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民国时代“兴中会”革命英雄吴禄贞究竟死于何人之手?

纪实文学百家谈 2024-09-21 18:42:57

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上,长江川流不息,逶迤流过,源源不断的江水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距江北不远的湖北省云梦县,原是烟波浩渺,碧水连天的云梦泽,没有陆地,更无人烟。不知经过了多少世代,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在湖底,这样年积月累就形成了几块突出湖面的陆地,也许是地杰人灵,辛亥革命英雄吴禄贞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1880年,吴禄贞诞生在云梦县远近闻名的儒学世家,自幼聪敏过人,又受他父亲严格的家庭教育,所以,每天读书约万余字,八、九岁时即可下笔成文,可谓少年才俊,稍长即喜欢研究兵法,阅读兵书,又爱舞剑弄棒。

1895年,吴禄贞考中秀才,当时正值甲午中日战争结束,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战争的失败使吴禄贞认识到,要救国救民,就必须拿起武器,效命疆场,为国雪耻。所以,他决心弃文从武,考入了湖北武备学堂。第二年,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成为中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

当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力求进步的时代,一切都呈现着蓬勃的生机,国势日强。相比之下,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惨遭列强践踏,国势日蹙。吴禄贞痛感国家、民族危机之严重,认识到只有倾覆清室,才能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改革政治,才能使国家富强。从此,树立了革命排满的信念,成为革命阵营中坚强的后备军。

1898年春,吴禄贞毅然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0年,他奉孙中山之命参加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后因奸人告密,起义失败,吴禄贞重返日本,回到士官学校学习。

1902年,吴禄贞毕业回国,张之间任命也为武昌普通中学堂教习,他表面上替官府做事,私下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吴禄贞在武昌期间,以革命活动家的热情,全力投身于发展革命力量之中,使“江汉士风,为之一变”。他积极介绍进步青年入伍,那时,“秀才当兵,一时蔚然成风”,这些人又在新军中发展组织,扩大革命力量,为后来的武昌起义准备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1903年冬,吴禄贞忽然接到北京练兵处电文,指名征召他入京,以充实这个新设的督练全军的中枢机构。

1904年春,他告别两湖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的长远利益,踏上了北上的征途,虽前途未卜,但他仍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用不了多久,我们还会再见的!”但这位荆山楚水养育出来的英雄,却再没能回到这里……

1907年,清政府在东三省实行官制改革,废除东三省,正式建省,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素知吴禄贞对军事、边务研究颇深,便请他到奉天任军事参议,吴禄贞遂于七月来到了东北。

当时,日本提出所谓“间岛问题”,扬言延吉厅所辖临江一带地方为中朝未定国界,命军队占领中国领土局子街。为粉碎日本侵略东三省的阴谋,吴禄贞奉命前往边境考察,同时,他根据考察资料,参考史籍,编出三册《延吉边务报告》,此书以大量史实证明延吉为我国领土,外交部以此为铁证,同日交涉。在事实面前,日本被迫承认延吉为我国领土。

1910年,吴禄贞被任命为新建陆军第六镇统制。

新军第六镇原是袁世凯的北洋嫡系部队,统制段祺瑞,协统周苻麟以及各标统都是袁世凯一手栽培的小站练兵时代的旧人。吴禄贞上任后,看到官兵暮气沉沉,军纪度驰,无法适应革命需要,决心加以整顿。十二协协统周苻麟平日只知躺在烟榻上吸鸦片,对自己所带部队不管不问,吴禄贞下手谕说:“十二协协统周苻麟烟瘾甚深,行同盗贼,应立即撤职。”陆军部大臣荫昌对吴禄贞早存戒心,虽勉强调走周苻麟,却又调来了一个北洋系的吴鸿昌作协统。这样,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大大小小的爪牙们互相勾结,处处捣乱破坏,吴禄贞工作难以开展,只好常住北京,偶而到驻地保定处理一下军务。

1911年10月,清政府决定举行秋操,吴禄贞决定利用秋操起义,他与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共同商定,利用秋操消灭禁卫军,恰在这时,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清政府立刻下令取消秋操,吴禄贞的计划未能实现。

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吴禄贞异常兴奋,为同南方革命军会师,他自告奋勇向陆军部提出呈文,要求去南方“平乱”,但陆军部大臣荫昌早查知吴禄贞与革命党有联系,他对军谘大臣载涛说:“此人武烈过人,如果让他带兵到前敌,就是放虎归山,一旦反戈起义,局势将不可收拾。”于是荫昌亲自出马,带领李纯、周苻麟的第六镇第十一协等大批近畿部队南下镇压起义军。吴禄贞则回到保定。

这时,驻滦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上书清廷,要求改革政治,召开国会,制定宪法,实行“兵谏”,清政府惊恐万状,深怕后院起火,知道吴禄贞在北洋军中素孚人望,便令他前往“宣慰”。

吴禄贞一到滦州,马上召集官兵阐明革命形势,鼓动他们起义。众将士深受鼓舞,决心随他起义。吴禄贞拟定了进攻北京计划,决定以张绍曾率领的第二十镇为第一军,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卢永祥所部为第三军,滦州军队西进,吴禄贞的第六镇从保定北上,互为犄角,会师于丰台,向北京进逼,南下清军定会不战自退。这样,南方革命军所受威胁会大大减少,清王朝自然倾覆,革命即可告成。

1911年10月末,山西响应武昌起义,发动兵变,推原新军第86标标统阎锡山为都督,北方形势为之一变,清政府令吴禄贞率保定军前去镇压,并任命他为山西巡抚。

吴禄贞火速赶到石家庄,立即派副官周维桢作代表,与山西都督阎锡山商组燕晋联军,以此对抗清军。在给阎锡山的信中他指出:“革命主要障碍是袁世凯,欲完成革命必须阻袁进京,无论忠清与自谋,均不利于革命,望公以麾下晋军东开石家庄,共组燕晋联军,合力阻袁北上。”

为消除疑虑,吴禄贞亲赴太原与石家庄之间的娘子关与阎锡山会谈。阎锡山见他不顾生命安危,亲自来会面,而且言语诚挚可信,于是同意联军计划,推举吴禄贞为大都督兼总司令。

回到石家庄后,吴禄贞利用有力地势,下令截留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火、被服、粮食和饷银,间接支援了武昌起义军。

11月6日,吴禄贞在石家庄召开中级以上军官会议,当场宣布:采取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明晨即开往北京。并分发了白布臂箍,令大家各缠在左上臂作为标志。

会议结束后,吴禄贞回到作为临时指挥部的石家庄火车站。想到三路大军即将会师北京,心中十分激动。然而,他却没有料到,一个恶毒的暗杀计划也在悄悄地进行着……

这个计划的主谋就是袁世凯。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独立,革命潮流汹涌澎湃,清朝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政权,被迫重新起用被罢权免官但又颇具实力的袁世凯,先授他为钦差大臣,湖北总督职,继而又免去奕勖总理大臣职务,于11月1日授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并由他组阁。袁世凯大权在握,于是南下至孝感督师,但他的政治野心决非仅此而已。

首先,他要挽救清政府被迅速推翻的危机,以此来同南方革命军讨价还价,对革命军则采取一张一驰的作战方针,目的是使革命党人向他妥协,由他统揽全国大权,做个改朝换代的皇帝。如果吴禄贞率三路大军直捣北京,推翻清王朝,响应南方义军,他也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他的窃国计划也将成为泡影。其次,北方是他多年惨淡经营的老巢,是他对抗南方革命军的大后方,近畿的北洋军队更是他的命根子,是他操纵清政府的一张王牌,如果北方革命力量发展起来,无疑是将他置于死地。

袁世凯素知吴禄贞有胆略,有能力,又倾向革命,所以,当吴禄贞就任新军六镇统制时,他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常对他的心腹说:“吴禄贞不是我的人,要除掉他。”

袁世凯虽身在南方,北洋军中许多将领都是他的亲信,都受他的“遥控”,吴禄贞的活动事无巨细都逃不过他的耳目。吴禄贞在石家庄截扣军火时,正值武昌前线清军等待军需,袁世凯急得吐血,自此也就更加坚定杀了害吴禄贞的决心。

当时被吴禄贞撤职的原十二协协领周苻麟正在武昌前线,他长期以来对吴禄贞怀恨在心,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袁世觊深知他也同自己一样欲杀吴而后快,于是派段祺瑞与他密议。11月5日,周苻麟窜到石家庄,与马步周联系。马步周原是东北的个马贼,多年跟随在吴禄贞左右,被吴禄贞视为心腹,任骑兵营营长及卫队长。然而,就是这个“心腹”被袁世凯所出的二万元赏金迷住了心窍,丧心病狂地接受了杀害吴禄贞的任务,当天夜里,周苻麟与马步周召集中,下级军官会议,讨论行刺计划。参谋何燧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向吴禄贞报告,提醒他注意,并希望他增加卫队,但吴禄贞却说:“不要紧,卫队长马步周是靠得住的。”

吴禄贞可谓光明磊落,肝胆照人,他做事从来光明正大,坦白率直,在他看来,暗杀“是违天下公道”。所以在革命尚处在秘密状态时,在周围环境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他不避嫌疑,不作防备,胆大有余,却精细不足,以至使敌人有机可乘。

11月8日深夜,石家庄车站万簌俱静,只有站长室的灯光还亮着,吴禄贞正与副官周维桢、参谋张世膺批阅机密文牍,这时,马步周带领几名全副武装的亲信闯入院中,直奔客厅,马高喊:“来向大帅贺喜!”双腿打躬下去,就从衣服下拉出枪来,向吴禄贞乱射,吴禄贞从座上跃起,拿出马刀奋力拚杀,想夺门而逃,不料一颗子弹正中要害,接着胸上又中了几弹,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就这样倒了下去。马步周凶残地割下他的首级,领功请赏去了。

参谋何燧听见枪声赶到办公室,只见清冷的月光下,横着吴、周、张三具尸体。吴禄贞躺在血泊中,头已经不见了,胸上两个枪洞,腹部及腿部都受了刀伤,内脏已流了出来。何燧大叫着:“绶卿!绶卿!”可回答他的只有屋外的猎猎寒风。他拿过一条毛毯,盖到了这位令人敬慕的长官身上,转过身来,只见桌上一张电报上赫然几个字:“电悉,愿率所部健儿,以供驱策”。那是张绍曾响应起义的回电,各路六军均已整装待发,但他们的总司令却在这关键时刻离开了他们。

吴禄贞遇难后,燕晋联军无形解散,张绍曾被解职,滦州起义失败,卢永祥率军攻入山西,山西义军失去屏障,被追向西北撤退,北方局势急剧变化,武昌革命军也因为清军后路畅通,攻击力强,危讥日深,可见,吴禄贞的死难,为辛亥革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革命未成身先死,事虽失败亦英雄。”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追念吴禄贞,命以大将军例恤。

1914年3月14日,黄兴在上海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会上宣读了孙中山及黄兴的祭文,两位辛亥革命的伟大领袖,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先烈的功绩。

1913年11月7日,山西人民在石家庄火车站为吴禄贞修墓、立碑,墓旁建有专祠,供后人凭吊。

吴禄贞的事迹在民国初建时几乎家喻户跷,1912年2月,汉口大舞台演出话剧《吴禄贞被刺》,剧场爆满,盛况空前。人们被他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而这种精神更激励着后人在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顽强进取,矢志不渝!

0 阅读:8

纪实文学百家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