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被低估的湘西“三苗”部队,两个师的战功力压66个暂编师

江湖小酒馆 2022-08-16 12:38:03

抗战时期,蒋系部队番号很杂,抛开“保”字打头的保安团,就是“预备”、“暂编”、“新编”,一直到正式的数字序列番号。

虽然“预备”、“暂编”、“新编”的番号不响亮,但不意味着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不行。同理,那些占据了数字序列番号的部队,战斗力很差的也比比皆是。

在蒋系那些浩繁的部队中,预备师以方先觉的预10师战力为首。可惜的是,衡阳一战,第十军投降了,预10师的名声也毁了。

新编师中,以新编38师和新编22师战力为首。这两个新编师中,一个是新一军的当家部队,另一个是新六军的当家部队,似乎分不出个高低。但要论战斗经验丰富,战功彪炳,还是以新编22师更为突出。

至于暂编师,蒋系部队共有66个,战斗力排在前列的,既非蒋氏嫡系,也非哪位大佬的班底,而是两支战斗力被严重低估的湘西苗族部队-暂编第5师和暂编第6师。

湘西,自古以来就是出精兵的地方。自清朝乾嘉以来,湘西逐渐形成了一支由世代习武的汉苗族裔为主的职业军人-“筸军”。

抗战以前,湘西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作“湘西王”的陈渠珍。

由于湖南军阀混战,陈渠珍一贯保持的中立态度引起了何键的忌恨。他借1934年10月贺龙率领红二军团向桑植进军的机会,严令陈渠珍全力“围剿”。

可没想到,陈渠珍的湘西军在十万坪被红军一举击溃,损失三千多人。

何键马上落井下石,不但借改编之名吞并了陈渠珍的剩余人马,还秘密电告蒋氏,将“剿共”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陈渠珍身上。陈渠珍在无奈之下只得离开湘西。

1936年,湘西苗民发动了旨在废除屯田制剥削方式的武装起义,成立了“湘西苗民革屯军”,史称“革屯运动”。

可就在这时,“卢沟桥事变”爆发,陈渠珍的旧部新编34师被蒋氏授予了128师的番号,开赴淞沪战场。

128师这个番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是为了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而特设的番号。蒋氏把这个番号给了新编34师,也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他知道苗民忠勇,想要以此激发苗民部队的抗战热情。同时,把这支不听自己招呼的部队送上抗战前线,正好可以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128师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赶赴宁波,作为二线部队编入了湘军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128师有6000余众,虽然人人骁勇,擅长肉搏近战,可装备确实太落后了。除少量的迫击炮外,士兵大多持汉阳造和老套筒。

可即使如此,128师仍然在友邻部队都已撤退的情况下,以一师之众坚守阵地7昼夜,与敌以很大伤亡。

可日军毕竟是立体化作战,128师虽然可以利用河网地带的优势与日军的肉搏战中不落下风,但在日军海空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下,伤亡惨重。

淞沪会战结束后,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向蒋氏密报,128师仅剩百余人。

很明显,这个数字是刘建绪捏造出来的。因为据战后统计,128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官兵2653人。虽然损失很大,但建制仍然完整,只要稍加恢复,就又会是一支劲旅。

可128师名义上的上司刘建绪却并不这么看。

刘建绪本是何键忠实的部下。可湘江一战,湘军元气大伤,刘建绪被蒋氏收买,并把何键挤走,自己当上了湖南保安总司令。

为了让自己在湖南保安总司令的位置上做得更稳,他是不会允许湘西存在一支和“湘西王”陈渠珍贴心贴意,而和自己离心离德的部队存在的。

因此,128师在淞沪会战后全师仅剩百余人的报告就出炉了。这份报告蕴含的意思很明显,既然128师仅剩百余人了,那么,作为一个番号师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只能撤编。

对于刘建绪的小心思,蒋氏心知肚明。反正都是湘军内部的倾轧,损害的也是湘军的利益。因此,蒋氏并未因128师立下大功就另眼相看,反而借着刘建绪编造出来的这份伤亡报告,顺势就把128师的番号给撤了。

要说蒋氏也够损的,他前脚撤销了湘军的番号,后脚就把128师的番号给了王劲哉的新编35师,美其名曰是为了表彰新编35师在豫东会战、武汉会战中的战功,所以才把128师这么具有荣誉感的番号给了王劲哉。

其实,这些都是蒋氏玩的套路。他一面好话说尽,给你一个荣誉番号,然后就把你推上了战场,将要借着日本人的手把这些杂牌部队消灭掉。

可湘西不仅仅有新编34师(老128师)这一支部队,还有湘鄂川黔四省边区革屯军等这些已经被收编的部队,要是不把这些民团性质的武装组织编成部队,湘西局势就不会稳定。

因此,蒋氏下令,把这些民团改编为新编保安1~3团和新编保安一旅(下辖4个团)。

上文说到过,在蒋系部队中,保安团就已经是垫底的番号了,蒋氏还要在垫底的番号前面再加上“新编”二字,摆明了就是在羞辱这些人。

果然,得知要被编为新编保安团后,苗民们顿时群情汹涌。为了缓和苗民们的情绪,蒋氏只好让步。

在薛岳的主持下,以苗民为主体的一支部队,新编第六军组建而成,薛岳兼任军长,下辖暂编第5师和暂编第6师,代号“三苗”,全军共计一万七千余人。

蒋氏的让步也并非好心。如果不给这些苗民革屯军番号,蒋氏还真的没有办法把他们送上前线。现如今,苗民革屯军有了番号,就要听命,否则就是违抗军令。蒋氏就是要通过这种办法,把这些不听招呼的革屯军送上与日军作战的前线,与日军彼此消耗。

同时,蒋氏还怀有不可告人的心思。

图片来自网络

在湘西,陈渠珍的影响力是很高的。此次能够顺利把革屯军编为新编第六军,还是陈渠珍出面做工作的原因。蒋氏一面敬佩陈渠珍的影响力,但同时又对陈渠珍怀有戒心。在蒋氏看来,陈渠珍之所以能够在湘西有这么高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手中握有这么一支子弟兵。

如果这支子弟兵在前线消耗殆尽,陈渠珍还拿什么在湘西立足?

1939年5月,新编第六军奔赴抗战前线。9月,正值长沙会战爆发,暂编第5师和暂编第6师都参加了会战,担负侧击任务。

会战结束不久,蒋氏见把革屯军调离湘西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撤销了新编第6军的番号,暂编第5师划给第73军,暂编第6师划给第79军。

当时,第73军隶属于第九战区,而79军由蒋氏直辖,两个师从此之后失去了互相配合作战的机会。这是蒋氏一贯使用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暂编第5师在抗战中声名鹊起的是两次战役:

暂编第5师划归第73军后,任务是驻守湖北石首、松滋一带的长江防线。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第73军调往长沙,驻守岳麓山,协助第十军守城。

一般来说,要打长沙城,必打岳麓山。岳麓山地势高于长沙城,只要占据了岳麓山,炮兵就可以居高临下地轰击长沙城。反之,中国守军可以利用岳麓山上的炮兵轰击攻城的日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关键时刻,守城的第十军已经呈不支态势,薛岳命令73军抽调77师进入长沙城协防,岳麓山上仅留下73军第十五师和暂编第5师。

此役,暂编第5师显露出苗民善于山地作战的优势,在日军优势兵力攻击岳麓山的时候,顽强守住了阵地,给正在岳麓山上指挥作战的薛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暂编第5师一战成名。

暂编第5师虽然战功赫赫,可第73军却在拖后腿。73军除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得尚可外,在之后的鄂西会战、常德会战中表现得一塌糊涂。

在鄂西会战中,第73军被击溃,断后部队几千人被困在厂窖这一个深入洞庭湖,像半岛形状的狭小地域内全部战死。

在常德会战中,第73军又在石门被击溃,要不是在危急时刻,暂编第5师断后,连73军军长汪之斌都无法逃脱。

战斗持续了3天,暂编第5师伤亡殆尽,师长战死。

暂编第5师虽然失利,但其战斗力也令日军心惊胆战,被称为“不可轻侮之师”。

由于在石门阻敌伤亡过大,暂编第5师仅剩下千余人,只能缩编为一个团,编入73军第77师。

好在第77师副师长田君健也是湘西人,多少能照顾一下暂编第5师。

1945年3月,第73军被编入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77师在换了美式装备的同时,又迎来了一位出身黄埔,深受王耀武重用的师长唐生海。

可这一切,都没有暂编第5师的份。就在各部队都在整编的时候,暂编第5师的番号竟然被撤销了。

暂编第5师剩余的几百人顶着第77师的番号,在自己的家乡参加了湘西会战。

陈诚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说说暂编第6师。

相对于暂编第5师所在的第73军,暂编第6师所在的第79军是蒋氏的直辖部队,这在当时是一个难得的殊荣。因为蒋氏的直辖部队不仅装备精良、火力强劲,而且各项待遇都很高。

暂编第6师在79军的表现同样出彩。

第2次长沙会战中,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根本就没料到日军能攻入长沙,因而,就没有在长沙近郊和市区防御作战的准备。

日军突破捞刀河防线后,长沙无兵可守,陷入混乱。当时,仅有暂编第2军一部来到长沙附近,紧急设置了两道防线。可日军早渊支队在空军的配合下连续突破两道防线,突入了长沙市区。

在危急时刻,暂编第6师在师长赵季平的率领下进入长沙城,与日军展开巷战,顽强守住了长沙。

暂编第6师守住长沙,让薛岳松了一口气。因为没有在长沙外线设置防线是他部署上的失误。一旦暂编第6师没有及时赶到或者赶到却没有守住长沙,第2次长沙会战的战局恐怕会有很大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说,暂编第6师守住长沙,就是保住了薛岳的名声。从此之后,薛岳对暂编第6师另眼相看。

让暂编第6师享有盛名的是鄂西会战。

1943年5月爆发的鄂西会战,第6战区打得乏善可陈,亮点不多。

日军第十一军发起鄂西会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长江水路,把囤积在宜昌的物资运往武汉。

可第6战区和第9战区都中了日军的“声东击西”之计,以为日军是要攻打常德,因而救援不及时。

待到识破日军的企图后,蒋氏直辖的74军和79军才西进救援。而此时,日军已经打通了水路,装载物资的货轮已经离开了宜昌。

鄂西会战的战机出现在日军撤退时。当时,79军援兵正赶到石门附近,暂编第6师在石门境内的磨市正好碰上了日军主力赤鹿理第十三师团的后卫部队,随即将其包围。

日军十三师团主力已经撤到了江北,赤鹿理见后卫部队被围,只得率部返回江南援救。后卫部队的围虽然解了,可第十三师团主力却被围住了。在混战中,第十三师团师团部与日军第十一军失去了联系。

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觉得不妙,赶紧命令混成17旅团接应。可没料想,日军混成17旅团却碰上了赶来救援6战区的第74军。

日军混成17旅团仅是日军的三流部队,那里是74军的对手?交战几个小时,就损失了两个大队长和几百名士兵,只得仓皇逃离战场。

这场围困战和遭遇战,是鄂西会战仅有的两个亮点。若不是暂编第6师抓住战机,拖住了日军,逼得日军回援,74军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战果,王耀武也不会因战功被提升为29集团军副总司令。

此役过后,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74军军长王耀武也对暂编第6师看重起来,暂编第6师也因此获得了“骁勇敢死师”的称号。

在抗战胜利前,蒋系部队一共有66个暂编师。要论战斗力,代号为“三苗”的暂编第6师排在前列,暂编第5师次之。

可赫赫战功并没能改变暂编第6师的命运。湘西会战之后,暂编第6师被裁撤,接替它留在79军的是一支在抗战中名不见经传的部队-暂编第2师(后编为189师)。

暂编第2师成立既晚(1942年),又没有太大战功,可师长王公遐既毕业于黄埔2期,又是浙江人,符合蒋氏的用人标准。因而,在抗战胜利前夕,暂编第6师这一支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被挤掉了。

0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