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顶级富豪郭鹤年,如今101岁,千亿帝国接班难,仨儿难顶大梁

迎丝聊历史 2024-06-30 12:23:40

声明:真实人物故事,文末标注了信息来源,文章中段会有5秒的广告解锁,请老师们支持一下,之后会产出更高质量的内容,感谢大家关注。

“如果子孙比我厉害,那我没必要留太多钱财给他们;如果子孙不如我,那么我留再多钱财也没有用。”

这句话出自华人顶级富豪家族,这个家族就是发家于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家族,家族业务涉及粮油、房产、酒店、金融等多个领域,像金龙鱼食用油、香格里拉酒店都是他们的产业。

坐拥超过126亿美元的家产,膝下有3子5女,为何101岁的郭鹤年,千亿帝国面临无人接班的境地?

崛起的“亚洲糖王”

1923年,马来西亚的一户华人家庭中,一位男孩呱呱坠地,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标志着这个漂洋过海来到异乡讨生活的家庭正在开枝散叶。

这家的男主人名叫郭钦鉴,14岁的时候就和5个兄弟从福建出发,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新加坡,一起经营着一家名为东升公司的企业,做着粮食贸易。

靠着聪明的头脑,以及善于交往的能力,东升公司的生意蒸蒸日上,郭钦鉴也成为了当时马来西亚比较富裕的商人。

期间,郭钦鉴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他给孩子起名叫郭鹤年,寓意郭家的生意可以一直兴旺。

从左至右:郭鹤年、郭鹤龄、郭鹤华

得益于家境殷实,郭鹤年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出生于福建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她曾在福州女子学院读书,后来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

母亲对郭鹤年的教育十分严格,不仅会教授他四书五经,更会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要讲商业道德,不能太贪婪。

中学时,郭鹤年分别在新山英文书院和一所中文学校读书,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两门语言和沟通的技巧。

后来,郭鹤年考取了新加坡莱佛士学院,他在这里的同学,有不少在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响当当的人物,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青年郭鹤年

1947年,年轻的郭鹤年只身来到新加坡,用父亲给的10万令吉,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力务克”,从事船务方面的生意。

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在此开启的郭鹤年怎么也想不到,在第二年,自己的父亲就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家为父亲治丧。

父亲留下了两个遗孀和八个孩子,家产虽多,但这么一分,每个人只能得到一小部分。

好在大家都是明事理的人,在母亲的撮合下,最后郭鹤年和两个哥哥决定成立一家家族公司,共同经营,于是郭氏兄弟公司就此成立。

郭氏兄弟公司继承了家族原本业务,也以粮食贸易为主要生意。

虽然郭鹤年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但他很早就表现出了杰出的生意头脑,比如小时候母亲每天会给孩子五分钱,两个哥哥都会把它花完,只有郭鹤年每天能存下4分钱。

于是,年仅25岁的郭鹤年成为了公司的掌门人。

为了让企业经营得更好,郭鹤年很多事都亲力亲为,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一年到头除了母亲生日,其他时候他都不会休息。

1954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郭鹤年就会到英国伦敦,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济学知识。

郭鹤年说,比他聪明的人很多,但他足够努力,他下班后不喝酒、不熬夜,第二天会准时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

在英国考察期间,郭鹤年发现了一门暴利的生意,那就是食糖。

糖被郭鹤年称为“最廉价的奢侈品”,这种能让人获得快乐的食品,让人离不开,而且受到产能的影响,价格波动十分厉害。

再加上当时马来西亚刚独立,国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是造糖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让商业嗅觉敏感的郭鹤年立马来了兴致。

1957年,郭鹤年召开了一场董事会,会上做出了一个影响这个家族走向的决定:拿出全部资产投入制糖业。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郭鹤年创办了马来西亚的第一家制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他开始从泰国进口糖类初成品,再加工成细糖,然后在马来西亚各地售卖。

很快,郭鹤年的投入就收获了巨额的回报,他生产的食糖,占据了马来西亚八成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分一杯羹。

而1963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郭鹤年走上了这个产业的巅峰。

当时糖类的市场价一直稳定在22至28英镑一吨的价格,波动不大,但1963年年初,欧洲遇到了八十年来最冷的冬天,这让郭鹤年预感糖类价格会有异动。

于是,郭鹤年开始大批量买入食糖,他囤了两万吨的现货后,又杀入了期货市场,以35英镑每吨的价格买入大量糖类期货。

戏剧性的是,在郭鹤年疯狂“扫货”的时候,糖类价格突然从40英镑每吨暴跌至30英镑每吨,差点让郭鹤年赔了个精光。

但9月的时候,糖类最大出口国古巴突然遭到了飓风的袭击,大量的糖类作物颗粒无收,这一下子拉高了国际市场糖类的价格,价格一度飙升到60英镑每吨。

郭鹤年抓住时机,把自己囤积的食糖悉数抛售,一个秋天的时间就让他赚取了1400万马币。

就这样,郭鹤年被海外媒体冠上了“亚洲糖王”的称号,他的商业故事成为了一段传奇。

回归祖国,做大做强

在食品行业深耕多年的郭鹤年逐渐发现,这个行业的竞争在逐渐加大,他的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他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业务,进军更有利可图的产业。

通过自己和政府要员之间的关系,郭鹤年继续涉足多个产业,创办了矿厂、玻璃厂、饲料厂、木材厂等,还在70年代初开始发展房地产业,让自己的商业王国更加壮大。

1971年,郭鹤年投资1亿马币,在新加坡建设了一家名为“香格里拉”的酒店,意思是世外桃源,对标当时欧美的高端酒店。

就这样,郭鹤年的香格里拉酒店获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开在了世界各地,也让郭鹤年获得了“酒店大王”的称号。

1973年的一天,身在新加坡的郭鹤年接到了一个来自故乡中国的电话,电话是中国政府打来的,邀请郭鹤年在香港会面。

带着些许好奇,郭鹤年来到了约定的香港宝华大厦,见到了中国政府的代表。

中方表示,当时国内急需三十万吨食糖,但是国际糖价居高不下,国家外汇有限,希望他能够出一臂之力,帮国家渡过难关。

郭鹤年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他靠着自己对糖类市场的了解,以较低的价格完成了中国交付的任务,还通过运作,帮中国赚取了500万美元的外汇,而他分文酬劳未取。

有人曾问郭鹤年为什么不在其中赚钱,郭鹤年表示,自己的根在中国,如果这样做,就是对中国的不忠。

此后,郭鹤年开始把生意的重心往中国转移。1974年,郭鹤年在香港创办了嘉里集团,负责对华业务。

嘉里集团业务同样涉足广泛,涉及期货买卖、房地产、酒店、食品和船运。

郭鹤年更是带头开始长居在香港,并取得了香港的永久居住权,此后郭家的众多亲属和高管都取得了香港的永久居住权,定居香港。

在香港,郭鹤年建设了香格里拉酒店,还花重金入股了香港电视有限公司,斥资26.5亿港元的巨资收购了《南华早报》。

80年代开始,在香港站稳脚跟的郭鹤年,开始进军大陆市场。

1983年,郭鹤年承接了杭州大饭店的翻修工程,斥下巨资,把酒店改建成了香格里拉大饭店,他表示,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拉动中国的旅游业。

第二年,北京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但中国从没有建设超高层建筑的经验,只能向外商企业求助。但外商企业无不狮子大开口,提出很多国家无法满足的条件。

得知此事的郭鹤年十分生气,他感觉为国争面子自己责无旁贷,他要让华人建自己的超高层建筑。

于是,郭鹤年当即把自己存在香港的一亿美金拿出来投资建楼,前后投入超过5亿美元,终于建造出39层高的国贸大楼。

如今北京国贸大楼位于核心商圈,而且其中的商铺、写字楼只租不卖,让当年投入巨大的郭鹤年成了躺着数钱的“包租公”。

1987年,郭鹤年又派出侄子郭孔丰和中粮集团合作,进军内地的食品行业。

当时国人普遍用的是散装的菜籽油,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孔丰推出了“金龙鱼”品牌的瓶装油。

“金龙鱼”在内地成为了国人家喻户晓的食用油品牌,也成功在2019年上市,让郭氏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郭氏在国内拥有包括“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等众多知名食品品牌,可以说是牢牢地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胃。

千亿帝国的接班人是谁?

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郭鹤年的商业帝国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一颗巨星。

2024年,郭鹤年以115亿美元的身价继续位列马来西亚富豪榜第一,这是他第25年霸榜“榜一大哥”。

今年郭鹤年已经101岁高龄了,但他还是个“精神老头”,依然在为了家族企业奋斗着。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郭鹤年不交出权柄,让子孙接班呢?

郭鹤年有过两任妻子,一共为他生下了3个儿子和5个女儿。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郭鹤年就在考虑培养接班人的问题,那时候长子郭孔丞刚从外国留学回来,时常伴随在郭鹤年左右,出席各种重要场合。

但1980年的时候,郭孔丞邂逅了歌手邓丽君,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郭家可以接受邓丽君入门,但提出了三条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让她永远退出歌坛,这让邓丽君无法接受,这段感情也就此了断。

不知是否是出于报复,郭孔丞后来竟然与一位日本的“陪酒女”结了婚,此后变得消沉。

次子郭孔演虽然和大哥郭孔丞一样毕业于名牌大学,也在家族企业有过任职,但近些年已经辞去了全部职务,“隐居”于香港。

而三子郭孔华虽然还在家族企业任职,但以他的资历和能力而言,有一座他似乎无法逾越的高峰横亘在他和继承人的宝座之间。

那就是郭鹤年的侄子,郭孔丰。

郭孔丰是郭鹤年堂兄的儿子,自年轻时就一直在为家族企业工作,后来更是担任了郭氏集团在内地的掌门人。

郭孔丰为避嫌,曾离开了家族公司自立门户达15年,但最后还是被郭鹤年延揽了回来,并担任要职。

郭鹤年曾不止一次表示,郭孔丰是后辈里最聪明的一位,那么由郭孔丰来接班也有可能。

郭鹤年在1999年的时候,就曾公开表示自己退休了,要把产业交给后辈打理。

但没过多久,他又因为没有指定好继承人而不得不重新回到管理层,继续为家族产业出力。

如今,101岁高龄的郭鹤年依然每天准时到公司“打卡”,没有一点为工作感到疲惫的样子。

他曾说,人生七十不算古来稀,他还要继续挑战人生。他甚至还颇为得意地表示,当年和他一起竞逐的伙伴和对手,都早已销声匿迹了。

面对外界对继承人的猜测,郭鹤年从来没有给出过正面回应,也无从得知他内心到底准备把接力棒交给谁,也许在他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抉择。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曾在铁板上留下了这么一段家训:“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

这段话也许让普通人可以拿来打趣,但在郭鹤年看来,可能却无比沉重。

他的子孙出身优渥,从没有为钱财而担过心,但他到底该怎么把家产留给孩子,他实在是难以决断。

也许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亲的,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不是钱财,而是教给他们做人的品质。

-END-

信息来源:

福布斯中国:福布斯发布2024马来西亚富豪榜:仍然有人财富暴增

新浪财经:他是马来西亚首富!身家600亿全靠“卖糖”起家,还是帝都最大包租公

15 阅读:5251
评论列表
  • 2024-07-31 19:17

    李嘉诚的教育很值得那些大富豪学习啊,从小让孩子接触自己的生意,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分家产

  • 2024-07-29 19:53

    福州人

  • 2024-07-29 00:11

    又想着别人的钱

  • 2024-08-25 08:20

    1973年个人帮大中国🇨🇳政府赚外汇500万美元什么概念?[点赞][点赞][并不简单]

    大清亡了 回复:
    商人有商人的原则 人家没说这是帮助 你们以为这是帮助

迎丝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