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拼多多的增长

新莓很懂商事 2024-05-28 22:12:33

“当所有人把目光聚焦数字,情绪也随之澎湃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谈点理性思考。”

撰文|翟文婷

李录曾在书中讨论过「现代化本质和铁律」的命题,他结合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观点,得出一个观察:

市场本身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当参与的人越多,交换的人越多,创造出来的价值增量也越来越多。越大的市场,资源分配越合理,越有效率,也就越能产生和支持更高端的科技。

他所描述的市场概念,适用于国家之间或国家内部。如今看来,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运行机制,也是类似的。

2024年第一季度,互联网公司集体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有一种群体性繁荣的迹象。比如拼多多,连续两个季度收入规模和增速都保持高增长。2024年Q1,营收868亿元,同比增长131%。

作为电商平台,过去9年拼多多吸引了海量买家和卖家,服务场域从国内延伸到跨境,交易规模日益增大,平台匹配人与商品的效率越来越高。反映到数据层面,尤其增速可观。

当所有人把目光聚焦数字,情绪也随之澎湃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谈点理性思考。

我们更应该关心,这家公司9年来在单一电商赛道,到底创造了怎样的用户价值、生态价值,最终获得了这样的商业价值。以及他们有没有关心,未来是否会延续这种价值创造的能力。

我们捕捉到的一个信号是,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在这次财报发布后重提「内生价值」。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2018年的股东信中,2019年股东信中也有强调。

时隔5年,新的管理层再提「内生价值」,所处的行业背景、经济环境也全然不同。但内生价值对拼多多的决定性作用,没有改变,甚至还在左右平台未来的增长空间。

一、价值背后的自循环能力

2018年,拼多多第一封股东信中首次提到,公司投资未来、立足长远,遵循的一贯逻辑就是专注于「内生价值」。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公司运行的底层逻辑和根本动力。

当时股东信中提到拼多多原生的购物体验「拼」——背后是快速聚集用户需求,大规模进行多对多的匹配,减少中间环节,将源头农产品或工厂货源直接抵达消费者。某种程度上,这实现了小规模定制服务,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

这是拼多多进行人货匹配的基本逻辑。基于此,从成立之初至今,在用户内心牢固树立了实惠心智,也实现了商品普惠。

发展到今天,内生价值的含义和外延也在动态进化。

比如,「多实惠」和「好服务」不仅仅作用于对消费者让利,还体现在高质量发展战略——高质量供给和服务。理论上,这是不可逆的长期趋势。

再比如,多多买菜除了供应链多样化选择、交付效率和用户体验提升之外,帮助淡季未售出农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更是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此外,2022年涉足跨境电商时,将国内的「拼购」经验,推广到了全球市场——高订单、快爆发的拼购模式,帮助国内供应链迅速赢得全球市场。

也就是说,拼多多清醒辨识到自身价值,提炼成一种组织能力,继而先后在多多买菜和跨境业务成功复制。这是内生价值演进为系统能力的过程。

听上去这是一个朴素经济学,甚至很多人曾经报以美好愿望却没有实现。

难点在于,背后是一个看不见的动态变化虚拟空间。除去构建供应链能力,高效连接人与商品,保持站内流量的低成本运营,最重要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理解并动态调整空间里的群体情绪。

甚至用户已经养成跨平台消费的习惯,综合商品类目、价格和服务等多维度做出综合选择,这些都会促使用户需求和消费情绪发生变化。

所以,2019年拼多多股东信就二次强调,提升「内生价值」的最好行动,就是专注于此,并且为此长期投入。

2024年Q1财报发布后,陈磊也呼应了此前的股东信内容,提出「公司会持续专注长期价值创造,以及企业内生价值的增长。」

这些都是自我警醒,也是指出平台动态进化的本源动力。

二、长期正反馈机制

回望过去9年历史,拼多多除了与高增长强关联,给外界印象最深的关键词还有高投入。

早期,公司的经营策略是「持续聚焦在企业内生价值,积极寻找对公司长期价值有利的投入机会」,且在面对投资者问答时,强调了这点。

其实拼多多很早就具备赚钱的能力,但是他们认为,拿「储蓄罐」里的钱去存定期不是好主意。对于一家处于历史特殊机遇的公司,创造的新型购物体验,需要获得更广泛认知和信任。

所以,拼多多将大部分营收投入用于激发消费者需求、稳定产品供给等等。比如「百亿补贴」、「百亿农研」和「百亿生态」,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从最初的项目制,演变为长期稳定产品。

只是这种投入,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目标和形态不同。

早期,实惠商品和拼购体验帮助平台吸引了很多新用户。拼多多两次用户规模的陡峭增长,就是创造增量、盘活存量市场价值的最好例证。

第一次增量市场来源于,智能机新用户的移动购物需求,他们是没有被PC互联网教育过的群体,所以对全新的购物体验,货找人的产品分发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第二次是盘活存量,以「百亿补贴」为明显标志,因为苹果、戴森等系列品牌的实惠价格,一大批电商成熟用户涌入拼多多。

但是不论新用户还是老用户,如果立足于平台长期发展,都需要持续获得他们的信任,巩固拼多多在用户内心的位置。这就是长期投入的价值所在。

而随着电商形态进化,平台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现有产品形态很难维持持续高增长。尤其国内大部分网民成为拼多多用户时,获得他们长期满意,变成一道永恒命题,动态解答。

所以在2021年,拼多多就认识到,未来增长需要策略性和结构性进化。高质量发展策略,关注农业核心科技就是当时提出的。其实那时候他们就意识到,这会对短期增速和收益产生影响,但利于长期价值。

2024年,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下一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在平台治理、商家生态、高质量供应链、高质量消费等方面。比如,在不同市场推出定制化的履行解决方案;而关于高质量消费,不仅注重多实惠,也要提升好服务。

贝佐斯为强调长期思维,在亚马逊建造了一座「万年钟」,他希望改变人类对时间的思考方式,鼓励后代拥有更长远的视野。毕竟,长期价值的增长是衡量亚马逊成功的根本尺度。

在拼多多,同样有这样一座无形的「万年钟」,提醒所有人长期专注「内生价值」,而不是看重短期目标。

三、不同时期的价值含义

如果放在长期维度观察一家公司,必然离不开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的变量影响。

2018年拼多多首次提及「内生价值」,当时的行业格局是,在智能手机经历市场教育和增长之后,电商用户界面处于快速变化,还有可预期的海量增量空间。

拼多多抓住了这样的历史机遇,摒弃「以货为先」,基于「以人为先」的思维,利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信任,集聚同质需求,将长期零散需求,汇聚为短期批量需求,形成柔性生产的可能,间接推动了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这套运行机制的重要撬动因素是「普惠」,给普通人高性价比的商品供给。

在电商争夺商家,扩充品类思维的时候,拼多多这样清奇简洁的界面逻辑,迅速获得市场,打破许久以来的二元电商格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公司成立三年即上市。

而彼时,五环内人群,尤其掌握传播话语权的人看不懂拼多多,也不理解平台所服务人群的消费特性,比如他们对白牌、厂牌的需求。

所以,当时的股东信,更多是对拼多多内生价值概念的一次系统解释,也是为这艘巨轮制定远行的方向,提出一家新生企业的立足之本。

6年之后再提「内生价值」,行业语境跟之前完全不同。

拼多多已经服务国内大多数网民,且行业始终处于竞争状态,对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比如,2011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约为356.4万公里,十年后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为446.6万公里。此外,乡镇快递覆盖率从2015年的70%提升至2021年的98%。你可以说,是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推动了这一切的变革,反过来意味着用户对电商的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以前农村用户可以接受去镇里取快递,现在可能更期望送货进村。

这项议题就属于拼多多高质量服务的范畴,偏远地区的用户也能享受包邮区的体验,将末端配送网点与消费者的距离进一步缩短至 2 公里以内。

此外,2022年拼多多集团开始服务全球更广泛的用户,这对把脉前端用户需求,后端供应链和履约提出更大挑战。

以美国市场为例,消费者更习惯使用PC独立站和搜索,而国内以中心化平台电商为主。此外美国移动电商成交占比仅为40%,远低于全球平均的 65.7%及亚太地区的 80%。

好消息是美国电商市场性价比赛道缺少领头羊,尤其后疫情时代,海外市场消费更在意性价比。这对拼多多来说,是一轮新的增长机遇,当然也是更大挑战。

而这些都是不可逆的长期市场趋势,对平台来说,敏感地捕捉时代情绪,并且有效转化为商业产品和服务,专注自身核心价值,而非短期财务波动,才是长期增长的基础保障。

一个服务广泛用户的平台型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前提是,不偏离轨道,总是在回应服务用户的使命。

0 阅读:0

新莓很懂商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