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3分钟热度,没想到,马克龙的强硬表现,也是这样。
怎么回事呢?5号,马克龙在专访中呼吁各方,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这事儿可不小,自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以来,这是法国总统首次宣布,赞成对以色列武器禁运。消息一出,以色列那边马上炸了锅,尤其是内塔尼亚胡,简直是勃然大怒。
马克龙为什么这么做?要知道,这是以色列最敏感的话题,就连美国,好几次嘴上说,要停止对以军事援助,但最后,还是乖乖提供武器装备了。美国都这样,马克龙哪来的胆子,敢公开得罪以色列?
理由有三:首先,马克龙一直倾向于回归“戴高乐主义”。而戴高乐主义的核心,就是法国的独立自主,不跟着美国跑。当年,戴高乐执政时,法国就支持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扩张。现在,马克龙虽然没有戴高乐那样,鲜明的反美立场,但他也在努力摆脱美国的影响,支持巴勒斯坦民众的斗争。
其次,马克龙也想通过这个举动,来加强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些年来,法国一直在向中东国家卖军火,比如向埃及、卡塔尔、阿联酋,甚至沙特,出口阵风战斗机。这样做,法国不仅能在经济上获利,还能在政治上,增强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最后,马克龙也是为了维护法国,在黎巴嫩的实际利益。黎巴嫩曾经是法国的托管地,法国在这里有很多投资。以色列的空袭,不仅会伤到黎巴嫩民众,也会让法国的资产受损。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当然要站出来。
而且,以色列的行为,已经严重挑战了国际社会的底线,世界各国,早就对以色列非常不满了。说难听点,以色列已经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马克龙这么做,也是顺水推舟。
对于马克龙的表态,以色列当然非常不满,内塔尼亚胡直接就爆了粗口,说马克龙的表态“可耻”;还威胁说,这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以色列胜利后,马克龙的这番表态,会被以色列人记住很久。
紧接着,以色列空军,又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法国企业的加油站。很难说,这是不是在警告马克龙,不要再挑衅以色列。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第二天,马克龙的态度就软下来了。他在和内塔尼亚胡通电话时说,自己之前的话没有被认真倾听,法国是以色列“坚定不移的朋友”;还重申了对以安全承诺。
虽然他在同时,还坚持停火时机已到,希望内塔尼亚胡做出努力,但这更像是一句场面话。说到底,马克龙终究不是戴高乐,法国内部的局势,也不比以前了,他们还是要看美国的脸色。这次的举动,无非又是一次试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