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4斤重的鱼,居然能卖出几万块?2023年12月,浙江宁波有一个村民,在宁海湾横山岛附近捕获一条金色的鱼,这条鱼重4.2斤,体长约60厘米。
捕获这条“黄金鱼”之后,村民王明明兴奋地介绍,这么大的黄鱼在他家这里的海湾不算非常罕见,2023年年初,他捕到一条4.8斤的大黄鱼,卖了好几万块钱。
一条鱼几万块钱,着实让人吃惊,这还不算最离谱的价格。
在2016年5月,舟山国际水产城里,一条4.1斤的大黄鱼卖出了2.98万元,2021年4月,有人用2.5万在象山买走了一条5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同年2月,更有一条9斤多的大黄鱼,被人以14.5万的高价买下。
可见大黄鱼浑身金色也不是徒有其表,那么它为何这么贵?
何以价高因为这种鱼浑身金黄,因此被叫做大黄鱼。之所以被叫石首鱼,是因为这种鱼的头部有两块白色的“石头”。这种石头像石玉一样。
在李时珍所写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
可见它的价值早早就被人发现,这两块“白石头”被人们称为“鱼脑石”,分别藏在大黄鱼耳后两边。
鱼脑石可以入药,也可制作首饰挂件,即使出价很高,也是有价无市。
这两块鱼脑石是大黄鱼卖高价的主要的原因,但如果这种鱼随便就能捕捞,那这两种宝石也就不值钱了,所以捕捞困难,是卖高价的第二个原因。
野生的大黄鱼分布于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生活在60米以下的深水海域。由于海深,加上风浪大,所以对它们的捕捞十分困难。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的捕捞,渔业资源大量枯竭,传统的渔场中大黄鱼变得十分稀少,能被捕到的概率很低,一鱼难求,价格自然就高了。
大黄鱼稀少,除了人类的过度捕捞外,它本身成活率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大黄鱼是一种洄游性海鱼,每年12月到1月都要到水深不超20米的近海浅水区产卵。
大黄鱼对海水水温要求严格,一般情况下在15-17℃的海水中产卵,到水温21-22℃时产卵结束。每次产卵的量为10-100万粒,在20℃的海水中孵化,只需33小时就可孵化完成。
海洋气候和水温的变化,会对大黄鱼产卵和孵化造成很大影响。这些孵化出来的小黄鱼,还要面临被肉食性海洋生物捕食的风险,尽管大黄鱼产卵量大,可最后能成功活下来的,却是少数。
这些活下来的小黄鱼生长十分缓慢,一般情况下2年才能生长到1斤左右,而且速度随着不断长大,反而越来越慢,想长到2斤重,就得在长3-5年。
一条10斤以上的大黄鱼,至少要长20年,在巨大的时间成本下,长得越大的大黄鱼,价格自然也就越贵。
除了自身的宝贵,数量的稀少难以捕捞,大黄鱼还因其名气导致价格昂贵。
我国有四大海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大黄鱼位于四大海鱼之首,身价自然就不会太低。
大黄鱼不仅本身味道鲜美,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等营养物质成份,有很好药食同源性,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对病后患者和中老年人等虚弱群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能够作为补品的鱼类很多,但有着四大海鱼之首的名气,人们选择时就选择名气大的,大黄鱼的身价也随之抬高。
大黄鱼的价格因重量、时间、地点、购买人群等因素变动,1斤重的仅需1300元就能买到,2斤的重的就卖到每斤2100元,价格都快翻了一倍。3斤重的大黄鱼能卖2900元。
不同的时间,大黄鱼的价格也会有所变动,在一些重大的节日,1-2斤的大黄鱼就能卖到每斤2600元。2-3斤的卖到每斤4600元。
鱼脑石大黄鱼价格高的一个原因在其体内的鱼脑石,鱼脑石在大黄鱼和小黄鱼的身上都有,又名石首鱼头石、石首骨、鱼首石、黄鱼脑石、石首鱼脑中枕。
这种石头其实是鱼的一种耳石,为一种碳酸钙晶体构成的小球体,其大小因鱼而异,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不等。
大黄鱼的耳石在头部的内耳膜囊中,呈椭圆形,表面有细密的环纹。这些耳石能帮大黄鱼维持平衡,当大黄鱼活动时,耳石就会在耳膜囊内滚动,刺激囊内的感觉毛细胞,产生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依据这种信号调整游动的姿势和状态。
这些耳石生在耳中,不但不阻碍听力,还能让大黄鱼更好的感知声音,当水里声波进入耳膜囊手,耳石河膜囊就会产生相对运动,同时也刺激毛细胞,产生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大脑以此判断声音的来源和距离,以做出应对措施。
耳石还是大黄鱼的一个重要保护屏障,耳石上有一层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保护膜,可以防止微生物寄生虫等入侵。
耳石还是大黄鱼的一种记录载体,上面有着环纹,每年增加一层,跟树木年龄一样记录着大黄鱼的年龄。
耳石上的化学成分还会随水域变化而变化,通过分析耳石上的化学成分,就能大致推断出它生活的水温、盐度、氧气等,以及不同时段它处于哪个水域。
对于人类来说,鱼脑石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小便淋沥不畅、鼻炎、化脓性中耳炎、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
关于大黄鱼的鱼脑石,还有一个传说。
在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中原,当时的小皇帝赵昺被迫逃亡,到了南海海边,被大海阻断去路。
就在前无渡船,后有追兵的危及时刻,海上突然出现一座浮桥,小皇帝急忙踏上了浮桥,度过南海,到达了南澳岛。
南澳岛
身后的元兵也想踏过浮桥追赶,可走到一半,浮桥消失,元兵纷纷掉进了海里。
小皇帝知道这座浮桥是海里无数的虾蛄和青蟹拥挤在一起搭成的,来到水边把皇冠和绿袍放入大海,对它们进行封赏。
虾蛄戴上了皇冠,青蟹穿起了青袍。大黄鱼听到这个消息,也急忙游过来领赏。
小皇帝问它何功之有,大黄鱼说元兵落水时咬住他们,不让其继续追赶小皇帝。
小皇帝知道大黄鱼是冒功领赏,便不去理会它,谁知大黄鱼在海里乱叫乱跳,非得下皇帝给赏赐。
小皇帝被吵得烦了,抓了一把沙子就撒,对大黄鱼说这就是赏赐。大黄鱼抬着头,刚好有两粒粗沙子进了耳朵,从此就有了鱼脑石。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大黄鱼确实喜欢发出叫声,难怪小皇帝龙颜大怒。
保护与养殖除了大黄鱼、石首鱼这两个名字之外,大黄鱼还被称为黄花鱼、黄鱼、大鲜、黄瓜。
大黄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黄色,背部为灰黄,体侧下部的鳞片有金黄色的腺体,呈现金黄色。
大黄鱼的体型扁而长,鱼鳔比较大大,和体型比起来尾柄纤细,尾鳍呈现楔形。
大黄鱼喜欢聚集,喜欢发出强烈的声音,尤其在繁殖季节,雄鱼会发出“咯咯”的声音,雌鱼则发出“哼哼”的声音。一群鱼一起叫,海水都如同要沸腾一般。
大黄鱼的食性很广,食物有甲壳类、头足类、水螅类、多毛类、毛颚类、腹足类、蔓足类、鳃足类、瓣鳃类、星虫类、尾索类和硅藻类海洋生物。
在我国渔业史上,被列为四大海洋之首的大黄鱼曾经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种。
由于上世纪50年代渔业发展迅速,到了60-70年代时,大量未完成产卵的亲鱼和幼鱼被捕捞,鱼的越冬场被过度利用,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到了2000年,东海的产量仅有9035吨。大黄鱼年龄组复杂,本身成活率低,因大量捕捞导致数量减少后,很难再恢复。
为了对它们进行保护,主要产卵场之一的吕四渔场,实行了20多年休渔政策,但因为大黄鱼的产卵场分布广,仅一处部分地方休渔难见成效,如果全面休渔,管理难度又很大。
因此,人工繁育是较为有效的拯救措施,随着人工繁殖技术成熟,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到了2004年,人工养殖的产量已经达到67000吨,浙江近海等地的放流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的桃花岛围栏野化养殖地,就养着许多大黄鱼,一年能放养30万尾,根据检测,这些大黄鱼的品质十分接近野生大黄鱼。
能够取得今日成就,离不开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桂福坤的努力,2012年,桂福坤教授带领技术团体围绕还有围栏养殖工程开始研究
到2015年,桂福坤将围栏养殖工程技术成果进行转化,选址舟山桃花岛进行应用。
当时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大黄鱼的越冬问题,水温低于12℃时,大黄鱼就会停止摄食,低于8℃就会死亡,而舟山的海域低温时达6℃。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黄鱼在低温下,游泳能力会降低,可能被水流冲击,因缺氧或撞击而死。
为此,研究团队搭建了人工缓流区来降低水流对大黄鱼的冲击。并增加投喂帮助大黄鱼积累脂肪和能力,提高它们的游泳能力。
经过努力,这些大黄鱼终于度过2016年的寒冬,2017年,围栏养殖的大黄鱼每斤最高售价突破300元。
到2021年7月,该基地又成功投入了10万尾大黄鱼鱼苗,首次实现大黄鱼轮养轮放养殖。
现在,桃花岛野化养殖基地的大黄鱼远销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并且促进了当地的就业。
桂福坤的围栏养殖技术已被推广到温州、台州乃至全国各地,对大黄鱼养殖的研究还在继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昂贵的鱼,能成为想吃就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