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知网
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十分聪明,为刘备出谋划策解决过不少困难,刘备对他非常重视。
但是刘备的敌人曹操也求贤若渴,曹操听说了徐庶的才能后,用绑架徐庶母亲的方式威胁徐庶离开刘备,来为自己效力。
而徐庶在被迫加入曹操的阵营后,就再无任何军事建树,因此后人还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许多人都很疑惑,曹操是用徐庶的母亲来威胁他,但徐庶的母亲去世后,徐庶为何没有离开魏国,重新去投奔刘备呢?
他是还有什么别的苦衷,不能离开魏国;还是曹操依然用什么方式继续威胁他?
其实,以上因素皆有,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和这件事也有关系,而且可能是主要原因。
徐庶和曹操徐庶其人非常聪明,在投奔了刘备后一直跟着刘备东奔西走,为刘备出谋划策,为刘备早期起家独立的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
虽然后世在说起刘备身边最厉害的谋士时,都认为是蜀香诸葛亮,但徐庶的能力比起诸葛亮,其实也是不遑多让的。
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的阵营时,关羽和张飞都感到很不服气,为此还闹出个“如鱼得水”的典故。而徐庶初来乍到时,关羽张飞对徐庶却是毕恭毕敬,非常配合。
曹操打荆州时,刘关张三人就是在徐庶的指挥下击败了曹仁,破解了八门阵,最终不但挡住了魏军,还夺取了樊城。
但是,此战虽然帮刘备解了燃眉之急,但也让曹操注意到了徐庶这个天才军事。
曹操何许人也?爱才就像惜命一样,他写诗都要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得知刘备那边居然有这么厉害的人才,恨不得亲自把人请回来。
但徐庶已经名“草”有主了,哪能轻易跳槽呢?
这时候,程昱就给曹操献上一计:徐庶是个大孝子,家里有个老母亲,用母亲来威胁徐庶,他就不得不来了。
曹操当然知道这是个不道德的做法,但他为了得到徐庶,也只能允许手下人去徐庶的老家把徐母“请”到了曹营。
得知母亲已在曹营之中,徐庶也无可奈何,古人非常讲究孝道,即使知道这是威胁,徐庶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他含泪告别了刘关张三兄弟,投奔了曹操。
忠诚和背叛曹操虽然是一半胁迫一半忽悠徐母来到曹营的,但确实没有虐待她这位老人家,但徐母在和儿子相聚后,得知徐庶是因为自己而被胁迫离开了刘备,感到非常悲伤自责,就自杀了。
许多读者在读完了这一段之后,都非常疑惑,徐母死了之后,徐庶应该就没有继续留在曹操军中的理由了,但为什么徐庶没有再度投奔刘备呢?莫不是还有什么隐情?
徐庶没有再度投奔刘备,原因其实很复杂。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人非常讲究孝道,父母长辈离世是要守孝三年的,即使是做官的人,家里父母去世了,朝廷都会批三年假期回家“丁忧”。
徐庶是个大孝子,母亲去世肯定要守孝,因此至少三年之内,徐庶都没法出山。
另外,古人非常重视忠义和节气,一旦选择了一位君主,就要从一而终。
伴君可不是我们找工作那样可以随便跳槽走人,君主不仁不义,你辞官还乡,不助纣为虐可以,但如果你背叛君主,投奔他人,那是要被全天下的人耻笑的。
吕布就是因为三番五次的背弃主公,才得到了一个“三姓家奴”的骂名。
因此,尽管徐庶的母亲去世后,他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但他还是得保持自己的忠义,不能轻易背叛曹操。
我们看待历史是以上帝视角从后往前看的,因此可以为三国划分正邪,善恶;但在古人经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时,谁都没法断定什么是天命,什么是逆贼。
古代历史从来都是成王败寇,曹操当时的实力最强大,那他就最有可能成为君临天下的人。
刘备当时被打得连家都守不住,谁敢断定他未来能三分天下呢?因此徐庶选择继续侍奉曹操也是合情合理的。
毕竟直到多年以后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才敢自称光复汉室,在荆州那会,刘备只不过是众多割据武装中的一员,丝毫没有大汉正统的宣称。
因此徐庶不再次投奔刘备,至少在国家大义上也是站得住脚。
诸葛亮和徐庶除了徐庶自己的原因之外,诸葛亮也是导致徐庶没有再度归顺刘备的原因之一。
徐庶去投奔曹操之前,亲口为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让刘备去请这二位来代替自己,后面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后,刘备的军中就有了主心骨。
因此,后来刘备和徐庶再次相见,刘备挽留徐庶时,徐庶推辞道:“您现在有卧龙先生的帮助,未来必定能够成就安汉兴刘的大业,我徐庶请您不必再挽留了,还是让我走吧。”
这说明了徐庶依然是对刘备有感情的,但是刘备已经有了诸葛亮,不是之前六神无主的状态了,因此自己可以放心的离去。
另外,这也是对刘备身边的诸葛亮的一种拒绝。
徐庶和诸葛亮是多年的好友,两个人之间都非常熟悉彼此,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问徐庶以后应该去找谁当军师时,徐庶立马就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清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远在自己之上,如果自己再回来投奔刘备,岂不是一个军中有两个谋士拿主意?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的情况,徐庶当然不愿意再回到刘备军中。
而诸葛亮也是个聪明人,他也懂徐庶的苦衷,与其等以后尴尬,不如坦诚一些。
因此诸葛亮把话挑明白了:“我们都是刘皇叔的臣子,如今有我在刘皇叔身边,您还何必再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回来呢?”
就这样,徐庶和诸葛亮非常默契的达成了共识,避免了双方为争夺指挥权翻脸甚至反目的可能性。
因此徐庶才没有再次投奔刘备,而是一直留在曹操军中。
不过,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言不语,也算成就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段传世佳话。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徐庶之谜真相大白——听沈伯俊先生讲座》—— 裴诗语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a2GKbg6fW_YkOQqY_LK9vYiH_47bqlm57sx06I3D3bbHgatXf7zQhCoolWmH0eoZXrSxvtK-3dMBaAv3bjPrOxRfSy39fVbqKXJPT3F1jcw9VCv5FLxx7_m-51Si2C3jhYDEMfo8_2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谁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村友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a2GKbg6fW_bL7eAp-oFLiLZgppYDNC2-HknHljTFHxtpC1zlHG7ZkcBKTsHsEFrYKbW1iIJljYAML_8sO02Of5qvNELoIrNSpVqq5DPj5aiqrlh6-gm0yUKWUEdH3ZAwBmDVsh4tSu8=&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