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隶书”《岳阳楼记》,能否打破刻板印象?

灰灰看艺术 2024-06-16 20:44:49

谈到当代书法中隶书的创作,刘炳森先生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隶书方整秀美,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如果仅以艺术成就来看刘炳森先生的隶书,还凸显不出其价值,但要说到对当代书法的影响,恐怕很少有人能出其右。学隶必学刘炳森,甚至成了一段时期内的书法定律。

刘炳森隶书《岳阳楼记》(下同)

目前刘炳森先生的隶书字形已输入计算机,成为规范的隶书实用书体。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招牌,只要是隶书字体,基本都是“刘体”隶书。

然而,对刘炳森先生的书法评价,恰在这一点上发生了分野,有誉之为风神健朗、气象凛然者,也有谓其“匠气”、“俗气”者,孰是孰非,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

先说隶书,汉隶(主要指东汉隶书)的命运比小篆要强得多了,因为从汉以下一直有人写隶书(尽管后来有“唐隶”,也还是“汉隶”的产物)。特别是清朝以来,在碑学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又直接取法于汉碑,涌现出了一批隶书大家,使隶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

汉隶的艺术风格实在是丰富多彩,我们不妨把它们简单地分为简直古朴与繁饰华丽两类。《张迁碑》、《衡方碑》等属前者,《华山碑》、《曹全碑》等属后者,前者多自然之趣,后者则多人工痕迹。

《华山庙碑》局部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得益于《华山碑》。尽管他也吸收了《曹全碑》、《乙瑛碑》、《石门颂》等碑,但就其书作的面目看,我们仍可以认为其精神正是《华山碑》。

《华山碑》为典雅华丽类汉隶的代表作。取法直逼汉人,郭宗昌认为,该碑“割篆未会,时或肉胜,一古一今,遂为隋唐作俑”。康有为也认为其“淳古之气已灭”。确实,此碑极少篆意,波磔分明,更多显示出“纯”隶书的特征。刘先生选择此碑,表明了他对华丽秀美一路风格的偏爱。

本篇文章是刘炳森隶书作品《岳阳楼记》,可以看出他笔画特点——点画方正,横画平直,收笔上挑明显。竖画特点不怎么突出,钩画出锋前,有一重重的顿笔,排列整齐,撇画和捺画的收笔,都有一个出锋钩,整体结构,整齐划一,布白均匀。

除了上述基本的隶书特点之外,还能看出刘炳森先生也在寻求变化,如横画的收笔,没有了雁尾,而是运用篆书的圆笔收笔的方法,突出收笔的含蓄性。

传统隶书的撇画的收笔,一般都会有回锋,有的甚至带钩,在这里,并没凸显出这样的笔法。刘先生一改《华山碑》的整饬端庄,在自己的理解上使之变得外柔内刚,虽然这种变化不被大众所接受,但也间接形成了现代简化规范隶书的产生,这似乎应该是刘炳森隶书的真正意义。

有人说刘炳森书作“匠气呆板、缺少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其用笔的平均着力,虽然非常“着力”,却给人一种“平面感”。在结字与章法上,刘先生的追求都表现为尽力使四角填满,“小字展之令大,大字促之令小”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整体看起来“太规矩”!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此“匠气”说明背后基本功的扎实,”刘氏隶书“能不能学?答案是肯定的。本篇文章的配图带有释文,供君参考。

0 阅读:11

灰灰看艺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