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友处得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军调整师调整前后的装备表,很有意思。今天就对这装备表做一解析,看能得出怎样的信息。
调整师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政府深感大规模整军之不易,并为适应国防需要计,乃以预算之武器经费,选择其已就国防位置,而素质较优者十个师,调整充实之,并以所余之装备,更调整十个师。先后两次,共二十个师,命名为调整师。”(二档馆藏《整军建军专题报告》)
说是20个调整师,其实是18个师另加一个教导总队和一个补充旅,因后两者差不多相当于师,所以习惯上称作20个调整师。有1936年上半年第一批调整的2、11、14、25、36、57、67、87师、教导总队和2师补充旅,下半年第二批调整的3、4、6、9、10、27、80、83、88、89师。1937年上半年还有10个师在继续调整中,但未及完成抗战便全面爆发,所以归了包堆,调整师就是1936年调整的那二十个。
在网络和地摊上,这20个调整师又被称作“德械师”。那这所谓的“德械师”调整前和调整后,轻兵器的配备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调整前各师轻兵器的装备情况步枪——
第2师(含补充旅):汉造6659支,巩造2200支,杂式1339支,计10198支。
第3师:汉造4234支。
第4师:汉造6673支。
第6师:汉造3173支,德造2421支,杂式197支,计5791支。
第9师:汉造5921支,德造24支,计5945支。
第10师:汉造7012支。
第25师:汉造4268支,巩造982支,杂式897支,计6147支。
第27师:汉造2470支,巩造1409支,杂式1797支,计5676支。
第36师:汉造4356支。
第57师:巩造1533支,汉造746支,杂式2791支,计5070支。
第80师:汉造3818支,巩造1394支,杂式546支,计5758支。
第83师:汉造3922支,巩造1410支,德造618支,计5950支。
第87师:汉造6875支。
第88师:汉造6732支,巩造719支,德造100支,计7551支。
第89师:汉造4856支,德造497支,杂式387支,计5740支。
第11、14、67师(合计):巩造1943支,汉造7462支,杂式70支,计9475支。
教导总队:德造二四式7026支。
20个师在调整前,总计有步枪99857支,其中汉造步枪79177支,约占72.2%;巩造步枪11590支,约占10.6%; 德造步枪10686支,约占9.8%; 杂式步枪8024支,约占7.3%。
在10686支德造步枪中,毛瑟二四式步枪7026支,另有型号不明者3660支。从调整后这3660支步枪被淘汰并结合当事老兵的回忆综合来看,其极有可能是过气的1888年式,即老套筒。
这其中的汉造步枪,即著名的汉阳造。口径7.92毫米,发射 7.92X57毫米圆弹,5发固定弹仓供弹,枪全长1250毫米,枪管长740毫米,枪全重4.06千克(不含刺刀) ,弹头初速600米/秒,表尺射程为2000米。
该枪于1895年仿制德88式委员会步枪成功,次年开始量产,直至1944年停产,是旧中国出品最多也是装备最多的步枪。
巩造步枪,原资料中,有的前边还带有一个“旧”字,表述为“旧巩枪”。查巩县兵工厂的出品,这“旧巩枪”当为元年式七九步枪。元年式步枪原本是口径6.8毫米的,是毛瑟厂专门应中国的要求研发的,德国名曰毛瑟1907年式步枪。
该枪是旧中国第一支制式步枪。但6.8毫米的口径未能被当时多数军队和兵工厂所接受,后又改回到7.92毫米,故称元年式七九步枪。
统计表中有占比不小的杂式步枪,是啥型号就难说清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将战争剩余步枪大量销往中国,啥枪都有,只要这世界上有过的步枪,都可能出现在中国军队的装备中。所谓万国造,说的就是这个。
轻机枪——
第2师(含补充旅):哈其开斯289挺,勃郎宁150挺,大沽造78挺,计517挺。
第3师:哈其开斯200挺,捷克60挺,勃郎宁12挺,计272挺。
第4师:哈其开斯218挺,捷克106挺,计324挺。
第6师:哈其开斯40挺,捷克30挺,勃郎宁9挺,启拉利1挺,计80挺。
第9师:哈其开斯275挺。
第10师:启拉利165挺,勃郎宁30挺,计195挺。
第25师:哈其开斯249挺,勃郎宁81挺,捷克76挺,启拉利18挺,计424挺。
第27师:捷克32挺,勃郎宁20挺,杂式5挺,哈其开斯2挺,计59挺。
第36师:启拉利106挺,捷克95挺,意造83挺,哈其开斯16挺,计300挺。
第57师:捷克30挺,哈其开斯25挺,杂式44挺,99挺。
第80师:捷克133挺,哈其开斯31挺,勃郎宁11挺,计175挺。
第83师:启拉利169挺,哈其开斯89挺,勃郎宁16挺,计274挺。
第87师:启拉利356挺,哈其开斯4挺,计360挺。
第88师:启拉利230挺,哈其开斯106挺,捷克65挺,勃郎宁30挺,计431挺。
第89师:哈其开斯204挺。
第11、14、67师(合计):捷克127挺,哈其开斯108挺,启拉利38挺,计273挺。
教导总队:捷克321挺。
20个师在调整前,总计有轻机枪4583挺,其中哈其开斯1856挺,约占40.1%; 启拉利1083挺,约占23.6%;捷克式1075挺,约占23.4%;勃郎宁359挺,约占7.8%,另有意大利造83挺,大沽造78挺,杂式49挺,占比就比较小了。
由统计可见,这20个师在调整之前,各师轻机枪的配备极不平衡,少者不及六十挺,多者达三百挺。
这其中的启拉利轻机枪,即瑞士KE7轻机枪。
不知是不是因为弹匣下置的缘故,民国兵器教材的轻机枪一节中,独将该型轻机枪称作自动步枪。所以在原始档案中,统计为自动步枪者,就是启拉利轻机枪。
你还别说,当这枪的两脚架收折后,那模样也真像自动步枪。
启拉利轻机枪有多种口径,但供应中国军队的只有7.92毫米一种。该枪全长1190毫米,全重8千克,供弹方式25发或50发弧形弹匣,弹头初速700米/秒,射速450~550发/分。
由川军刘湘所部21军控制的重庆华兴机器厂,于1933年仿制启拉利轻机枪成功,出品甚多。重庆造启拉利的弹匣增加了20发一种。
意大利轻机枪,那就只能是Mod·30了,中国人称作布瑞达轻机枪。
布瑞达轻机枪口径6.5毫米,枪全长1230毫米,枪管长520毫米,枪全重10.2千克,枪口初速610米/秒,供弹方式为少见的铰链式弹仓,容量20发,射速475发/分。
这是一支很有特点的轻机枪。有人说它的丑陋和歪把子有一比,也有说还不如歪把子。这枪不流行,进入到中国的也不多。
大沽造轻机枪,应该就是仿捷克式,这也是中国最早仿制的捷克式。
重机枪——
第2师(含补充旅):马克沁142挺,三十节18挺,计160挺。
第3师:马克沁93挺。
第4师:三十节47挺,马克沁42挺,计89挺。
第6师:三十节90挺。
第9师:马克沁92挺,俄式7挺,计99挺。
第10师:三十节90挺。
第25师:三十节58挺,马克沁35挺,计93挺。
第27师:三十节30挺,马克沁20挺,俄式10挺,计60挺。
第36师:马克沁12挺。
第57师:马克沁66挺,六五口径6挺,计72挺。
第80师:三十节48挺,马克沁36挺,计84挺。
第83师:三十节59挺,马克沁51挺,计110挺。
第87师:马克沁128挺,三十节1挺,计129挺。
第88师:马克沁87挺,三十节5挺,计92挺。
第89师:三十节61挺,马克沁40挺,计101挺。
第11、14、67师(合计):三十节80挺。
教导总队:马克沁122挺。
20个师在调整前,重机枪总计1576挺,其中马克沁966挺,约占61.2%; 三十节587挺,约占37.2%,另有俄式17挺和六五口径重机枪6挺。
重机枪在各师中的配备,也是极不平衡的。
统计中所示的六五口径重机枪有多种可能,可能是日本三八式重机枪。
三八式重机枪仿自法国哈其开斯1897年式重机枪,因仿制成功于明治38年(1905年),故名。口径6.5毫米,全枪长1448毫米,30发弹板供弹,初速765米/秒,射速400~450发/分,表尺射程2400米,最大射程4000米。
也可能是太原兵工厂仿制的三八式重机枪。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曾大量仿制该型重机枪,并普遍装备晋绥军。
还有可能是日本三年式重机枪。
三年式重机枪是介于三八式重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之间的型号。该型重机枪同样使用6.5毫米步枪弹,枪全长1198毫米,枪管长737毫米,枪全重量55.0千克,30发保弹板供弹,射速400~450发/ 分(可调),初速740 米/秒,表尺射程100~2400米,最大射程4000米。
俄式重机枪,即俄式M1910年式马克沁重机枪。
该型重机枪发射7.62X54R步枪弹,250发弹带供弹,枪全长1067毫米,枪管长 721毫米,枪全重62.66千克,枪口初速 740米/秒,射速 600发/分。
俄式马克沁特征十分明显,水套上的大盖子,轮式枪架,防盾等。同时兼有这些,那就是俄式马克沁无疑。
俄式M1910重机枪除了来自苏联,北伐战争前后,巩县兵工厂也曾批量仿制,当时占据河南的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曾大量装备。
除步枪和轻重机枪外,调整前的20个师还有手提机枪247支。这手提机枪,极大可能就是俗称花机关枪的德制MP18系列,包括德制MP1918、MP1928,也包括瑞士造SIG1920,还包括该枪在中国的仿制品。
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花机关枪在二三十年代很普及,因为工艺要求不高,很多军或师的修械所也曾仿制出品,应不仅仅只在57师出现。之所以不见于其他各师的统计,大概是因不占编制而未予统计。
调整后各师轻兵器的装备情况步枪——
第2师(含补充旅):巩造中正式7000支。
第3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4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6师:汉造4000支。
第9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10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25师:巩造九八式4000支。
第27师:汉造4000支。
第36师:巩造九八式4500支。
第57师:汉造4000支。
第80师:汉造4000支。
第83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87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88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89师:巩造中正式4000支。
第11、14、67师(合计):汉造12000支。
教导总队:德造二四式7026支。
经调整后,20个师步枪的种类减少到只有四型,即中正式39000支,汉阳造28000支,巩造九八式8500支,德造二四式7026支。共计82526支。
这其中仅有的7026支德造二四式步枪,全部集中在教导总队,其他各师则一支也没有。
除了型号减少,各师编制数量基本一致,除教导总队、2师补充旅和36师外,其他各师均实编步枪4000支。
德造二四式步枪,就是毛瑟二四式步枪,这没啥解释的。
巩造中正式步枪,即巩县兵工厂依照德二四式步枪仿制而成的新式步枪,因诞生于民国二十四年,也称作二四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口径7.92毫米,发射7.92X57毫米毛瑟轻尖弹,枪全长1110毫米,枪管长600毫米,枪全重4千克,装弹县五发桥夹,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巩造九八步枪,有文章说就是巩造元年式七九步枪,不确。巩造九八是以毛瑟九八为母本,又借鉴了辽十三年式的结构,于1934年新仿的。二者最大的不同,即元年式七九步枪和汉阳造一样发射7.92毫米圆弹,而巩造九八式步枪则与后来的中正式一样发射7.92毫米轻尖弹。
巩造九八式步枪全长1255毫米,枪管长738毫米,枪全重4.08千克,枪口初速859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该枪研发一年以后,中正式便问世并列为国军制式步枪,生不逢时,因而总的出品并不多。
轻机枪——
第2师(含补充旅):捷克567挺。
第3师:勃郎宁324挺。
第4师:捷克324挺。
第6师:哈其开斯324挺。
第9师:哈其开斯324挺。
第10师:捷克324挺。
第25师:捷克324挺。
第27师:哈其开斯324挺。
第36师:捷克324挺。
第57师:勃郎宁324挺。
第80师:捷克324挺。
第83师:捷克324挺。
第87师:捷克324挺。
第88师:捷克324挺。
第89师:哈其开斯324挺。
第11、14、67师(合计):捷克972挺。
教导总队:捷克321挺。
调整后,各师轻机枪的型号也减至三种,且按编制一律,每师都是324挺。这其中,捷克式4131挺,哈其开斯1296挺,勃郎宁648挺。
捷克式即著名的捷克ZB26轻机枪,于1923年研发成功,1926年定型量产。
该枪诸元太容易搜到,就不罗列了。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快速更换枪管,这对于维持枪管寿命太有意义了。
抗战全面爆发后,捷克ZB26成为国军制式轻机枪。后仿制成功,兵工署第11、21、31、40、41、51、53兵工厂、西北制造厂城固分厂、广元分厂等,都大量生产,装备抗日军队,成为抗战功勋最著轻机枪。
哈其开斯轻机枪是法国造1922式。就是这支:
该枪的特征是其供弹方式,既不是弹匣,也不是弹链,也不是歪把子那样的弹斗,而是像哈其开斯M1914重机枪那样的弹板。
该型轻机枪的弹板容弹量有15、24、25、30发等多种,进入到中国的只有15发、25发两种。原枪的口径也有多种,法国的原型用的是8X50毫米勒贝尔弹,为中国定制的用7.92X57毫米毛瑟弹。枪全长1065毫米,枪管长553毫米,枪全重9公斤,射速300~350发/分。
1926年后,该枪又有改进,改为弹匣供弹,名曰M1922/26式,就是下图这个:
这型使用弹匣供弹的M1922/26轻机枪是否进入到中国,难说。弹匣供弹的新型并没有取代弹板供弹的原型,两者长期共存。
哈其开斯M1922比后来火起来的捷克ZB26更早在中国流行。北洋军阀时期就有,大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仍然有,而且数量特别巨大。
此处的勃郎宁轻机枪,不是美原产的M1918,而是比利时FN公司从柯尔特获得生产和销售权的FN1930或FND,而后者可能性更大。
相比美原产的M1918的四不像,比利时的FND轻机枪青出于蓝胜于蓝,特别是换了重枪管,而且采取了像ZB26那样的可以快速更换的方式后,使其真正有了轻机枪的样子。
该枪口径7.92毫米,枪全长1143毫米,枪管长500毫米,枪全重9.2千克,弹匣容量20发,射速可调为350~400发/分,或600~700发/分。
和步枪主要是国造不同,调整后各师装备的轻机枪全部来自外购。这是因为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由中央军所控制的汉阳、巩县和金陵三大兵工厂还没有生产轻机枪的能力。在这点上,东北军、晋绥军、川军(刘湘)、粤军、桂军等反而走在了中央军的前头,早已开始了轻机枪的生产。
重机枪——
第2师(含补充旅):马克沁126挺。
第3师:马克沁72挺。
第4师:马克沁72挺。
第6师:三十节72挺。
第9师:马克沁72挺。
第10师:马克沁72挺。
第25师:马克沁72挺。
第27师:三十节72挺。
第36师:马克沁72挺。
第57师:马克沁72挺。
第80师:三十节72挺。
第83师:马克沁72挺。
第87师:马克沁72挺。
第88师:马克沁72挺。
第89师:马克沁72挺。
第11、14、67师(合计):三十节216挺。
教导总队:马克沁123挺。
总计马克沁1041挺,三十节432挺。共计1473挺。
和轻机枪制造的落后不同,中央军控制的兵工厂,前后出品的三十节式和民二四式重机枪,还是很不错的。
三十节式重机枪是汉阳兵工厂依照美勃郎宁M1917年式重机枪仿制而成,因仿制成功于民国10年10月10日(国庆节)前后,故命名为三十节式。该枪从此成为中国各路军队装备量最大的重机枪。
汉造三十节式重机枪的口径依然是中国惯用的7.92毫米,枪全长960毫米,枪管长610毫米,枪身重15.5千克,枪架重23.5千克,供弹方式250发弹带,水冷,初速824米/秒,射速500-600发/分,表尺射程2000米 。
1936年时的马克沁机枪,有的可能购自德国,而更多应是金陵厂的仿制。
1934年,在得到德MG08重机枪的图纸后,金陵兵工厂立即着手进行仿制,次年便取得成功,被命名为民二四式,也称作“新马克沁”,并从此成为国军制式重机枪。
“新马克沁”较该厂之前仿制的马克沁先进了许多,比德国造也并不稍差。其口径还是7.92毫米,枪全长1197.55毫米,枪管长721.2毫米,全重20千克,枪架重29千克,供弹方式250发弹带,水冷,初速870米/秒(尖弹)和770米/秒(重尖弹),射速480-600发/分 ,表尺射程2500米(尖弹)和3500米(重尖弹)。
这就是20个调整师调整前后轻兵器的全部情况。
经调整后,教导总队之外的19个单位,包括有蒋介石御林军之称的87、88师,步枪全不是德械,轻机枪全不是德械,重机枪不知有没有德械、有多少德械(马克沁可能是德国造,也可能是金陵造)。
教导总队的步枪是清一色的德械(调整前即是),轻机枪不是德械,重机枪也不知是不是德械。网上有说教导总队是唯一的德械师,不知是不是就因为该部步枪清一色德造的原因。
虽然这所谓的“德械师”除了钢盔之外名实严重不符,但经过调整,改变了原先那种一个师内枪械型号、口径纷杂,各师之间装备参差不一的状况,使一个师内兵器型号、口径一律,各师之间编制、装备统一,应编、实编一致,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