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溥仪得知一消息后大哭:不报此仇我就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沐光知百年 2024-02-01 05:52:11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因为与民国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协议,仍然能够在紫禁城里享受优渥的生活。直到1924年,冯玉祥入主北京,让他不得不逃出了紫禁城。

从皇宫出来后,溥仪的身边仍然环绕着一群遗老遗少,这些人还对已经灭亡的清朝抱有幻想。

在这些人的安排下,溥仪住在天津,在天津的几年里,溥仪仍然把自己当成是皇帝。他对“群臣”发号施令,并求日本人助他复辟。

1928年,正在思考“复国大计”的溥仪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令他眼前一黑,随后他失声痛哭。哭完后他非常愤怒,恶狠狠的说:不报此仇,我就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那么,究竟是什么消息能让溥仪如此失态呢?作为末代皇帝,溥仪又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呢?

幼年登基

溥仪1906年生于醇亲王府,他的父亲载沣是道光帝的孙子,母亲是晚清重臣瓜尔佳.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幼兰。

这个苏完瓜尔佳·幼兰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当时慈禧太后为了笼络荣禄,将溥仪的母亲收为养女。

1908年11月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个“不祥之月”,在这个月,光绪帝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慈禧太后在宗室子弟里左挑右选,将目光看向了年仅三岁的溥仪。

这也是慈禧太后的心机,她立三岁的溥仪为帝,以便日后继续执掌清朝的最高权力。溥仪被立为储君后没几天,光绪帝就驾崩了,三岁的溥仪就这样登上了皇位,而慈禧太后则被尊为太皇太后。

但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刚当上太皇太后仅一天就去世了。她掌权近半个世纪,本来还想在溥仪登基后继续掌权,可她的如意算盘这下彻底打空了。

慈禧太后生前任命载沣为摄政王,溥仪登基后,清朝的军国大事全权由他一人裁定。载沣尽心尽力地辅佐着儿子,他希望溥仪快快长大成为一代明君。可溥仪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起义军已经准备对清朝发起最后一击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武昌起义爆发后仅一个月,清政府实际能掌握的省份也只有两三个了。

起义军势不可挡,清政府再也无力回天。1912年2月,隆裕太后宣布宣统帝溥仪退位,至此,统治中国268年的清朝宣告灭亡。

尚且年幼的溥仪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他在深宫里的生活过得无忧无虑。有下人曾对他说了这件事情,但是溥仪根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他优渥的生活依旧在维持着,民国政府与满清皇室商量好,每年向小朝廷拨款四百万两白银,这些钱足以让小朝廷安然的运转着。

虽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了,但溥仪在紫禁城里面依然有模有样的上朝下朝。小朝廷每天都像演话剧一样重复着这些封建时代的君臣之礼,隆裕太后觉得,清朝的未来都在溥仪的身上,于是给他请来了老师。

虽然时代已经进步了,但是溥仪接受的仍然是清朝皇帝所要接受的传统教育。他主要学习的是满文,四书五经以及各种各样的儒学经典。

充满喜剧性的是,溥仪在1917年6月重新登基了,原因是张勋率5000辫子军进京“勤王”。

张勋打进北京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年仅六岁的溥仪下跪请安。看着张勋的部队,小朝廷的遗老遗少们都非常高兴,觉得这下重振大清有希望了。

彼时的溥仪也对国事有了了解,他在心中已经认定了自己将会是重振大清的一代明君。

自从张勋进京后,溥仪就在大臣的建议下一连发布了几十道赏赐诏书。

溥仪认为张勋是忠臣良将,于是将他封为忠勇亲王。可是重登帝位的溥仪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这场滑稽的复辟在12天后便在起义军的讨伐下落下了帷幕。

溥仪对此很是不满,一心想的都是怎样再次重登帝位,这个想法贯穿了他的前半生。

逃亡天津

在紫禁城中的皇帝生活依然在持续着,1919年,清皇室为13岁的溥仪请来了英国老师庄士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庄士敦也算是满清皇室的最后一任“帝师”了。在庄士敦这里接受的教育是溥仪之前闻所未闻的,接受到西方先进思想后,溥仪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把长辫剪了。

不仅如此,他还让宫中所有的人都剪去长辫,这不仅是因为他接触到到了西方思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庄士敦曾嘲笑这条辫子像是“晃来晃去的猪尾巴”。

在接受西式教育这个时期,溥仪心中的复辟念头还算是打消了一点,因为他曾向庄士敦表示要出国留学。

可遗老遗少们当然不会同意,毕竟溥仪是皇帝,他如果走了,民国政府每年400万的优待费也就不复存在了。

1922年,溥仪大婚,国民政府派官员前来祝贺。民国政府对待溥仪很是尊重,丝毫没有冒犯之意,这一礼貌举动竟然让溥仪和他的大臣们认为是“畏惧天威”。

溥仪一直想到紫禁城外面去看看,但因为身份的原因一直没有如愿,但没有想到的是1924年这个“机会”来了。

在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政变,掌控北京大权后,冯玉祥和摄政内阁立刻要求满清皇室搬出紫禁城。

溥仪以为这不过是恐吓罢了,并不为所动。但当大炮架在景山上对准紫禁城时,溥仪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要搬家的事实。

搬出紫禁城后,溥仪住到了日本的东交民巷,这时他已经觉得借助日本人的势力能助他东山再起了。

在日本使馆住了一段时间后,溥仪逃往天津。天津的遗老遗少们得知皇帝亲临后都诚惶诚恐的拿出豪宅和财宝以上供,溥仪对此很是满意。

他住在原来清朝大臣的一所宅子里,这个大臣去世后,他的儿子可不管溥仪是不是皇帝,上来就找溥仪讨要房租。

受到这样的屈辱,溥仪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他租了一栋房子,并将其取名为静园。

溥仪借“静以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来为住所取名字并勉励自己,这其中似乎还有点卧薪尝胆的意思。

溥仪身边的遗老遗少们竟然还分成了几派,他们玩起了勾心斗角。这不禁令人啼笑皆非,清朝都灭亡了,这些自诩为大臣的人还在玩弄权术,清朝不灭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大臣的建议下,溥仪决定借助军阀的力量助自己重登帝位。他病急乱投医,召见了当时有名的大大小小军阀,上到张作霖,下到张宗昌。为了拉拢这些人,溥仪赏赐给他们大量财宝,这些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他们向溥仪许下了种种空头承诺,但是在拿走财物后都没有再理会。溥仪就在一场场的空欢喜中蹉跎着,除了遗老遗少,已经没人再把他当作是皇帝了。

不过即使如此,溥仪外出时仍然自称为朕,而且他还经常参加一些社交场合,以此来结识有权有势的军阀。

在这些场合里,溥仪也一直是摆出一副皇帝的架子。殊不知,他这个皇帝在军阀们的眼里只是个笑话罢了。

在被骗了不少钱后,溥仪才算是长了记性,他不再寄希望于军阀,转而开始寻求外国的军队庇护。

他首先将目光放到了日本的身上,为了拉近与日本的关系,溥仪还将一些宗室子弟送往日本留学。

这些人学的都是军事,溥仪希望这些人学成归来后能成为“自己部队的主要领导者”。虽然他还没有部队,但是他已经给自己规划好了一张虚无缥缈的蓝图。

东陵被盗,溥仪痛哭

1928年的时候,军阀孙殿英想要扩充部队,但苦于没有钱。而巧的是,他的驻地正好与清东陵不远,于是孙殿英就动起了歪心思想盗墓,以得到足够的军费。

随后,他便借着军事演习的名义将清东陵围了个水泄不通。

孙殿英首先盯上的就是慈禧太后的陵墓,毕竟慈禧太后才下葬20年,当初负责修建陵墓的一些工匠还尚在人世,想要进入墓室还是比较轻松地。

孙殿英想方设法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陵墓的入口,下到地宫后,凡是遇到阻碍就用炸药炸开。在不断地爆炸中吗,慈禧太后那奢华的地宫被炸的不成样子。

随着最后一层石门的打开,墓中的宝贝全部都映入了士兵们的眼帘。孙殿英见此两眼放光,他命士兵们将慈禧陵墓中的宝物一扫而空。

最让他关注的还是慈禧太后的棺椁,据传闻里面的奇珍异宝是人间罕见,价值连城的。

在贪婪的影响下,他下令让人用斧子粗暴的将那具金丝楠木棺椁劈开。

棺椁打开后,慈禧太后的尸身以及她身上的各种珍奇异宝展露无遗。

随后,孙殿英将棺中的宝物抢掠一空,慈禧太后的尸身也被粗暴的拖出棺内,身上的衣服被扒了个精光。

为了取出夜明珠,慈禧太后的嘴都被用暴力方式撕出了个口子。挖完慈禧幕后,孙殿英又以同样的方式挖了乾隆墓。赚了个盆满钵满后,孙殿英用财宝贿赂了许多国民党高层,其中就有蒋介石。

但这件事的风声还是传出去了,自古以来,挖坟掘墓都是大罪,何况是挖掘前朝皇陵。人们要求严惩孙殿英。但是国民党高层都收了他的礼,所以孙殿英盗墓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在天津的溥仪得知这个消息后一阵头晕目眩,他被气的几乎要吐血。溥仪想到如今自己落到了这个地步,连祖坟被挖都无能为力,他愤怒的说:此仇不报,我不当爱新觉罗的子孙!

这件事情也加快了溥仪投靠日本人的步伐,他迫切的想借助日本人的军事力量壮大自己,一是为了复辟,二是为祖宗报仇。

跟着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后,溥仪下了许多残害中国同胞的命令。日本人将溥仪当做是一个吉祥物,可他却是浑然不知。后来日本战败,溥仪的皇帝梦再次破裂。

1950年,溥仪开始改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为自己荒唐的前半生而感到可笑。

被特摄后,这位末代皇帝有了新的人生。他再也不执着于过去的皇帝梦,安安心心的做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溥仪来说,他的前半生是荒诞的,后半生则是幸福美满的。

0 阅读:90

沐光知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