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生春夏:一首唐诗,写尽人生的终极追求,岁华摇落,芳意已成

笩筏文化 2024-03-17 01:03:29

公元762年,杜甫来到四川射洪,游访一处故宅,深情地写下凭吊之诗: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这个被杜甫盛赞之人,就是初唐著名的文学家陈子昂,有诗骨之称。

陈子昂这一生极其短暂,去世的时候,年仅41岁。但却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开启了诗歌王国里的盛唐气象,被誉为“唐之诗祖”。

继初唐四杰之后,陈子昂扛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去除齐梁诗歌的柔糜之气,效仿汉魏风骨,追求刚健诗风。

尤其一首只有寥寥22字的《登幽州台歌》,道尽英雄失路的千年之叹,和人活一世的万古孤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种不被重用的悲愤与孤独,在杜甫盛赞的“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里,也有流露。

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与他恍如流星的短暂人生暗自契合: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

兰若芊蔚,一摔成名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世人大都知道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千年一叹,对于这首感遇之诗可能会略感生疏。就像我第一次知道这首诗,是因为读书时有个同学的网友叫做,兰若生春夏。

那时就感觉甚为惊艳,春天的兰草,夏日的杜若,枝叶葳蕤,芳香馥郁,盛开在各自最美好的时节里。

更难能可贵的是,兰草和杜若都是屈原香草美人意象里的重要代表,象征着对美好高洁品质的向往,如“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这种高远的追求,陈子昂自然拥有,始于十七岁时的一次飞剑伤人。在此之前,陈子昂只是四川射洪的一个富家子弟,披肝胆,好侠义,尽是江湖气。

因为这次飞剑误伤,他决定洗心革面,弃武从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先后经历了两次科举失败,但在潜心修学的这几年,他贯通经史子集,诗文有建安风骨。

两次科举不中,让陈子昂彻底意识到了十里长安、居大不易。于是另辟蹊径,一掷千金,买下百万胡琴,请众人次日静听拂琴。

众人相约而至,正在翘首期盼之时,只见陈子昂举起胡琴,一摔两半,并将自己做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一一分发。

就这样,不闻清乐,只观诗文。落笔云烟,不动声色中就搅动了初唐文坛的风起云涌。

众人赞不绝口,京兆司功王适更是慧眼识珠,“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此后陈子昂一摔成名,终于在意气风华的23岁,一举高中,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是这样的兰若芊蔚,在最美好的时节,绽放了自己最美的才华与诗意。

2

幽独空林,幽州台上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红花繁盛,低低下垂。枝茎鲜嫩,绿中透紫。优雅高洁的兰草与杜若,就这样幽寂而孤独地盛开在山林里,自有丰姿与秉性。

正是,兰若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这句诗,是陈子昂怀才不遇时的孤高与幽寂,更是后来独步官场的洁身自好,以兰若自比。

陈子昂进士及第后,逐渐得到武则天赏识,从麟台正字升为右拾遗。

官虽不大,却被陈子昂视为兴邦治国的最好机会,不畏谗言,不惧权贵,屡次直言纳谏。

他没有像沈佺期、宋之问之流依附武后,谄媚男宠,完全丧失文人的气节与风骨。

可正是这样的为民请命,终究得罪了权贵,触怒了龙颜,陈子昂在34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牢狱之灾。

但是这场劫难,并没有动摇陈子昂为国为民的决心。出狱之后,他在呈给武则天的《谢免罪表》里,痛斥酷吏政治之弊,继续直言进谏。

更令人敬佩的是,陈子昂少时的侠义从军梦再次被点燃,两次参与沙场征战。

尤其是第二次跟随武攸宜征讨契丹的从军之行,让陈子昂的余生再无安宁。

昏聩无能的武攸宜屡屡战败,面对陈子昂“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的报国热情,只是轻轻飘飘地回了个,“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终究陈子昂因为屡屡建言,被一怒之下的武攸宜贬为军曹。于是悲愤不已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慨叹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昔日盛景不复,道尽了千年孤独。

终究,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愤中,陈子昂感受到了“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的岁月忽晚、英雄失路。

当初许下的金戈铁马,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实现: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像极了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3

冤死狱中,芳意何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白日渐短,秋风习习。就在这样的朝朝暮暮和日日年年之中,草木凋零,而那些美好高远的追求,如何才能实现呢?

怀才不遇时,陈子昂感念岁月流逝,时不我待,希望春生兰草,夏开杜若,能够得到重用与赏识。

可后来遇而非贤,形同不遇,只能辞官还乡,退隐山林。就当陈子昂以为一切将归于平静的时候,慈父突然撒手人寰。

丧父之痛还未走出,陈子昂就被权臣武三思伙同射洪县令段简编织了一个天罗地网,以莫须有的罪名,身陷囹圄之中。

最终,正是年富力强的陈子昂,冤死狱中,享年41岁。

回顾陈子昂匆忙的一生,对于英年早逝来说,那是芳意未成。因为倘若不是生不逢时,再遇明主,王夫之盛赞陈子昂就像辅佐唐玄宗开创盛世的名相姚崇。

但以生命的宽度与厚度来看,陈子昂早就芳意已成,赢得生前身后名:

文坛上,他开唐诗先风,韩愈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政治上,他良有远识,康熙看了他的奏疏,叹他“洞达人情,可谓经国之言。”

更不用说白居易这种迷弟的钦佩,“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4

岁华摇落,芳意已成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不到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永远无法盖棺定论。

陈子昂这一生仕途不济,却诗名远播。他想要经国治世,却屡遭迫害与排挤,甚至冤死狱中。

但不管如何,陈子昂都在短暂的生命里,活出了自我,留下了才学,不枉此生。

而这首感遇诗带给我个人的启发,就是人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自己的价值,哪管是兰若生春夏,还是桂华秋皎洁,幽独空林色,生命不落空。

至于遇或不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如此,更好。

0 阅读:3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