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必须死,像极了中原王朝的农耕政权一定要消灭

闲说宇俊星 2024-09-06 11:37:08

老加图:迦太基必须被毁灭

“迦太基必须被毁灭”——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对于争霸地中海的对手,2000年前罗马人曾发出了坚定的毁灭誓言。几百年后作为东亚主导者的中原文明也曾对东北边疆的高句丽王国发出过类似宣言。

韩国人无耻的盗墓行动牵扯出的一段历史纠葛

高句丽壁画

1997年,韩国人李万植勾结文物贩子,找到了集安市文化馆原馆长崔镇。在馆长的包庇下,文物贩子先后五次进入三室墓,将墓里的出行图、青龙图、白虎图、玄武图等壁画盗走,由于是暴力剥离,还导致多个其他珍贵壁画损坏。

这次内外勾结盗卖文物情节非常恶劣。罪魁祸首被处以极刑,但是盗卖的文物一直在韩国没有追回来。韩国人大言不惭的说高句丽是他们的故国,这些文物属于韩国。

高句丽在历史上相对“独立”,这可能是今天的韩国人异常羡慕的原因

韩国人想找一个东北亚地区还算牛逼的又和他有点关系的政权作为祖宗。所以有了中韩两国关于高句丽的历史的巨大争议。我们中国一直认为高句丽是中国边疆割据政权,高句丽后人也融入了中华民族,而韩国把高句丽当成他们历史祖源之一。

韩国人给认得祖宗地图开疆

隋唐灭高句丽,从开皇十八年一直打到总章元年,前后七十年,七十年断断续续的打仗,连续三代人。除了大规模战斗造成的高句丽青壮的死亡,唐朝还不断迁出数十万户的高句丽人口。名将从李世民带头、李世绩、薛仁贵、刘仁轨、苏定方接力最后才完成了灭国任务。足可见这个东北亚小巨人的实力。

东北亚小巨人

高句丽人其实和汉族很像,一直追求适宜农耕的土地。这个执念驱使下让他们拿下辽西到朝鲜大同江的大片农地。这几乎是古代东北能耕种的全部土地。

高句丽人发迹的起点是玄菟郡西北一点点区域

高句丽在两汉之际发迹,扶余人朱蒙趁着中原内乱时蚕食汉朝领土。一点点成长为跨越辽东到朝鲜半岛北部的巨大势力。虽然从汉末到隋唐,东北地区陆续出了不少彪悍的势力。比如鲜卑各部、乌桓等等。但是高句丽几乎抓住了每次东北或者中原地区洗牌的机会壮大自己。而且深深影响了半岛、日本等区域。

从一隅之地变成东北亚大国的高句丽

高句丽在唐太宗年间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四十至六十万人。对应的人口,就至少有六百万以上。唐初全国人口不过两千五百万。也就是说唐初中原与高句丽在人口数量上的差距没那么大。

近期可以参考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例子,看看俄乌两国的角力也能知道。这个力量对比之下唐朝完成灭国战难度极大。

那为什么隋唐几代帝王一旦恢复就会全力投入对他的灭国战呢。

古代东北的严寒条件下,高句丽占据了大同江河辽河流域大量能耕作的土地

因为高句丽的扩张方式和中原太像了。执着于追求能耕作的土地,每攻克一处,就驱逐、同化包括汉人在内的当地居民,迁入高句丽移民,将当地变成自己的核心领土。而且高句丽也大部分采用汉制,首都还设置了太学。甚至效仿中原王朝修筑了长城。

到了隋唐时期它控制了辽东+朝鲜半岛北部的大片土地。

高句丽相对于中原还有其他优势,首先是辽东地区拥有优质且规模庞大的铁矿资源。而且冶炼技术很高,后来的渤海国,再后来的辽国、金国的铁器工业都非常先进。这些都可以转换为军事优势。

唐代之后,东北地区辽、金等政权持续的给中原王朝巨大压力

其次辽东的马匹不仅数量多而且马种优良,性情坚韧,耐力好。这两样优势都是两宋时期,辽金两国骑兵部队优于宋军的底子。

东北方向出现了这么一个强大、觊觎中原领土的农耕军事政权。而且这个政权各方面又神似中原,他也在建立自己的宗藩体系。

这样的政权无论如何不能轻视。虽然杨广李世民不知道东北后面还会出契丹、女真和满清这种对中国有巨大威胁的政权。

但是他们知道两汉时期的乌桓,两晋时期的几支鲜卑都从东北走出,严重威胁了中原王朝。而这些民族的组织度还不如高句丽。

高句丽后期平壤王宫复原想象图(知乎 首阳大君)

高句丽太像中原王朝了,甚至建立了类似中原的朝贡体系

像我又不是我的政权必须消灭

所以隋唐的统治者有一个基本判断:一旦中原王朝出现衰落,各方面都像中原的东北王朝有可能入主中原,它从各方面接收中原也会很顺利。

从地缘战略看,隋炀帝杨广预计的一点没错,东北方向的出现农耕+渔猎的封建政权威胁比单纯草原民族要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大的多。所以他要倾尽国力三征高句丽。但杨广执政时期虚耗民利的事情搞得太多了,这几次远征也以惨败收场。

高句丽的野战部队战力不俗,更困难的是他们的战斗方式太让中原王朝难受了。这几百年来,高句丽修了一堆坚固的山城,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即使中原王朝倾国之力出动。面对这些堡垒也很难快速突破。这个时候高句丽就会出动野战部队攻击中原军队。

杨广好大喜功,但是战略眼光没问题

即使野战打不赢中原军队,高句丽也有办法,就是采用避锋芒、诱敌深入再骚扰补给的方式。要维持数千里的运输补给线,中原王朝国力再强也禁不起这么消耗。杨广就吃了几次大亏。所以隋朝几次征伐都惨遭失败,高句丽甚至把隋军阵亡士兵铸成京观来炫耀武力。这些京观在唐太宗时期才拆除。

所以到了唐朝时,李世民灭国的指导思想变了,不再追求占领土地而是把主要目标定位消灭高句丽的有生力量,一点点把血放掉,最后再大卸八块。

唐太宗;"高句丽必须灭亡”

贞观17年因为太子谋反一事让李世民感到必须要在自己死之前给新太子李治把路铺好。所以对高句丽的灭国战提上了日程,而且李世民一改常态,登基后第一次御驾亲征。足可见太宗对敌人的重视程度。

贞观19年,唐军分两部进攻高句丽,李世民和李世绩、契苾何力等主力度过辽泽,偏师张亮从山东渡海进军辽东半岛。为了应对中原王朝战争,高句丽修筑了极多坚固堡垒城市。唐军在进军过程中要一个一个啃下来。下面是几张高句丽城市遗址,可以看看唐军的攻坚的难度。

丸都山城

卑沙城

安市城,抖音博主“温酒煮历史”归纳总结的高句丽山城都是据险固守的典范

今天卑沙城遗址俯拍,处处是陡峭的山崖,可见唐军当年攻城的艰难

不过初唐的唐军战力碾压周边国家,李世勣克盖牟城,程名振克卑沙城。唐军野战接连击败高句丽军。在安市镇附近又击败了高句丽15万主力,只是没有拿下安市城,到了这一年深秋,粮草逐渐补给困难。李世民遗憾做出了回师的决定。

唐太宗这次战略安排和战术指挥上都相当漂亮,没有完成灭国也确实是因为高句丽在东北树大根深不是几次战役胜利就能拿下的。

唐代灭亡高句丽的几次进军路线

太宗过世后,李治继续太宗的灭国政策,在东北持续用兵。终于在668年灭亡高句丽,消除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灭国绝嗣

高句丽语和日语韩语都有联系

从目前留存的历史记录和考古遗存来看,高句丽使用的肯定不是中原官话。它的语言和日语、朝鲜语、满语、蒙古语都有些亲缘关系。但具体是啥样的语法结构,现代人也搞不太清楚。足可见唐太宗、高宗时期灭国战后对高句丽历史典籍销毁的彻底。

因为突厥语流传至今,所以早期用粟特字母记录的突厥历史片段今天依旧可以解读

不少考古挖掘显示,高句丽民间有借用汉子的表音系统记录自己的语言的习惯。从一些挖掘的片段看,高句丽的语言和日语古音很相似。但完全还原这个国家文字和语言的工作太难了,因为这个王朝文化的根在灭国战时被彻底拍断了。

唐军持续多轮的水陆并进进攻,最终完成灭国

李世民、李治父子不单单每隔几年就要出兵打击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在灭国后大量的迁移高句丽故地的人口到内地。另外唐军也一定系统性的破坏了高句丽内部的历史记载、文字典籍。东亚大陆的封建国家受到中国影响都有记史的专门机构。但是李世民父子决定,东北的历史走向只能由中原王朝的史书记录。

所以到了今天,即使语言相近的日本。声称继承了高句丽文明的韩国对于高句丽的历史主线还只能从中国的史书中去梳理。

高句丽的幽灵

高句丽死了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后续问题在当代还屡屡掀起波澜。除了上蹿下跳的韩国,日本也经常拿这个死了千年的国家做文章。按照韩国教科书,高句丽是他们的先祖。是在东北亚强大一时的国家。

韩国“抗中”大片“安市城”

片中唐太宗眼睛被高句丽人射瞎了

但这个立论就有问题。如果高句丽是他们的祖先,但是目前朝鲜半岛正宗的封建历史开端的新罗王国,恰恰就是联合唐朝灭了高句丽之后才获得了半岛大部分区域统治权的。那么新罗王国在这套叙述语境里面算什么,引狼入室的汉奸吗?

所以说祖宗还是不要乱攀比,否则自己亲爷爷成汉奸了。

一海之隔的日本也对东北亚有想法,希望通过改变中国的边疆历史的描述给他们分裂中国找历史支撑。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扶植伪满洲国的时候,就利用高句丽的历史来解构中原王朝对边疆的合法性。日本人搞了一个“从高句丽到伪满洲国”的“东北历史”延续性的说法。希望给伪满洲国找另外一条历史主线。

高句丽已经死了,但是它的幽灵还在游荡。别有用心的人一直希望借他的尸体完成解构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叙事的主线。

历史是过去的事也是当代的事,当代人要用笔捍卫我们的历史主线。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09-08 11:36

    扶余人联合中原北逃贵族,用山贼崛起模式,通过蚕食汉四郡建立的半封建政权!

闲说宇俊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