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巫蛊之祸,在这场祸乱之中,汉武帝的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一家被汉武帝一怒之下处死,连带着母亲卫子夫也因为畏惧自杀身亡。
这样一场祸事直接导致汉武帝晚年要重新培养一名继承人,他驾崩之后继位的汉昭帝刘弗陵仅仅只有八岁,朝政完全由汉武帝亲点的四位顾命大臣处理,其中霍光更是当了昭宣两朝的权臣。
然而汉昭帝刘弗陵年纪轻轻就驾崩了,没有留下后代,霍光原本选中继位的昌邑王刘贺又是个荒诞不经的废物,于是霍光果断废掉了刘贺,另立废太子刘据幸存下来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登基,是为汉宣帝。
然而汉宣帝登基之后不仅没有为自己当年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祖父平反,反而给刘据加了一个“戾太子”的恶谥,要知道在《谥法》中,“戾”这个字意味着“不反思过错、知错不改”,没什么好意思,为什么汉宣帝要给亲祖父上这样一个恶谥呢?
一、备受掣肘,追封恶谥汉宣帝为祖辈上谥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汉昭帝的皇位不传到旁支手中,在刘病己被霍光扶上皇位之前,就已经被过继给了年长不了自己几岁的汉昭帝为子,尽管两人之间差着辈分,但是为了让皇室血脉延续也只能这样。
正是因为如此,汉宣帝登基之后名义上就是汉昭帝的后代了,而不是汉武帝的废太子的后代,而礼法中又有“降其父母不得祭”规矩,也就是汉宣帝只能祭拜自己的名义上的先祖汉昭帝,而不能祭拜自己的亲生父亲。
当然,要是实权皇帝的话,如果执意要这样做,大臣们也是拦不住的,但是汉宣帝那时候并不是一个实权皇帝,整个朝廷都掌握在霍光手中,汉宣帝只是一个任霍光摆弄的傀儡皇帝罢了。
霍光想让汉宣帝安安生生当汉昭帝的后代,不想让汉宣帝加封亲生的长辈,就算汉宣帝再执意,臣子们也有一百个理由反过来噎他,汉宣帝一个从民间找回来如今刚登基,手中没有任何权柄的皇帝只能乖乖就范。
但是霍光也没有将事情做得太绝,汉宣帝毕竟是汉武帝的嫡亲血脉,做太绝了两人面子上都不好看,最终还是同意了汉宣帝祭祀亲长的想法。
但是同样,加封先祖具体事项也要掌控在霍光手下,如果汉宣帝想趁机为亲长平反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霍光是汉武帝指定的顾命大臣,一切都要根据汉武帝的旨意来,汉武帝临终前没有为刘据平反,那后代就更别想忤逆先祖。
在霍光的插手之下,最终汉宣帝也只能追谥祖父刘据为“戾太子”这样一个恶谥,但是对他无辜的父亲的追谥就要好得多,刘进被追谥为“悼”这个意味着中年丧生的平谥。
而分给刘据和刘据的陵寝的园邑更能表现出对刘据的不饶恕,按理来说祖父的规格应当比父亲更高,但是刘据的园邑仅仅只有二百户,比刘进还少一百户,足见对刘据的轻慢。
二、宣帝亲政,追封皇考汉宣帝就这样在霍光手下任凭摆布了六七年,直到公元前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终于能够亲政,而经过这些年的权势积累之后,汉宣帝也逐渐有能力和权臣进行抗衡了,霍光一死更是少有人能够掣肘他,汉宣帝便能放开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事。
经过了几年的政治斗争之后,霍光留下来牵制他的霍氏族人也逐渐被汉宣帝清除干净,牵制汉宣帝的最大阻碍也被清除,于是汉宣帝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追封亲长,第二年,汉宣帝就追封父亲刘进为“皇考”。
“皇考”的意思就是已经逝世的父皇,汉宣帝这样称呼父亲,也就是毫不拐弯抹角地将刘进追封为先皇。
这次汉宣帝追封长辈不仅没有受到朝臣们的反对,甚至大臣们还上奏引经据典地褒扬汉宣帝孝顺亲长,声称礼制中原本就有这样的规矩,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可以尊父亲为先皇,享受皇帝的规格。
先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之后就追封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不也是在高祖登基之后被尊为太上皇?因此这都是有先例遵循的,为汉宣帝找充分了理由。
这更加佐证了当年朝臣们上书反对汉宣帝追封是因为权臣霍光不允许。
而刘进的园邑规模也从三百户的诸侯规模升级到了一千六百户,足见汉宣帝对亲生父亲的重视。
然而,汉宣帝这次大张旗鼓地追封父亲,却并没有对祖父刘据进行追封,仍旧保留着他二百户的园邑和极为耻辱的恶谥“戾太子”,按理说汉宣帝如今已经不受人限制了,祖父这个谥号也不好听,为什么他不给祖父正名呢?
三、武帝余威、无例可循汉宣帝不给刘据正名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是汉宣帝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改变的。
其一,当年给刘据定罪的是孝武皇帝本人,并且当年巫蛊之祸闹得非常大,又是废太子又是废皇后,这些都是汉武帝本人的意思,即使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对自己的一生多有忏悔,也后悔过逼死长子,但是始终没有为巫蛊之祸平反过,因此这就是板上钉钉容不得后人辩解的事。
而中国自古又是非常重视孝道的,不饶恕刘据是先祖孝武皇帝的意思,后代的皇帝即使再为刘据不平,也不能更改祖宗的决定,这就是孝道,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触犯,掌权不久的汉宣帝更没有必要为了这件事失了贤名。
更何况即使汉武帝已经驾崩几十年,但是他一生统治大汉帝国留下的说一不二的余威也是在的,汉昭帝如果擅自忤逆,那就是在打先祖的脸,他本来就是有罪的废太子刘据的后代,是通过过继给汉昭帝才在礼法上有正统的,如果非要承认刘据,那汉宣帝同时也是在昭告天下自己继位于礼法不合,平白惹一身争议。
其二,追封父亲是有先例的,但是追封祖父那就无例可循了,礼法上没有这方面的处理办法,这就让汉宣帝和官员们都很难办。
更何况追谥祖父也没有什么必要,汉宣帝已经过继给汉昭帝,他想要明正自己的血脉来源只要点名亡父就好了,至于祖父这个有争议的人物那就让他成为汉宣帝和大臣们之间各退一步的默契,大家心里知道就行了。
不仅在汉代没有追封祖父的先例,后世帝王虽然有追封先祖的例子,但是大部分也都是开国皇帝才会对先祖血脉进行追封,这不仅是明晰血脉来源,更是给自己家镀金,但是汉宣帝作为西汉的中兴之主,往前几辈的长辈中都有皇帝,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戾,按照古代争论了很久而最终被采纳的观点其实是一个平谥,就是即承认其犯的错又点出其中有冤屈。而且刘病已是不可能给自己爷爷美谥也不可能给恶谥的,给美谥是打脸武帝,给恶谥那又是自己喊冤的亲爷爷,在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自己爷爷一个恶谥呢?
尊他为皇帝,不是打汉武帝的脸吗
没事就多读读书,戾太子可不是什么恶谥。居然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起来了
用一句九龙城寨的台词:我又不认识他。 汉宣帝给他爷爷追这个谥 无论好与坏 对他沒有影响 他也懒得和众臣争论 但给自己爹上谥 那就多少有点出于感情或者政治需要了 而且汉宣帝他给汉武帝追的庙号 世宗 这个世宗是由他定义的 文治武功表一世之功 在政治上还是公平的 汉武帝的名声可是很臭的 昭帝在主持盐铁大会上 群臣不知谁开了个头说汉武帝几句不是 结果就刹不住了 这个会成了武帝批判大会 仁厚的昭帝是压都压不住[得瑟]
有一种说法,戾加三点水,是淚,包含冤屈的意思。同时也是说明,刘据是死在河边的。
这就跟明朝中期那个嘉靖皇帝一样,自己的父亲叫叔叔,认孝宗朱佑樘当爹[笑着哭]
造反是事实,不管什么原因。不能鼓励造反,不管什么原因。所以何必惹一身骚。
造反造反是事实,死了十几万人,没法翻案,会影响皇权稳定。
汉宣帝刘病己为武帝之子戾太子刘据之孙,汉昭帝刘弗陵为武帝幼子和戾太子刘据是一个辈分。宣帝怎么能认昭帝为父呢?中间还差着一辈呀[笑着哭]
如果加美谥就等于造反有理,这是作为皇帝的刘询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给刘据加恶谥体现了市井身生刘询的成熟政治手腕。 虽然霍光在立刘询时给的理由是大宗无嗣择旁支贤者继任,但是刘询的爷爷刘据汉廷始终没有给他加号谥等于不承认刘据的政治身份。如果刘据的政治身份不解决,刘询以旁支继任汉昭帝的旁支地位都会被质疑。为没有号谥的刘据争取谥号等于恢复刘据皇太子身份,不管怎么说坏太子也是太子啊。作为坏太子的后人刘询的旁支自然不被质疑。 加恶谥则是告诫后面的继承人,就算是有冤屈起兵对抗皇帝也是不可宽恕的!对比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由于没有正确处理自己的非法政变对政治礼法的冲击导致此后唐宗室效仿不断。
戾就是恶谥!刘询不可能傻到为自己爷爷起兵洗白,这样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成熟老练的刘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他需要的是名分,戾太子也是太子,这就证明自己是皇太子之孙毋庸置疑!下一步就是要向所有人宣扬自己的曾祖父是一个伟大的君主(给刘彻上庙号),而自己就是伟大君王的皇曾孙!至于给刘据洗白,那是不可能,刘询不可能传递给后代有理就可以起兵!这是皇帝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刘据有冤屈不假,这是在刘彻在位时就定性好的,没什么说的!但是刘据起兵也是事实,太子起兵意味着什么刘询不清楚?他自己也有太子,你觉得他能怎么做?他能告诉自己的儿子你有冤屈就可以起兵?
刘据上天了也只是属于先辈,刘彻是先皇,他嘉丰刘据就是对刘彻的大逆不道
刘彻在事件初期愤怒自己的儿子尽然敢对自己起兵,神怒之下迅速部署。后又“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在壶关三老茂上书请求“刘彻收回追兵以免太子长时间在外逃亡遭遇不测”后“天子感寤”,但汉朝“非有功不得封侯,想封侯就得有功”没有给刘彻和刘据时间,为了封侯甚至连太子故人都出卖刘据,引得追兵,追兵们为了效仿当年瓜分项羽封侯,竟然疯狂加害刘据(已自缢)及皇孙。在已经伤害太子的既定事实面前,刘彻只能兑现汉廷的封侯制“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邘侯……。”后来“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后刘彻族灭所有参与陷害及伤害儿子的凶手!“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天下闻而悲之。”在后来汉使对匈奴传达汉廷对刘据的定性也是“此子弄父兵,罪当笞,小过耳”。可以说在刘彻对刘据无辜的强烈坚持下汉廷没办法给刘据上恶谥
但是,他确确实实是造反了呀。这个不可能平反的。。
“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这种情况你让刘询怎么给刘据加美谥?刘询如果不是皇帝他可以一心想着为祖父申冤,但他是皇帝他必须考虑大汉江山有序传承
最主要还是汉武帝没有没刘据平反。
造反怎么追尊!没脑子
戾当时可不是恶语
没文化真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