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唐·孙思邈《千金方·食治》
其意为: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应首先考虑采用食疗的方法进行调理,如果食疗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再考虑使用药物。由此不难看出,若想拥有健康体魄,正确、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至关重要。
唐代卓越医药学家孙思邈十分重视食疗,强调:“安身 之本,必资于食。”当医生“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因为药虽治病,但“药性 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故非到万不得 已,不应轻易用药。而饮食性平和顺,不偏不颇,“能排邪 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如若医生“能用食平疴、 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求 也”。可见,孙思邈不仅以饮食先于药物且视之为养生长寿 手段,阐明了良医“治病救人,重防于治”的道理。
孙思邈重视食疗,又着意推出“食宜”这一命题,疾 呼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所谓食宜,即饮食适度。 他赞同“穣岁多病,饥年少疾”之说,而且以关中地区民 众节俭,饮食简洁,故少病长寿;而江南人生活富足,山珍 海味,无所不备,反多疾病早夭为例证明这一观点。他反对 多食、力主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如贪一时口腹之快,必招 无穷祸患。所以,正常人应少食多餐:“食欲数而少,不欲 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应力求达到“常欲令如饱中饥,饥 中饱”的境地为佳妙。 食宜原则,还体现在饮食宜清淡而不厚腻,感甜酸苦辣 适度,寒热冷暖适中。
孙思邈认为膳食不应太丰盈,应少食肉、少食酸菜,不 吃生冷、陈臭之物,不饮浊酒。他还特别劝人少吃盐。指出 饮食过盛,于人有害。
对于热爱中医养生的人士而言,或许看不懂复杂的药方,但掌握一定的食疗知识却必不可少。毕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而身体所需的大部分营养物质,皆源自饮食。
当饮食得当,其发挥的作用甚至是药物所无法替代的,能够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强身”的效果。
吃饭的智慧,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血脉之中
不知大家是否读过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虚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其中提到:许三观每次卖完血后,都会前往胜利饭店享用一盘炒猪肝,并搭配二两温过的黄酒,以此滋补虚弱的身体。
倘若您对中医有所了解,便会知晓,这是因为猪肝具有养肝血的功效,黄酒能够温通血脉,有利于血液的再生。猪肝、黄酒,如此普通常见的食材,却能产生如此关键的作用,这便是国人在饮食方面的智慧体现。
当然,小说中许三观的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饮食智慧
广东的有名小吃猪脚姜(又称姜醋),就是食疗养生的著名代表。生姜性辛温,其解表散寒的功效显著,女性产后因失血过多,体内温煦身体的气血不足,容易感到畏寒,而猪脚姜中使用的生姜,能够发挥驱寒暖身的作用。加入酸甜的甜醋,一方面能够开胃,另一方面与辛温的生姜搭配,辛甘化阳,有助于培补身体的阳气。
姜与醋一同煮制,借助醋的酸涩收敛之性制约姜的辛散,同时又能利用醋的温性增强姜的温中作用。而猪蹄和鸡蛋皆为血肉有情之品,搭配甜醋,酸甘化阴,能够养血养阴,猪蹄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因而十分适合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食用。
从搭配来看,猪脚姜是一道阴阳双补的美食,不仅适合产妇,普通人食用也有利于培补气血阴阳。
无论春夏秋冬,各式各样的养生靓汤都大有作用。像在当前这种雨水充沛、湿气浓重且闷热的天气里,就少不了使用五指毛桃、茯苓、山药、薏仁等具有养脾祛湿功效的食材来煲汤。
要是遇到阳光炽热、暑热容易伤津耗液的天气,便可以选用甘蔗、茅根、冬瓜等能够生津消暑的食材来补充津液。
待到寒风凛冽的冬季,鲜美暖胃的猪肚鸡汤就会端上餐桌。这不仅是因为其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调理脾胃虚寒、手脚冰冷等问题。
猪肚鸡常规食材包括:猪肚、土鸡肉、胡椒、生姜、枸杞子、龙眼肉、红枣。
猪肚和鸡肉皆为温性食物,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同时,猪肚和鸡肉均富含高蛋白,有助于为人体补充所需的各类氨基酸,对于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能量的人而言,益处良多。
在一道正宗的猪肚汤中,胡椒必定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之一。
“胡椒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呕逆恶心。常服温暖脾胃,去寒顺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汤中加入足量的胡椒,不仅能增添汤的香味,更关键的是能够发挥温中暖胃、温经散寒的功效。
再添加具有补肝肾、养心脾、滋养气血作用的龙眼肉、红枣和枸杞,一道补而不燥、温润鲜甜的靓汤便大功告成。
倘若在寒冷的天气里饮用几口,热辣感瞬间传遍全身,不仅使人胃口大开,浑身也会暖和起来,要是喝上一大碗,或许还会冒汗。
如果您是脾胃虚寒、容易手脚发凉的人,在冬季一定要多喝几次猪肚鸡汤。
像这样能够调理身体的汤羹药膳数不胜数......实际上,养生并非难事,只需将厨房中常见的食材巧妙搭配,便能制作出一道道滋补身体的药膳。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合理利用这些食材,能否清晰分析自身的体质,以及更倾向于四气五味中的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