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铅锌镇:“引水上山”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影像生活的瞬间 2024-05-18 07:16:25

近日,记者来到会东县铅锌镇岔河村,放眼望去,一垄垄碧绿的烟叶迎风摇曳、生机盎然,层层叠叠的山间梯田和阡陌纵横的地膜在阳光下,宛如一幅幅壮美的田园画卷。

岔河村今年烟叶移栽工作已全部完成,相比往年早了许多。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今年4月建设完成的岔河村光伏提灌站,让烟农节省了大量的运水时间,提高了烟农移栽效率。

“我家每年都要种植90多亩烟叶,全靠三轮车拉水去灌溉,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栽完,很费时费力……”会东县铅锌镇岔河村九组村民黄进昌笑着说道,“今年就好了,太阳能光伏提灌站修好之后,管道和蓄水池都离我们的烟田很近,只需要用一小段水管接好就能去浇地了,才十多天就栽完了,非常方便实用。”

据了解,岔河村地处海拔约2000米的二半山区,近年来,受干旱气候的影响,生产灌溉用水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会东县铅锌镇因地制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提、引、蓄相结合,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并将管道和蓄水池建到田间地头,实现引水上山,着力破解“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供水瓶颈,做到“低水高用”,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我们村共种植烟叶4000多亩,以前移栽烟叶,很多都是靠马驮或者电三轮到河边拉水,烟叶移栽效率很低,后续灌溉很多时候都是靠天气下雨,如果遇到长期干旱的情况,对烟叶生长有很大影响……”会东县铅锌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光兴介绍道,“我们岔河村这个太阳能光伏提灌站,是去年7月份进场,现已投入使用,很好地解决我们村烟农移栽用水及后续灌溉的问题,截至目前,全村 4000多亩烟叶已经全部栽种完成,比往年节省了十多天时间。”

据了解,岔河村光伏提灌站光伏板占地面积6003平方米,每天发电800千瓦左右,拥有三台独立抽水泵,每小时供水量为200立方米,铺设管道3200米,修建水池13个,单个容水量为200立方米,可为龙滩村、岔河村、小岩村、白嘎村提供灌溉用水,灌溉土地达1万余亩。除此之外,岔河村光伏提灌站投产使用还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力。

“我们正在积极与电力公司对接,除去提灌用电,将太阳能光伏所发剩余电量并入电网,如果并入成功,每年可为岔河村的村集体经济增加十多万的收入。”会东县铅锌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光兴告诉记者,“同时我们正在安装水表和变接头,然后通过‘一事一议’收取一定的费用,实现‘以水养水’,村民都是非常支持的。”

乡村振兴,产业为本,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会东县铅锌镇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该镇结合二半山阶地与高山区人口、产业呈片状、点状分布的特点,分类施策,从根本上解决高二半山村落区域性缺水问题,在修建太阳能光伏提灌站的同时,恢复性修砌双堰片区东西二条大堰,对两条大堰进行硬化,实现“三面光”,把二半山靠天吃饭的旱地变为水浇地,同时推进水资源与耕地、与农业产业布局充分对接,打通村民生产用水“最后一公里”。

“近几年,我镇先后建设了双堰片区东、西两条大堰,摩洛、岔河等提灌站,水窖池8700余口,铺设水利管网400多千米,并统筹防灭火水罐、水池1000余个,新增灌面4万余亩,切实解决了山地靠天灌溉、产业效率低的问题。”会东县铅锌镇党委书记刘茂文向记者介绍。

会东县铅锌镇摩洛村党支部书记龙华友告诉记者,“以前东西两条大堰都是土沟,水资源流失大,我们摩洛村属于东堰的尾水村,水是不够用的。现在好了,东西两条大堰都重新修缮并进行硬化,到我们村上的水基本够用了,对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是非常好的,村民也从中得到实惠。”

据悉,会东县铅锌镇双堰片区东西二条大堰总共长37公里,其中东堰流经小岩村、小梁子村、围墙村、摩洛村4个村,西堰流经小岩、白嘎两个村。如今两条大堰可解决14000余人生产用水问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会东县铅锌镇加快推动“引水上山”工程,实现“向水要地”区域性突破,带动域内产业联动发展,切实解决了“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用水难局面。同时改变了村民单一性种植模式,逐步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产”立体种植模式,真正让土地资源“活”起来,产业“兴”起来。

“下一步,我镇将重点在老口、小街片区再发力,补短补差,尤其是在管理、维护上下功夫,真正把“引水上山”工程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会东县铅锌镇党委书记刘茂文告诉记者。

(记者 王世良 王舒燕 )

0 阅读:0

影像生活的瞬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