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东北特别是邢台、涿州等地遭受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蚀,许多地方断电断网断通讯,许多群众被迫转移,城市被淹,车辆、楼房被淹没,数万人受困!而且有多人伤亡或者是失踪。
现在汛情还在持续,防汛抢险仍在紧张的进行着。
在这一过程中,河北启用了多个蓄滞洪区,并强调,要有序启用蓄滞洪区,减轻北京防洪压力,坚决当好首都“护城河”!等等。
对于当好首都护城河,河北并不陌生。因为河北作为环绕京津的京畿重地,在地理上与京津特别是与首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地域、地缘联系。
但是以往我们说起“护城河”,更多的是指政治上、安全上的保卫、拱卫意义。比如:保定与北京相伴而生,保定之名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保定即取保卫首都安定之意。等等。
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华北平原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并给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损失的状况下,虽然“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等,哪里的命都是命,哪里的财产都是财产,这个理没有有错,但是在防汛抢险工作中,不可能也很难做到等量齐观,肯定会有重点难点。
过去在这方面也是有先例有实践的,我就清楚的记得当时就有河北的领导说,一保京津,二保铁路,三保油田,等等。
这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也是默认的。
虽然胡锡进说,京津冀是同一个地理单元,是同一个命运共同体,在遭遇特大暴雨时,绝不应有为了保谁而牺牲谁的思想,也不能把一个地区当成另一个地区的“护城河”!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肯定会有取舍的。
无论承认与否。
在这里,笔者想表达的观点就是,河北当北京的“护城河”是一定的,也是未尝不可的。毕竟是两害取其轻,权衡利弊得失,也只能如此。在不可避免的不可抗力因素条件下,这是必须的。
但是河北既然做了“护城河”,那么河北“护”的“城”就应该有所表示,就应该反哺或者是做好对护城河的维护保护和建设,这是河北“护”的“城”的理所当然,是义不容辞。
现在河流生态保护方面,有一个区域补偿机制,即下游区域给予做出牺牲的上游以经济、物质补偿。
河北有序启用蓄滞洪区,当好北京的“护城河”是没有错的,也是没办法的。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家要赔偿的,河北“护”的“城”更应该感恩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