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连任三个大军区的司令员,后官至总参谋长,活到了83岁

纵观历史2021 2024-08-13 00:15:30

“三杨开泰,长征小菜”,周总理谈起长征时,曾幽默评价当时的三位开路先锋“军中三杨”。

三杨中的杨得志,曾担任济南,武汉、昆明三大军区司令员,后又陆续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

杨得志,1910年生于湖南醴陵,家境贫寒,没读几年书,姐夫介绍他去安源煤矿做工,后来就和哥哥杨海棠一起在衡阳做筑路工人。

17岁那年,杨得志和哥哥等25个工友一起前往韩家村,投奔朱德、陈毅领导的军队红七师。

当时,红七师对外号称一个师,实际上远远不到,一共只有几百人,大部分成员是参加暴动的农民,只有极少部分参加过南昌起义或在旧军队里当过兵。

杨得志就这样走上革命的道路,从通信员到战士,从只能手握部队统一发的梭镖到自己缴获第一支步枪,杨得志在不停地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到达井冈山后,杨得志更加如鱼得水,很快成为队伍骨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中,杨得志大部分时间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率部担任先导,最早从瑞金出发,为中央纵队开辟道路,并作掩护。

在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杨得志巧妙对敌,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先声夺人,为后面的队伍扫清障碍。

长征中杨得志最为人乐道的是两次强渡,1935年1月,杨得志听从中央军委指挥,带领红一团到达回龙场渡口,承担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的重任。

面对对岸敌人的炮火,杨得志一边观察敌情,一边想办法如何渡河,竹排渡河失败后,直接猛攻,全歼国民党守军,顺利渡过乌江。

接下来在强渡大渡河时,他指挥部队歼灭国民党,为主力部队夺占渡河立足点。

随后,他指挥部队同红四团协同合作,飞夺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顺利渡河北上,甩脱国民党的追兵。

两次强渡,年仅24岁的杨得志充分展现自己的指挥才能。

刘华清评价杨得志“作战勇敢,敢打硬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拿得下。”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见到杨得志时,曾说“红一团在这次大转移中立了大功,你们一直走在我前面。”

抗日战争时期,杨得志率领八路军部队,转战冀鲁豫边区,打击日、伪、顽,坚持抗战,立下赫赫战功。

杨得志两下冀鲁豫,在打击日伪的同时,扩大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挥师战巨南,牢牢控制住冀鲁豫边区的战略要地,发展壮大抗日游击队伍。

解放战争时,杨得志指挥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定县发起清风店战役,这一战创造解放军在华北平原上的歼敌纪录,扭转华北战局。

杨得志的另一经典战役,则是石家庄战役,这一战役为后续解放军进攻大中城市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建国后,东北边境硝烟又起,杨得志入朝作战,得胜而归,回国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并担任战役系主任。

1955年,杨得志授上将军衔,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在济南军区任职期间,他组织领导部队大练兵。

文革期间,杨得志受到一定冲击。后来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任职,杨得志调到武汉担任军区司令员,1979年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还参与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维护西南边境的和平与安全。

邓公复出工作后,杨得志被推选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他从一名普通士兵,逐级成为军区司令员,作战经验丰富,又能团结同志,领导作风民主,大家都认可他。

杨得志担任总参谋长近8年时间,是最后一位任此职位的开国将军。

1994年,83岁的杨得志将军离世,他的作战风格和战斗精神,留给后人无穷的力量。

1 阅读:128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