年老同志们仍然很怀念他。有一次,我收到一封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同志遗孀张烽阿姨寄给宋政委的信,倾诉她难以排解的内心苦闷和对因公逝世多年的老首长的深切思念,文笔优雅生动,洋洋洒洒,如同一篇抒情散文。宋政委听我读罢默然良久,眼角微微泛红,转过身去喟然长叹。

10月24日,“前卫—94”演习结束,返回途中路经潍坊,宋政委对随行人员提出去烈士陵园看看。那天下着濛濛细雨,阴云低垂,到处晦暗湿滑。我们来到陵园的潍县战役烈士公墓区,献上仓促准备的鲜花,大家排成队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宋政委道,1948年我参加了昌潍战役,那个仗打得异常艰难,敌人的工事十分坚固,号称“鲁中堡垒”,我们发起多次冲锋都未能成功,许多战友倒在我身边,排以上干部大部分牺牲或负伤。

宋政委的讲述语调低沉,在场的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眼望着高高的墓碑,宋政委嘱咐道,你们帮我找找那些牺牲的战友,看看他们长眠在哪里?于是我们3、4年轻人一拥而上,首长说出一个名字我们从墓碑上镌刻的长长的烈士名录中查找一个,李X X ,没有!路X X ,没有!刘X X,也没有!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只好宽慰宋政委说,说不定埋在其它地方了,回去后我们通过别的渠道再找一找。宋政委没有说话,任冰凉的雨水滴在脸颊上也不去擦,泪水和着雨水无声的流淌下来……

1994年10月31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1994]政干令字第628号命令,免去宋清渭济南军区政治委员职务。11月6日,宋政委和张太恒司令员赴京参加军委、总政组织的大单位领导班子调整谈话交接。11月10号,军区机关处以上干部大会在英雄山下的第五招待所进行,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莅临会议并讲话,军区张太恒司令员主持会议,宣布中央军委命令,宋政委和新任政委杜铁环同志在会上讲话。宋政委在讲话中深情的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衷心感谢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教育,感谢军区领导班子和机关以及全区指战员对他工作的支持,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为党和军队建设大业继续发出自已的光和热,祝愿军区部队在新班子的率领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1994年11月9日,宋政委在京谈话交接后,返回济南时的专机登机牌(正反面)。刘林 摄

大会结束的当天下午,宋政委去张庄机场为于永波主任一行送行。第二天,同新政委进行了工作交接。按照司令部办公室的安排,我在最短时间内将首长的办公室腾出来,移交给继任领导。这间位于济南市经十一路80号指挥楼209号的办公室,成为最后的记忆。

【作者:刘林,当过知青、参过军,现居郑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烟火人生》《三我集》《回眸》等 选 自公众号:老名册】

3 阅读:204

伏生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