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据国务院国资委官网8月6日披露,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发挥采购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参与采购活动时,仅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即视同满足市场占有率、使用业绩等要求,中央企业不得设置歧视性评审标准。在卫星导航、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先进医疗设备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采购使用的主力军作用,带头使用创新产品。
与此相呼应的是,7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负责人刘绍娓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顶梁柱”,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此次国资委号召央企带头带头使用创新产品以及带头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以及核心装备国产化攻关替代,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上述被《指导意见》点名的几个重点领域中,今天锐叔想聊一下其中的高端数控机床即工业母机。因为这一领域在最近还有一项政策推动,那就是7月26日工信部印发的《“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构建了“1+3+N”的活动体系,即每年组织1场主场活动,面向重点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以及工业大省)、重点行业(百行: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兵器装备、轨交船舶等重点应用行业)、重点企业(万企)统筹开展产需对接活动,并鼓励地方、行业与企业举办N场产需对接活动,确保活动触及面足够广泛。另外还要继续推动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等支持政策,统筹政策与资金资源,确保活动顺利举行。
目前国外进口机床品牌仍然在我国高端机床的应用场景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工业母机面临虽有技术储备但难以与终端客户对接需求的情况,机床高端应用领域面临产需错配的问题,这是制约高端机床国产化的重要障碍。“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为供需双方搭建了沟通桥梁,机床企业与客户企业产需有望对齐匹配,另外国产机床企业也有望在下游客户的反馈与建议中不断迭代精进技术。在产需匹配与技术更迭的双重加持下,国产工业母机有望实现加速渗透。
高档数控机床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的“工业母机”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和产业跃升的关键支撑,其性能、质量和拥有量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我国制造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截至2022年底,国内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但国内开展高端机床业务的企业数量及产销量仍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而且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仍以进口为主。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有望释放国内机床设备更新需求,推动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替代,加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