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与柳公权:书法双峰传奇

文化慢慢聊 2024-05-24 10:59:43

“颜筋柳骨”一词,源自对两位唐朝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独特书法风格的概括。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获封鲁郡公,因而得名“颜鲁公”。他的书法以筋骨丰满为显著特征,笔力沉稳而充满张力。

与之并称的柳公权(778—865年),则以刚劲有力的书风著称,字诚悬,陕西西耀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登科成名,后官拜太子少师,被尊称为“柳少师”。其作品以骨格明显、线条坚实而闻名。

这两位书法大家的字风分别以“筋”和“骨”为核心特质,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人因此将二人合并称谓为“颜筋柳骨”,以此表彰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贡献。

陆游在宋代撰写的《唐希雅雪鹊》中曾评价颜、柳二人的书艺堪比古代大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颜真卿的传世作品数量众多,包含真实墨迹、碑刻及拓本等,总计超过70种。其中,著名的作品包括《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祭侄稿》、《麻姑仙坛记》、《争座位帖》、《大唐中兴碑》、《颜惟贞家庙碑》以及《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法集篆书和隶书之长,融合到楷书、行书及草书中,创造出笔势流畅、结构稳固、内含力量的独特风格。这一风格不仅体现了唐代书法的成熟和创新,更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并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书法风格,即“颜体”。这一风格不仅标志了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的成熟,也为其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地位。

在唐代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颜真卿,这位杰出的书法家,不幸遭遇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以及宰相卢杞的政治陷阱。被派往宣抚的他,终在蔡州龙兴寺惨遭李希烈的暗杀,其一生奉献于书法艺术的职业生命随之终结,享年七十五岁。

正史《新唐书》对颜真卿的评价极高,描绘他为一位正直、刚毅而又彬彬有礼的儒雅君子,不以权谋私,以鲁公之尊独抗安禄山的狂澜,彰显出他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

颜真卿的书法造诣不止于雄强有力之笔势,更在于其作品所融汇的文化深度与高尚人格。每一笔每一画似乎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欣赏者在领略其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所融入的丰富文化内涵。

进一步而言,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不仅显现在其字体形态的美感上,同样体现在其作品的整体布局及结构处理上的匠心独运。字里行间,行间距离,均渗透着和谐与审美的考量,使整个作品宛若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在专业领域中以其强劲有力的特点而闻名。其笔迹如同利刃劈砍,每一笔均展现极高的精确度与力度,为观者带来显著的视觉冲击。

在书法领域的专业成就方面,柳公权主要在楷书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起初,他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并随后受到欧阳询和颜真卿的深刻影响,最终,他独创了一种风格,即所谓的“柳体”,该风格后来被广泛认可,并成为标准书体的其中一种。《艺概》一书的作者刘熙载指出,“玄秘塔碑”的创作源于颜真卿的“郭家庙”。

然而,柳公权并非完全遵循颜真卿圆润饱满的风格,而是开创了具有严格法度和强烈笔力的“柳体”。这一书风将唐代书法对法度的关注推向顶峰,并对纠正当时学者在效仿颜书时形式过度追求华而不实的趋势作出了专业贡献。

柳公权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包括了一些重要的作品,如《金刚经》、《冯宿碑》、《李晟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高元裕碑》、《奉荣碑》,以及《送梨帖题跋》和《蒙诏帖》等。特别是《玄秘塔碑》作为他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他在用笔、结构安排、中锋运笔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此作品中的笔触既有力又柔和,结构严密,展现了行笔的张力与笔力,同时保持了笔画的厚度与挺拔感。

柳公权在中国书法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柳体”书法风格,对后代的书法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学习与鉴赏书法艺术的重要参考。

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均被视为中国古典书法的珍贵遗产。这些作品不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者的个性魅力。他们各自独特的书法风格,与其丰富的生活经验相互映照,为后代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