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常能看到河边漫天飞舞的蜻蜓,为啥如今蜻蜓好像绝迹了

静枫聊家居生活 2024-10-09 16:44:33
导语

十几年前我们常常能看到河边到处飞舞的蜻蜓,然而如今蜻蜓似乎绝迹了,不见了他们的身影。

蜻蜓这种小昆虫看似虽然非常普通,但是其实他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也维护着生态环境的平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蜻蜓数量的减少呢?

蜻蜓的生物学特性。

蜻蜓属于昆虫纲、蜻蜓目,学名“Anisoptera”,具有修长的身体和较大的翅膀,且大多数种类头部和身体颜色五彩斑斓,一看就给人一种非常活泼可爱又灵动的感觉。

它们通常栖息在水域附近,在中国也分布广泛,除了一些偏北的地区外大部分地方都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地方。

蜻蜓也被称为“狩猎鸟”,这一点非常具有象征意义,表明了蜻蜓是肉食性的昆虫,主要捕食蚊子、苍蝇等害虫。

蜻蜓一生可以捕食近上千只昆虫,为农田免去不少灾害。

蜻蜓的繁殖方式通过产卵来实现,幼虫阶段时是在水中生活的,而在经过了数个月到数年的时间后,幼虫会从水中爬出来,进行脱壳变成成虫,此时才算是脱离了水域,进入陆地生活。

蜻蜓对农业和环境的价值。

因为它们以敏捷和准确的捕猎能力著称,对农田中的害虫起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农民们也都喜欢有许多蜻蜓在附近飞舞的田地,因此它们在农业上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有许多地方将蜻蜓引入水质检测的项目中,通过观察水中和周围飞舞着多少蜻蜓,来判断该地区生态的健康程度。

与此相关的还有某些地区的人们将捕获到的幼虫送至专业公司进行繁殖,以创造出更多成虫用于用来检测水质。

此外,许多传统医学中也将蜻蜓作为藉方中的一种,用以治疗各种疾病,因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作用。

而在某些地区,还将蜻蜓当做美食食用,因此它们在生态和人类生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为什么会导致十几年后不再容易见到蜻蜓?

城市化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破坏,这就会使得原本栖息着害虫和昆虫的小动物们变得稀少甚至消失,自然也就不会有大量捕食者存在,它们也逐渐被城市繁华的人类所取代。

而这种新材料不止污染了土壤,更会通过土壤侵染到地下水源中,对动物生命产生威胁。

同时,人类还会通过将垃圾埋入地下等方法进行环境处理,这样一来不少危险物资就会随着垃圾腐化过程释放出来,不仅污染地下水源,还会让土壤中毒。

由于生存环境条件恶劣,不仅幼虫面临来自天敌的威胁,成虫也面临着能否找到足够食物的问题,于是数量大幅减少。

例如以稻飞虱为食的小鸟因为缺少这类害虫饱餐时腹,于是它们也逐渐变得稀少起来,于是原本依靠捕获小鸟存活的大型捕食动物也面临着逐渐灭绝。

这样一来,只剩下顶层捕食者—小型捕食动物以及底层供养者—害虫及植物之间仍旧保持着数量均衡关系,但是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随着小型捕食者增加而使底层群体数量减少,这样一来底层群体会从植物和害虫两者中选择其中之一逐渐灭绝,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均衡关系,以此类推,不断发生循环这样一个过程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例如高温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大量植物枯死腐烂,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会进一步提高全球温度并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生命正常生活节奏。

正因栖息环境被改变,许多害虫活动时间都发生了变化,就算没有灭绝数量也逐渐减少,同时小型捕食者数量也降低,这样一来底层供养群体数量也减少,而顶层捕食者面临新的生存问题,再次循环以此推理同样出现新问题。

结语

目前蜻蜓栖息地保护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护良好的水域以及周边环境,因此应当相应制定保护项目,并鼓励社区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工作。

从外部进行修建可以通过人手帮忙,创造出新的栖息环境补救不可逆损坏,而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定则可以从内部进行保护,让人们时刻铭记保护肌及沿岸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并借助教育以及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并进行相关志愿活动。

最后还可以从监测以及探索方面出发建立监测网络定期调查种群情况,并提高公众参与性,使得监测过程有趣且不乏意义。

0 阅读:5

静枫聊家居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