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净土,大美阿坝,一个亘古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有多元的民族风情、壮丽的山河风光、丰富的历史底蕴。藏羌文化世代相传,历久弥新。
那么,历史上的阿坝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芮逸夫
1941年,著名人类学家芮逸夫,来到四川阿坝考察。他走遍了阿坝的山川河流,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
这些图片反映了阿坝独特的的地貌、建筑和风土人情。为研究阿坝藏羌文化提供了完整而具基础性的资料。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40年代的四川理县,杂谷脑仓旺土司碉堡规模宏大。杂谷脑,在藏语中是“吉祥之地”的意思。照片中,石头垒砌的碉房鳞次栉比。在高地上,矗立着一座碉塔。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三国时期,姜维曾在此屯兵筑城,民国时期,置杂谷脑区。
1941年,美丽的梭磨河峡谷风光。梭磨河峡谷,自鹧鸪山脚刷马路口至马尔康县白湾乡热足,全长91公里。梭磨河浩浩荡荡,从峡谷中流过。两岸石壁峻峭,植被丰茂,河谷景色众多美不胜收。
生活在梭磨河畔的当地人。一群妇女站在碉房前。她们身穿民族服装,好奇地看着前来考察的芮逸夫一行人。碉房,是石头为墙,木头为内部支撑的建筑。
这是位于梭磨的一座土司衙署,衙署建在一座山头上。能看到高地错落的碉房,还有高高耸立的碉楼。山脚下,有开垦的小面积农田。
这是梭磨土司官寨里的一栋碉房建筑,看上去古色古香。一楼门楣上方,有一个宝瓶形状的东西,叫煨桑台或松科。藏民们在里面烧经文和柏树枝,称为煨桑或烧烟烟。一般来说,碉房的一楼圈养牲畜,二楼及以上才住人。
这是位于梭磨衙门内的一座楼阁。楼阁有三层,建造得很讲究,房前的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这种建筑在阿坝州很常见。
1941年,梭磨。两名当地工匠正在制作木碗。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工具。这是一门独特的手艺,依靠这些,他们也能养家糊口。
一名藏文老师,坐椅子上。正在教授身边的几名学生,学生们正趴在长凳上学习藏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这种教学,使得藏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一群女背夫,背着货物长途跋涉。中午时分,她们在一处平地上休息、打尖,既吃饭。舌尖是人对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赶路的时候饿了,吃点东西,打发一下舌尖,然后继续上路。
这样的地形叫“坝子”。坝子,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是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局部的平原地形。照片中,几座大山中间的平坦地带就叫坝子。
这是位于川康边界的西康界碑。一块石头上雕刻着“西康省界”四个大字。西康省会在四川康定。西康省是内地进入西藏的要道,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意义。
1941年,四川阿坝金川县绰斯甲。金川县,原名靖化县。绰斯甲,位于四川西北高原,是安多藏区36部落之一。
解放后,废除了绰斯甲土司制度,析出中、下两寨归金川县。自此,绰斯甲这个名字不复存在。
这条河叫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水量丰沛,山脉连绵。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1936年置靖化县。1960年改金川县,隶属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
1941年,位于四川阿坝绰斯甲官寨大门,有石头和木料垒砌而成,建筑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门口矗立着一尊神兽雕像。一名当地男子带着孩子站在大门口张望。
这是位于金川县绰斯甲官寨景象,照片拍摄于正面。建筑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宏,看上去非常气派。山坡上矗立着一座碉塔,墙壁上分布着很多瞭望窗。
这是位于绰斯甲官寨的另一座碉塔。塔身修长,直指苍穹。碉房依山而建,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多为石木结构,外墙向上收缩,内坡仍为垂直状,屋顶为平顶。
40年代,绰斯甲土司衙门大门前景象。土司衙门,又名土司官寨。是土司统治的枢纽,也是土司的居住地。衙门的组织情况十分复杂。照片里的土司衙门大门,建造精美,门楣上方有神鸟神兽等木雕。
1941年,四川阿坝绰斯甲官寨,热闹非凡。一群喇嘛正在跳布札。跳布札,喇嘛教的一种习俗。在宗教节日里,喇嘛装扮成神佛等,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除邪气。
40年代,四川阿坝土司官寨墙下,几名女背粪工,正光着脚劳动。她们将粪土装进竹篓里,背在肩膀上送到田地里。她们工作十分辛苦,为了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金川,几名当地人正划着牛皮船渡河。划船的人叫“智华”,他们身体健康、体格健壮、够熟各类水上状况。牛皮船的船架由松木制成,牛皮船质量轻,一只船可至少乘坐四五个成年人。
这座由石头垒砌而成的建筑,是位于金川的嘛呢堆。嘛呢堆,是用石块垒成方形或圆台形的石堆,象征着战神。人们希望战神保护自己,赐予安宁幸福。
40年代,金川水草坪附近景象。几名当地人正在谷底和小河边劳动。远处,山峦起伏。如今的水草坪村,面貌和现在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名光着上身的青年男子,是金川头人的一名家奴。他身强力壮,在头人家里是干活的顶梁柱。阳光明亮,在照相机镜头前,他的脸上露出了十分自信的表情。
1941年,位于大金川的一座御碑亭。著名人类学家芮逸夫在站御碑前,身边站立的男子,手里拿着步枪,应该是聘请的安保人员。1778年,乾隆在金川县立“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御碑坐东面西,大金川河从脚下滚滚流向下游的泸定。
1941年,理番干海子。理番,厅名。清嘉庆八年(1803年)改杂谷直隶厅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薛城镇,1914年改为县。以前这里水量丰沛,40年代已经干涸。
这张照片拍摄于理番县危关附近。理蕃县(理县薛城镇)。这是从远处拍摄的里番县城景象。城南是杂谷脑河,河水清澈,山上有碉塔一座。
照片中这座寺庙叫胜因寺。该寺背靠大山,寺庙建筑古色古香,看上去很有年代感。西庙前山涧上,有一座吊桥。
1941年,由靖化东望勒乌围。勒乌围,是大金川土司的主要官寨。它前阻大金川河,后负高磡山,地势险。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
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征金川,攻破勒乌围。事定,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
40年代,卓克基景象。卓克基,藏语意为“至高无上”,原卓克基土司驻地,境内为高山峡谷地带。山中分布着最具嘉绒藏族文化底蕴的村落。著名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既是土司办公的衙门,也是土司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
这名坐在凳子上的男子,是卓克基第16代土司索观瀛。他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卓克基土司,即卓克基长官司,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土司官寨在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内。
1941年,四川阿坝鹧鸪山雪景。这里海拔四千多米,因山势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而得名。山尖处常年覆盖着白雪,山坡上绿色植被茂盛,景观令人惊叹。
一身戎装的索观瀛土司
结束语:回看80多年前阿坝老照片,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独具魅力,令人惊叹。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九寨沟等多处世界级旅游景区、有多元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底蕴,藏羌文化世代相传。你去过阿坝吗?在你眼里,阿坝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