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会堂刚刚建成的时候,并没有开设台湾厅,当时也没有34个省厅,只有28个地方省厅,这28个厅室都是由各个省市,自治区,各自承包和布置的,具备各地的地方特色。
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台湾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也就没有开设台湾厅了。
正文一直到了1972年的二月,咱们和美国签署《上海公报》之后,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道路也看到了希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人民大会堂当中增设台湾厅,自然也就被安排上了日程上面。
当时,是由周公负责牵头部署台湾厅的工作,而具体的工作,安排到大会堂管理局来负责办理,并且又指定了国家文物局来协助完成。为何会牵扯到文物局呢?很简单,因为要在厅室里需要陈设一些文物,因此也就需要文物局来协助完成了。
当台湾厅总的筹备方案送给周公面前批示的时候,他还特意邀请了一些台湾同胞一起提一提修改意见,而且为了突出台湾厅的特色,还让一些台湾同胞们参与到筹备的具体工作当中。
1972年的国庆前夕,台湾厅正式建设完成。工程结束之后,周公一行人亲自实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他提出了一些意见,就是整个厅室的面积太小了,而且又是在二楼,位置比较偏僻。
经过商议之后,周公决定把一楼面积比较大的浙江厅改成台湾厅,等重新修缮之后再正式对外开放。
客观的说,周公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如果台湾厅是在二楼,那么,在这么一个偏僻的位置上,这个厅室的影响力就会很小。但是搬到一楼之后,因为紧邻着万人大礼堂,台湾厅的曝光率自然也会随之变多,其影响力自然而然的也会变大,这也是属于软性的一种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在人民大会堂那么多的厅室里面,为啥就单单要把浙江厅拿出来,专门改为台湾厅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周公在接见旅美台湾学者李南雄的时候,就说出了具体的原因。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老蒋是浙江人,而他统治着台湾,咱们把浙江厅改成台湾厅,也就寓意着血脉相承,不可分割。而且,还有另外一层寓意,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最后还是要看台湾人民自己的选择,把浙江厅改成台湾厅,也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自己来管理,自己来做选择。
得知这个答案之后,李南雄博士后来也把浙江厅改成台湾厅的整个经历写成了文章,发表在海外的刊物上,引起不少同胞的共鸣和感动,格局之大,是岛内不可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