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神殿: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5-28 21:20:33

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创造万神殿的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蛮族冲击的战火中崩塌了,中世纪教会的权威随着启蒙时代的降临也黯淡下去,而万神殿的历史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鲜明。

文 | 陈祎宁

今日万神殿的大门廊檐可见清晰的拉丁铭文,意为:卢基乌斯的儿子马库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任执政官时修建了这座庙宇。

德意志画家雅各布·阿尔特(Jakob Alt,1789-1872)作品,描绘了1836年的万神殿,门廊两侧还保留着教宗乌尔巴诺八世下令修建的两座钟塔。钟塔于1883年被拆除。

万神殿(Pantheon)位于罗马中心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建筑。“万神殿”之名源于希腊语,意为“众神的庙宇”。万神殿堪称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迹,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非钢筋混凝土圆顶,还融入了几近完美的古典几何比例,被米开朗基罗誉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穹顶净跨度长达43.3米,这在它出现前后的一千多年历史中都相当罕见。

万神殿见证了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所谓“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万神殿的外观设计吸收了希腊风格,殿内供奉的诸多神祇中,除了罗马人自己过去所信奉的守护神外,还包含了希腊神话中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二者并行不悖,充分展现了帝国的恢宏气魄。

帝国时代命途多舛

万神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屋大维。公元前31年,阿克提姆海战胜利后,屋大维彻底击败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安东尼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清扫了其成为奥古斯都的道路。为了纪念这一成果,屋大维派自己的心腹阿格里帕在罗马城修建了一座神庙,并于公元前25年建成。神庙正前方的拉丁铭文记录了建造者的名字及简略的背景:卢基乌斯的儿子——马库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任执政官时修建了这座庙宇。

根据古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说法,万神殿这个称呼可能与它内部安置着许多神祇雕像有关。这些雕像不仅包括被罗马人征服的异族部落神,还有罗马人传统尊奉的神明,包括战神马尔斯和女神维纳斯。不过,在这一普遍流行的说法之外,还有人猜测该名称可能来源于它那形似天堂的拱形屋顶。

阿格里帕修建的这座古老神庙在罗马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它本身命途多舛。公元80年,万神殿毁灭于一场大火,除了前厅以外,建筑的其他部分都被完全损毁。罗马帝国皇帝图密善对其进行了重建,但在公元110年,它再次被大火焚毁。

普遍观点认为,公元114年,图拉真皇帝重建了万神殿,哈德良时期,其内部又进行了装修,数代君主的经略使万神殿得以成型,流传至今。但也有学者怀疑万神殿第二次重建的日期并不准确,因为图拉真和哈德良都未重写或新增神殿铭文,而是保留了阿格里帕旧神殿的原文,这导致后世难以确定到底是谁重建了它。不过,万神殿在公元2世纪初经历过两次重建并保留至今是可以确定的。

浴火重生的神殿与当初的样貌已不相同,阿格里帕修建的万神殿很可能是朝南的,而不是现在的朝北布局,地基表明其结构宽43.76米,长19.82米,有一个缩短的“T”字形设计。

老普林尼是唯一一个明确记载阿格里帕万神殿的古典作家,他不仅提到了万神殿内的石柱柱头都是用叙拉古黄铜铸造的细节,还提及了克娄帕特拉的一颗珍珠被切成两半,作为神殿中女神维纳斯的耳坠。

公元202年,罗马帝国皇帝、塞维鲁王朝开创者赛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与他的儿子卡拉卡拉修复了这座建筑,并第一次在阿格里帕的铭文后新增了一段较小的铭文,记载了父子二人对万神殿进行了重建。塞维鲁王朝结束以后,罗马帝国陷入内外危机,再无精力大兴土木,我们也难以找到此后有关万神殿历史的蛛丝马迹。

中世纪教权笼罩之下

公元609年,拜占庭皇帝福卡斯将这座建筑交给教皇博尼法斯四世,后者于609年5月13日将其奉献给基督教圣母玛利亚和殉道者,并将其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这一名称与“万神殿”的名称一同流传至今。

作为罗马帝国时代的建筑,万神殿极可能遭废弃或人为捣毁,这种破坏在中世纪十分常见,但教会的庇护使其逃过一劫。不过,罗马教会的保护并非是无条件的,为铲除所谓异教影响,神殿的古罗马浮雕和众神雕像被损毁,门廊正上方还加盖了一座中世纪钟塔。

万神殿的劫难仍在继续。17世纪中叶,为了建造圣伯多禄大殿(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的天盖和安置于圣天使城堡(哈德良陵墓)的80门大炮,教宗乌尔巴诺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他还下令拆除中世纪钟塔,并在门廊两侧新修两座巴洛克风格的钟塔。这些做法引起了罗马城内居民的不满,拉丁谚语“蛮族没做的事,巴贝里尼(乌尔巴诺八世的姓氏)做了”由此而来。

意大利人最终还是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在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建造陵墓时,人们特地熔化了圣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来做墓地装饰,象征性地夺回了万神殿的青铜材料,而那两座钟塔也在1883年被拆除。

今天,万神殿仍是一座天主教堂,星期天和圣日这里会举行弥撒,市民的婚礼也不时在此举行。同时,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不朽的绝妙设计

万神殿以一个圆柱形房间为主体,其正前方的三角墙下有一个门廊,下面分布着12根大型花岗岩科林斯石柱(第一排有8根,后面有2组共4根)。矩形前厅将门廊与房间大厅连接起来,圆形大厅位于方格混凝土圆顶下,中央有一个面向天空的开口,孔眼的高度和室内圆的直径是相同的,都是43.3米,这使得殿中心的大厅内可容纳一个直径小于该尺寸的球体。在万神殿门廊后面的墙壁上有2个巨大的壁龛,最初可能是为了放置屋大维和阿格里帕的雕像。

在万神殿建成近2000年后,它的圆顶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非钢筋混凝土圆顶,不仅比同期的圆顶大得多,还是唯一不需要加固的砖石圆顶。4535吨混凝土集中在直径9.1米的圆顶环上,屹立2000余年而不倒,堪称古代世界建筑学的奇迹。如此庞大厚重的圆顶能够保持平衡的秘诀在于,建造者将其厚度从底部的6.4米逐渐递减到孔眼周围的1.2米。接着,其向下的推力被6.4米厚的鼓壁上的8个桶形拱顶承载到8个石墩上。在圆形大厅内设计的隐藏室也同孔眼一同减少屋顶的重量。至于圆形大厅墙顶部的一系列砖砌拱门,也能起到减压作用。

除了结构上设计用心,罗马人在圆顶混凝土的用料上也十分考究,从低到高依次使用密度递减的材料,大大减少了圆顶中的压力。最厚的地方是石灰华(古代罗马最具代表性的建造材料),向上是陶瓦,最上方则是凝灰岩和浮石,这些都是多孔的轻质石材。

万神殿的圆顶有何寓意?有些学者认为它的结构类似于日晷。从外形观察,圆顶如同一个镂空的半球,顶部有一个洞,用来显示一年中的时间。2005年,当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罗伯特·汉纳来参观万神殿时,他意识到万神殿可能不仅是承载罗马人精神信仰的空间,还服务于罗马人的宗教仪式。在冬季,正午的阳光穿过圆顶进入内部。在夏季,随着太阳在天空中升起,阳光又会照在较低的墙壁和地板上。而在每年的春秋分,阳光通过这个洞正好照射在屋顶和墙壁之间的连接处,这里恰好是万神殿宏伟的北门上方。门上方的格栅允许一缕光线穿过前院,如果主门关闭,这是一年中唯二能看到阳光的时刻。

正如万神殿的名字一样,建筑的屋顶代表了天空的圆顶,古罗马人认为神就住在那里。在春分时节,太阳光线投射在天球(天文学家为了标记天空中的天体所假想的空间表面)赤道上,而这个天球的赤道正代表了地球的赤道——这被认为是天空中最稳定的部分,是众神永恒的家园。罗马人通过观察光线的特点来掌握春分时节的时间点,并举行公众性活动,万神殿内的罗马皇帝也可借此机会向外界彰显自己能够与神明沟通,给自己世俗权力披上宗教的外衣。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万神殿在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功能是不应忽视的。

创造万神殿的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蛮族冲击的战火中崩塌了,中世纪教会的权威随着启蒙时代的降临也黯淡下去,而万神殿的历史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鲜明。

至少从文艺复兴时期算起,万神殿就已对西方建筑设计产生巨大影响,例如1436年完工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在外形结构上就吸收了万神殿的风格。万神殿圆厅加柱廊的设计,也被世界各国建筑师应用在诸如议会、教堂、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类公共建筑物上,这其中就包括巴黎先贤祠、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圣保罗大教堂、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礼堂、东南大学大礼堂等。

今天的万神殿作为国家财产,由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通过拉齐奥马球博物馆管理。2023年,意大利国家旅游局宣布,参观罗马万神庙的游客必须支付5欧元的入场费,其中一部分用来支付万神殿的清洁与维护费用,其余的收入将交给天主教罗马教区,也许这一举措能使万神殿再存续2000年。■

0 阅读:4

化学圈李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