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草根,建立明朝后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
胡惟庸案涉及三万官员,胡惟庸叫板朱元璋“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面对庞大的贪污人员,朱元璋回答了五个字,沿用至今。
他究竟说了哪五个字?这五个字为何能流传至今?
传奇人生铸就一代帝王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生活的艰辛如影随形,少年时期的朱元璋,为了生计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
至正三年(1344年),濠州大旱,蝗灾肆虐,紧接着瘟疫横行,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相继离世,只留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
家中一贫如洗,连埋葬亲人的钱都没有,幸好邻居刘继祖可怜他们,给了一块坟地,兄弟俩这才得以将父母草草埋葬。
失去亲人的朱元璋陷入了绝望,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与二哥分别,踏上了流浪乞讨的道路,他四处漂泊,历经磨难,尝尽了人间冷暖,这段艰苦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朱元璋收到好友汤和的书信之时,汤和劝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加入起义军,为自己和百姓寻找一条出路。
刚加入红巾军的朱元璋,只是一个普通的步卒,但他凭借着自己的体格和记忆力,以及灵活的头脑和沉稳的性格,很快在队伍中脱颖而出。
在濠州解围战中,朱元璋表现得十分抢眼,他勇敢善战,机智灵活,为红巾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急需用人的郭子兴注意到了朱元璋,并将他调入帅府,担任亲兵九夫长,在郭子兴身边,朱元璋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做事格局,每次得了命令,他都能漂亮地完成。
打了胜仗得了战利品,他总是悉数献给郭子兴,得到奖赏又推说是大家的功劳,平分给手下的士兵,对上讲效忠,对下讲义气,这样的做派和气度让郭子兴对他刮目相看。
为了笼络朱元璋,壮大自己的心腹力量,郭子兴将自己收养的孤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上门女婿。
此时的濠州城内,局势复杂,除了郭子兴,还有以孙德崖为首的另外四个元帅,他们之间矛盾重重,郭子兴心胸狭隘,行事刚愎自用,稍有摩擦,就可能引发灾祸。
朱元璋屡次劝告郭子兴要以和为贵,但郭子兴并未听从,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在孙德崖面前替郭子兴说好话,做好人。
随着徐州城被元军攻破,赵均用部、彭大部涌入濠州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凶险,赵均用、彭大“鸠占鹊巢”,各自称王,郭子兴等人沦为附属,他们分别站队,郭子兴站在彭大一边,孙德崖四人站在赵均用一边。
一日,孙德崖撺掇赵均用,趁郭子兴出门之机,将他绑走,秘密关押在自家祖宅内,朱元璋此时正在率兵攻打怀远、安丰,听说郭子兴被绑,他立即返回濠州。
尽管身边人提醒他回去可能会有危险,但朱元璋考虑到恩义,还是义无反顾地奔了回去,回到濠州后,朱元璋面临着郭家人的怀疑,但他果断地表示自己是“家人”,瞬间打消了郭家人的疑虑。
他将孙德崖的恶行转化为对彭大的叫嚣挑衅,彭大为了自身权势安危,果然出手相救,最终朱元璋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和政治斗争,朱元璋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势力,他率领这支亲手建立起来的队伍,迅速攻占滁州。
在郭子兴郭天叙父子死后,朱元璋成为元帅,第二年,他率军攻打集庆,结果50多万军民投降。
当日,朱元璋便严令士兵不得扰民,出榜安民,榜中还陈述了元朝腐败和贪婪,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即“上应天命”的意思。
后来朱元璋设立大元帅府,建立军事、政治、经济机构,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开始了他逐鹿天下的宏图伟业。
此时朱元璋除了元廷外,还有两位势力雄厚的对手,东边的张士诚和南边的陈友谅,朱元璋处于各个势力的包围中,形势十分危急,但他采纳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食”“缓称王”。
奉小明王的政权为正统,受到刘福通部的保护,命令徐达扫除应天周边的元军,把势力范围扩展至浙、皖、赣一带,积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充实自己的后方基础。
到了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水军沿长江而下,要消灭朱元璋,当大军到达洪都并将其重重围困的时候,守将朱文正坚守了85天。
朱元璋率领20万大军前来救援,双方军队在鄱阳湖对峙,虽然朱元璋在军队数量和战船规模上处于下风,但他巧用火攻,把陈友谅用铁链连在一起的大船烧得元气大伤,陈友谅也在此战中身亡。
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迅速挥军东进,消灭张士诚,张士诚因投降元廷,民心丧失,最后被围困在平江城中,八个月后,城破被俘,在消灭了大部分地方势力后,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南方中原地区。
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明,开国后,他一边命汤和率军南下消灭方国珍、陈友定等残余势力,任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进行北伐,并提出了“驱逐匈奴,恢复中华”的口号。
大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杀害百姓,不抢夺财物,民心归附,仅用3个月时间便平定了山东、河南等地,最后直逼大都,元顺帝带着皇室贵族逃亡大漠,至此,统治中国98年的元朝灭亡。
朱元璋历经20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中国大部分疆土。
反腐风暴,雷霆手段震官场朱元璋自登基后便毅然决然地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法律来整顿吏治,他明确规定,官员受贿超过六十两银子一律处死。
对于贪污数额较少的官员,朱元璋也毫不手软,轻则脸上刺字,重则残废,这种全方位的严厉处罚,让官员们深刻认识到贪污腐败的严重后果,对贪污行为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心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官员的监察,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专门监察官员的言行。
锦衣卫就如同皇帝的耳目,他们密切关注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锦衣卫有权直接将其绳之以法。
他们可以在不经过其他部门的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对违法官员进行抓捕和审讯,这种高效的执法方式,让官员们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不敢有丝毫的违法之举。
锦衣卫对官员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察,确保官员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廉洁自律。
朱元璋颁布法令鼓励百姓举报贪官,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发动民众参与反腐,才能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朱元璋规定,举报有功者重重有赏,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寻找贪官的蛛丝马迹。
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百姓们积极举报贪官,为朱元璋提供了大量的反腐信息,朱元璋根据百姓提供的信息,迅速展开调查,对贪官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在百姓的积极参与下,腐败分子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们不敢轻易违法违纪。
朱元璋允许百姓亲自将贪官押送到京城受审,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一项石破天惊的举措,他赋予了百姓参与国家政务的权利,大大提高了反腐效率。
在朱元璋的鼓励下,百姓们勇敢地站出来,将贪官押送到京城,据记载,有一次一群百姓押解着一名贪官行走在通往南京的路上。
这名贪官曾在当地为非作歹,贪污受贿,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他们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地将贪官押送到京城,要求朱元璋严惩。
朱元璋对百姓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亲自审问了这名贪官,最终,这名贪官被依法惩处,百姓们的正义得到了伸张。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参与政治,朱元璋在宫门外设立了“鸣冤鼓”和“告示牌”,百姓有冤情可以击鼓鸣冤或举着告示牌进宫面圣。
胡惟庸案,反腐巅峰之战胡惟庸出身寒门,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机遇,一步步登上了宰相之位,起初,他也为明朝的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办事小心谨慎,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胡惟庸逐渐迷失了自我,他手握重权却滥用职权,开始大肆贪污受贿,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纷纷送上珍贵的礼品。
胡惟庸的权势日益膨胀,让朱元璋如芒刺在背,但朱元璋念及旧情,一直未下狠手,毕竟胡惟庸是从朱元璋起义时就跟随左右的官员,朱元璋对他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胡惟庸对朝政的独断专行,很多事情他不向朱元璋汇报就自行处理,生杀废黜大事也由他一人决定,他还遍植朋党,打击异己,将那些不顺从他的官员排挤出朝廷。
就连和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都死得不明不白,很多人认为也是被胡惟庸给处死的,因为刘伯温曾经反对胡惟庸做丞相,他生病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前去探望,刘伯温吃了药后却病的更严重了,告老还乡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胡惟庸的狂妄最终让他自食恶果,他竟然说出“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这句话,彻底触及了朱元璋的逆鳞,成为反腐斗争的转折点,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彻查胡惟庸案。
这一查,结果牵连出三万多人,朱元璋亲自审问胡惟庸,在行刑前,胡惟庸再次放出狂言,朱元璋用“焉知杀不完?”五个字将他击溃,彰显了坚定的反腐决心。
胡惟庸案的审理过程极其复杂,涉及的官员众多,朱元璋毫不留情,对涉案官员一一进行惩处,有的被处死,有的被剥夺爵位,有的被流放。
这场反腐风暴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朱元璋反腐的决心,胡惟庸案成为朱元璋反腐斗争的巅峰之战,它不仅打击了贪官污吏,也加强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权。
腥风血雨,严刑峻法的反思这场腥风血雨般的反腐行动,确实有效地遏制了贪腐之风,官员们看到朱元璋的决心和手段,无不胆战心惊,不敢轻易触碰腐败的红线。
一时间,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变,贪污受贿的行为大大减少,为大明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过于严厉的刑罚让官员们因畏惧被处罚而变得畏首畏尾。
他们在处理政务时,不敢大胆决策,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导致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许多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一些无辜的官员也因为被牵连而遭受不公正的处罚,在胡惟庸案中,就有不少官员可能只是与胡惟庸有过一些工作上的接触,却被无端卷入其中,遭受了严厉的惩处,让官员们感到冤屈,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朝廷的人才队伍。
反腐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手段,但更需要法治的护航和科学的方法,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制度下,反腐才能走得更远、更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