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才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农民日报 2024-07-25 08:30:34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然而,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培养系统性欠缺、与市场脱节,社会认可度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技能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能够凭借砌筑这项技能进入心仪的企业工作,我真的感到无比幸运和激动!”7月9日,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建筑工程专业2019级五年制毕业生舒煌,与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签下了一份三方协议。对于未来,舒煌充满期待。

舒煌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结束后与自己的砌筑作品合影。 受访者提供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他们活跃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和技术攻关一线,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推动着产业强起来、乡村富起来、生态美起来。然而,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培养系统性欠缺、与市场脱节,社会认可度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技能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在数字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技能人才需求有哪些新变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向是什么?如何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企业代表、技术能手、人社系统干部、行业专家等,探问如何让技能成才之路越走越宽。

新时代对技能人才需求有哪些新变化?

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经济开发区的四川智目科技有限公司里,50台自动化机械手在精密的数控加工设备间来回穿梭,将一道道工序完成得精准而高效。

“过去我们全部采用人工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偏低,人员不好管理,现在导入了机械手全自动化生产运营模式,我们的效率提高了40%以上,良品率提高了5%以上。”四川智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晏龙介绍。

机械手的“上岗”,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催生了一批新的高级技术岗位。“我们相应地增加了更多的机械手自动化调试运营维护技术人群和编程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的需求。”康晏龙说。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快速发展的技术革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据统计,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尽管如此,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指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长期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则达到2以上。

一边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广大乡村不断涌现出新职业,这些职业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乡村职业的固有认识,更适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正逐渐占据乡村大舞台的“C位”。

最近,云南技师学院东软信息产业学院学生锁成玉成了校园里的“明星”,21岁的她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电子商务项目学生组的金牌,为云南省在这项赛事上摘得首枚金牌。

2021年,锁成玉从云南省昭通市乌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来到云南技师学院就读。入校后,她在老师指导下创办了摄影社团并担任副社长,学习拍摄与剪辑技术,自己写脚本,开始运营直播账号。

“深入学习电子商务相关技能后,我计划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比如远近闻名的昭通苹果,通过互联网直播方式销售到全国。”锁成玉信心满满地说。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为350万,其中运营推广及美工设计等技能人才缺口较大;目前的农村电商人才中,初高中学历人员占比80%以上,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相关新职业的兴起,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会有更多相关新职业、新业态涌现,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开发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新职业,包括互联网营销师、民宿管家等,还有让农事信息全部实现网上监管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操控无人机完成农林巡视工作的无人机驾驶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农业经理人等。

记者还了解到,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职业分类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2年颁布了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在此基础上,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分册编制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职业族”为主题,设置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11个专题分册,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导服务。其中,乡村振兴职业分册的编写颁布,将有助于引导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向,服务涉农劳动者就业创业,为提升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重要基础。

这些新职业、新需求的背后,是对就业者素质和技能的更高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也出现了“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教育的相对滞后以及与市场的脱节,又导致“所学无所用”,使供需之间产生了错配。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也降低了供需之间的匹配效率。此外,求职人员的就业观念偏差,特别是求稳心态的强化,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我们公司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普工与技术工的比例大概是1∶1,其中技术工长期缺乏相应人才。但从招聘情况来看,不少学习相关职业技能的同学在毕业后,认为制造业相对辛苦,愿意选择文员等职位,我感觉非常可惜。我想这跟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向,还有学生们的就业观、择业观是分不开的。”广东智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人力资源总监刘勇告诉记者。

技能人才未来的培养和使用方向是什么?

舒煌今年21岁,出生在湖南省龙山县红岩溪镇肖家坪村。在他年幼时,父母相继离家出走,从此他便与奶奶相依为命。2019年,由于中考落榜,他变得失落沮丧。在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湘西州慈善总会的推荐下,他收到了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的邀请,进入了学校为湘西孤儿设立的特色技能扶贫项目“青苗班”。

“青苗班”是由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荐,在湖南建设投资集团积极推动下,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主动与湘西州民政局、州慈善总会对接,为湘西孤儿设立的特色技能扶贫项目。该班实施“工学一体化+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通过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为湘西青少年孤儿学生和家庭搭建起脱贫“直通车”。同时,“青苗班”配备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双班主任,围绕“青苗”学子的学业、生活、思想、心理、社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关爱和帮扶,并激励、引导贫困“青苗”学子成为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企业创新、教育支撑、培训服务、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文化涵养等方面共同发力。其中,职业教育服务技能乡村建设具有天然和现实的独特作用。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规模居世界前列,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组成。中等职业教育包含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职(专科)学校、职业本科等。

综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的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有7085所,技工学校有2468所,高职(专科)学校1547所。中高职学校每年有1000万名左右的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高职(专科)学校招生规模相当于10年前的1.8倍。2023年高职(专科)学校招生555.07万人,比上年增加16.09万人。

在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培养模式也不断迭代升级。

郭健是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资深教师,从事农机专业教学、农机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等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已有16年。尽管身材瘦小,外表文静,但她不仅理论功底深厚,就连实操也是一把好手。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她作为农机修理项目职工组唯一的女选手参赛并获得银奖。

郭健深知农机技术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工作中她注重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学院多项国家级项目,组建了郭健农业装备“双师型”(具备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的教师)名师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农机专业“双师型”人才,服务农机行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教学中,郭健非常注重实践操作,每年都坚持带领农机班学生进行春播、秋收实习和进企业实践锻炼,与学生一起吃在地头、住在企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通过跟社会化服务企业打交道,解决农机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助农户采收玉米、小麦、油菜、棉花、辣椒、特色林果等,学生们能快速了解农机行业的现实需求,把书本上的知识带到田间地头。”郭健说,“我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留在新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在少数。”

郭健在课堂上为农机专业学生讲解农机液压技术。 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不少新趋势。一方面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多年来,我国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多个专业和12万多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起来,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了包括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成员单位,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为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也在发挥积极作用。

凭借一手木工活,家住山西省榆社县田家沟村的常国峰,过去就近打散工,帮乡邻做家具、盖房子,收入不稳定。前两年,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古建筑修缮培训班,并取得木工初级工技能证书。“有了技能证书,去外地做工也能得到认可。”如今的常国峰再也不用担心没活儿干,他已经参与过十几处古建筑的修缮,每月收入提高了两倍左右。

多年来,我国以就业为导向,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组织实施专项培训计划,将培训补贴对象扩大到普通本科高校、中高职院校毕业年度毕业生。2018年,我国确立并推行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大多数职业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终身职业已经成为过去式,学习和工作转向‘学—做—学—做—学……’的循环往复过程。世界经济论坛研究报告提出,需要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劳动力市场新标准,准确衡量个人在一生中获得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解决劳动力市场技能不匹配问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玉杰表示。

如何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

长期以来,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狭窄,导致人们不愿意从事技能工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这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近年来,我国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等作了详细的部署安排:

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岗位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

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

加大高技能人才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科学技术奖等相关表彰中的评选力度,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分类目录。注重依法依章程推荐高技能人才成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人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

伴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不断畅通,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教育部2022年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持续在96%以上,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1%以上,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另外,麦可思研究院2024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2023年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平均月收入达到4683元,超过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

“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后,我们团队有两人被认定为首席技师,5人被认定为特级技师,公司每月给他们分别发放技能津贴6000元、3000元,总体收入比原来翻了一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首席技师刘辉说。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有3.8万余家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累计评聘3000余名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2015年,出身农村的邹彬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一奖项上新的突破。后来,他成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不仅连任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更凭优异表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殊荣。多年来,邹彬在全国各地就技能人才发展持续开展调研,并提出了多条建议。

邹彬(左二)在长沙机场T3航站楼项目现场收集农民工心声。 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中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已连续参加6届世界技能大赛,共获得57枚金牌、32枚银牌、24枚铜牌和63个优胜奖,在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和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更是连续获得金牌榜第一,充分彰显了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目前,每年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类大赛10余项、二类竞赛70余项,涉及的竞赛职业(工种)有上百个,每年有1000多万名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同时,各地区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类省级、市级竞赛活动,让每一名技能人才都能有出彩机会。

在学校学习的5年时间里,舒煌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也获得了市级技术能手、“浏阳工匠”等称号。在2024年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他在砌筑项目学生组中荣获铜牌。他表示,这些经历是他能够实现就业的“敲门砖”。

“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我感觉技能人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舒煌说,“至于以后的职业规划,我打算深入学习砌筑技术,争取继续参加更高层次的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等级和水平,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