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广州街头,突然出现一个金发碧眼、身穿燕尾服的外国人。
他每到一处,都要举起手里的相机拍个不停。广州独特的城市建筑、人文风貌以及繁华程度,让人很是惊讶。
这个外国人叫汤姆·汤姆逊(1937-1921),是一名英国人,他在中国生活了3年。
在此期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了很多珍贵照片。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感受100多年前真实的广州。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进行了上色和清晰度处理。
1870年,广州城北门前景象。城楼巍峨壮观,城门前有一条石板路,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北门位于如今解放北路盘福路口的位置,曾是广州城与北郊之间的重要通道。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年建城史的古城。广州的城墙,是经过很多个朝代,逐步建成的。1918年,广州城墙被全部被夷平,开辟了马路 。
过去的广州,共有16座城门。分别是内城的正东门、正西门、正南门、正北门、归德门、小北门、小南门、文明门,外城的小东门、永兴门、永清门、五仙门、靖海门、油栏门、竹栏门、太平门。如今只剩西门。
这是清朝末年广州正南门的侧面图。照片里的正南门,是一座三重檐建筑,气势十分雄伟。正南门位于如今北京路、大南路与文明路的交界。这里曾经是朝廷下派官员进入广州城必经的城门。
1870年,广州小北门前景象。过去的城门,在如今小北路越秀公园东门对开位置。
这是100多年前的广州花塔,塔下有六榕寺,塔寺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照片里的花塔,塔尖塔檐风化严重。塔下六榕寺殿宇坍塌,三名男子坐在塔下休息。
六榕花塔塔身八角形,外看高9层,里面17层。花塔保留了宋代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历经多次重建。如今,矗立于广州市中心、修葺一新的花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照片里这座石拱桥,现在已经消失了,它的名字叫“漱珠桥”。1870年的“漱珠桥”,桥身优美,横跨在漱珠涌河道之上,两侧建筑古色古香。
漱珠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当时,漱珠涌漱珠桥一带风光秀丽,沿岸名园麇集,处处酒幡,夜夜笙歌。1928年,在修建南华路时,漱珠桥被拆除。
这里便是1870年的广州贡院。广州贡院规模很大,是清末中国四大贡院之一,光是号舍就有一万多间。照片正中间建筑是“明远楼”,楼上题额四个大字“天开文运”。如今的广州贡院,只剩下了明远楼这栋建筑,其他建筑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1870年,广州当地官员与到到访的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合影。照片中,从服饰上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文官,哪些是武官。每个人的神态和表情各不相同。
这是1870年广州海关附近的景象。海关建筑为欧式,附近码头上停泊着很多船只。
从唐朝开始,在广州首设市舶使,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粤海关,但是清政府的腐败,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长达80年之久。
这张照片,拍摄于广州十八甫一带。街上有水烟、银楼,更是五金铺最为集中的区域。当时的十八铺,比十三行更有名。
街道虽然很窄,头顶上却悬挂着很多广告招牌,可见这里店铺林立,商业氛围浓郁。
在广州的一条河道里,停泊着很多造型奇特的小船。这就是当时广州独特的水上交通和运输工具——小舢板。
这种木制小船使用简便,可在狭窄水道灵活行驶,当时居住在水边的广州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1870年,位于广州芳村的一个茶叶手工作坊里,工人们正在干活。他们分工明确,工作一丝不苟。茶叶作坊老板坐在门口的椅子上。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广州芳村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体量的茶叶及茶相关产业的配套专业市场区。
这是1870年的广州海珠岛老照片,一些小舢板从旁边经过。当时的海珠岛上,有慈变寺和文溪祠,是广州的游览胜地。
1931年,因为城市发展,海珠岛被填埋,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如今,人们在海珠岛上建楼筑路,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这座五层建筑,就是位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该楼始建于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1956年,镇海楼改为广州博物馆。
1870年的镇海楼,看上去十分破旧和古朴。镇海楼,又叫望海楼。在当时就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1870年,广州郊区景象。当地人住的是木屋和草棚,几名妇女站在自家房子前。一名女子后背上的孩子已经睡着了,一名老太太靠在门边吸烟袋锅。
这座古塔,就是广州著名的琶州塔。该塔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位于海珠区琶洲(今新港东路)的山冈上。塔身修长,犹如一支巨笔,直指苍穹。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1870年端午节,广州珠江上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赛龙舟。江面上,驶来一条龙舟,上面几十名水手正在奋力划桨,附近大小船只纷纷为它们让路。
赛龙舟,是广州人性格的最好诠释。明清时,端午节广州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如今,赛龙舟被列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很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做生意。由于语言不通,交流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一些早期的翻译人员。照片中这三名男子,精通外语,是出色的翻译。
1870年,广州一大户人家的内部陈设。房间宽敞,窗明几净。一名仆人正在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内的桌椅。房间内这种装修风格和内地有明显不同。
照片中这名男子,是一名年轻的牙雕匠人。他正坐在桌子前,雕刻一根巨大的象牙。他的师傅坐在旁边,指导他雕刻的技法和注意事项。
1870年,广州珠江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尽头。江面上各种船只来往穿梭,令人奇怪的是,江面上停着五六艘造型奇特的船只。这些船叫花船,实际上就是位于水上的青楼。一般来的顾客都是广州的官员、买办以及洋人,他们在花船上一掷千金,醉生梦死。
1870年,广州三名商人的合影。他们身穿长衫,手拿折扇,气度不凡。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商贸繁荣之地,广州人比较擅长做生意。他们不仅在家门口做生意,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也有很多做生意的广州人。
这条繁华的街道,是广州的双门底街,照片拍摄于1870年。方式的街道,不是很宽,两侧各种商铺林立,广告牌子琳琅满目。100多年前的广州,是如此的热闹繁华。
这是一家商铺的老板,带着全家人到照相馆里拍照。夫妻二人育有五个孩子。因为家里有生意,生活条件还不错,有能力照一张全家福。在当时,条件不好的家庭,养育五个孩子是很不容易的。
1870年,位于广州珠江边上的一些餐饮店,当时叫食肆。这些饭店建在江边,紧挨着码头。很多船工会到这里就餐,生意很火爆。如今的珠江边上,聚集了众多广州高最端的餐饮。也有经典粤菜升华版餐厅,可谓星光熠熠,演绎着一场奢华唯美的食尚盛宴。
这张照片,拍摄于广州英国领事馆内。十几名清军士兵在空地上操练,他们使用的是一门大炮。远处,矗立着一座古塔,那就是著名的广州六榕寺花塔。
1870年, 广州沙面附近白鹅潭景象。白鹅潭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汇处。“鹅潭夜月”是羊城八景之一,花艇聚集地。
白鹅潭自古以来是广州对外通商的重要交通水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这里沦为英法租界。远处河岸上,有很多欧式建筑、青山连绵不断。
广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在广州荔湾区就有一座古寺庙,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0年),它就是华林寺,藏着五百罗汉堂,有各种神态不一的五百罗汉泥塑像,其中还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像在内。
1870年,广州一名贵妇人正在照相馆里拍照。她气质不凡,身穿华丽的服饰,手拿一只团扇。圆几上摆放的装饰品,都是舶来品。
这是位于广州的一座公园,两名男子登上了湖中一座小岛。公园环境优雅,湖上有九曲廊桥和临水亭子。广州的朋友,有谁认识这个公园在哪里吗?
结束语:回看这些清朝末年广州老照片,城市建筑和人文风貌独特,令人印象深刻。100多年过去了,古今对比,如今的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广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