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万名解放军乔装打扮后秘密潜入巴基斯坦,10年后奇迹诞生

菲菲的信笺 2024-01-24 17:22:03

1968年,万名解放军战士在中巴边境线处,脱下了光荣的军装,乔装打扮换上了统一的工作服。只待一声令下,便将进入巴基斯坦的国土。

尽管出发前早已得知任务的难度,战士们还是齐声宣誓不负使命。他们每个人的眼神都视死如归,甚至有人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遗书和棺材。

究竟是怎样的任务如此凶险?他们又是否能够平安归来?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友谊之路·】——»

“小心!你没事吧。”一名战士拽住了身旁即将掉下去的人,他们正身处几千米高的悬崖绝壁之上,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被救的人一脸惊魂未定,他连忙道谢,说出的却是听不懂的巴基斯坦语。不过仿佛知道他的意思,中国的战士点头示意,又继续手头的炸山工作。

就在他们的四周,还有无数中巴双方的施工人员充当前锋、后备。在这昆仑雪山之巅,所有人有着共同的一个目标:凿山运石,修建中巴之路。

在六千米海拔的高度修建公路到底有多难呢。抛开气候、技术等现实原因,光是寻找落脚点、输送筑路必备的材料就已难如登天。

可以说,每一根粗重的钢管、每一块移开的巨石,都全靠战士们的血肉之躯跋涉在山脉之上,为此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窄窄的一条小路,无论风霜雨雪,永远充斥着忙碌的身影。而一不留神就会有跌入湍急的河流,或者被头上落石砸中的危险。

即便如此,战士们依然在此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四季,战胜了没过小腿的皑皑积雪以及69年的巴基斯坦特大洪水。

路被冲垮了那就再建,一根根钢索串联起中巴之间的友谊,于绝境中再次迸发新的希望,没有什么能够浇灭战士们心中的火焰。

在隧道打通后,中巴之路的建设进程加快,可是越往南地势就愈发复杂,面临的危险更加严峻。

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伤亡迅速增加。

临近的巴基斯坦民众立刻组织了医疗队伍,对两方受伤的施工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治。

场面往往十分惨烈,每一次的震荡过后,大家都眼含热泪,为牺牲的战士们默默哀悼。

他们的遗骨有些能够找到送回国内安葬,而有些至今还留在巴基斯坦的领土,守候着自己为之付出生命的道路。

1978年,震惊世界的喀喇昆仑公路全线修建完成,因为难度举世罕见,它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据统计,中巴双方共约700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为何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也要修建这条公路?起因还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也是中巴友谊建立之初的年代。

«——【·历史渊源·】——»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之后,边境的形势依然十分紧张。贼心不死的印度军队经常主动挑衅,让我国不胜其烦。

与此同时,“印巴分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结下了难以调和的仇恨,而印度在西方大国的支持下,隐隐开始占上风。

这让巴基斯坦开始担忧,甚至慌不择路也让美国进入领土建设军事基地,陷入了重重圈套。

为了自救,巴基斯坦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邻居”,他们的总统多次访问中国以表诚意。

本着“广交朋友”的友好外交政策,我国还是不计前嫌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而1967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爆发,更是让他们看清了,谁才是有能力帮助他们脱离掣肘的朋友。

经过友好商议,中方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规模的帮助,而印度也对中国感到深深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但为防敌人卷土重来,同时也加深中巴之间的合作,两国共同决定修建一条全长1224公里中巴友谊之路。

于两国边境线为界,中国修建自己境内的415公里,巴基斯坦修建剩余的809公里。

时间很快过去,中方出色完成了全部修建任务,可巴方迫于技术难度和人员缺失迟迟进度缓慢。

于是中央下达命令,上万名战士被派往巴基斯坦,帮助我们的邻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避免争议,战士们脱下了军装,扮作普通施工人员。

作为世界近现代十七项代价最昂贵的建设工程之一,中巴之路共用了八千吨炸药,八万吨水泥,架桥近百座。

它成为联系中巴的纽带,被喻为中巴友谊的象征。

«——【·如今盛况·】——»

2015年,一名名为阿里·艾哈迈德的巴基斯坦老人,荣获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

之所以获此荣誉,是因为他连续37年自愿守护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那里埋葬着援建喀喇昆仑公路的 88名中国烈士。

此外,这里还有未立墓碑的20座空墓,是为20名没有找到遗骨的烈士留下的。

阿里·艾哈迈德说:“我为能守着烈士们的英灵而自豪,巴基斯坦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

每一个经过喀喇昆仑公路上的中国人,都会自发进入这座陵园进行祭拜。

至今仍有许多巴基斯坦人民将中国牺牲者墓碑的照片挂在家中,纪念他们牺牲的朋友。

如今,中巴友谊之路几经改扩建。不仅变得愈加宽阔、平坦,还修建了隧道和高速公路,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能力和物流时间,进一步提升中巴经贸合作。

当然,中巴两国人民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巴基斯坦人民也被亲切地称之为“巴铁”。

今时今日,我们不会忘记先辈们曾付出的血泪,这份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英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巴基斯坦90后医生: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续写中巴友谊》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740309157214671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光明网—《喀喇昆仑公路四十周年特别报道之一:听中巴亲历者讲述四十年前那段感人的筑路历史》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61753561429705230/?channel=&source=search_tab

0 阅读:0

菲菲的信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